■博主:文 迟
孩子早期教育的“三忌”
■博主:文 迟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早期教育有三种令人担忧的倾向。
一是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二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办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考虑周全,犯错误时有发生。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长期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不少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班里接受强化训练。高强度的训练挤去了孩子应有的玩耍时间,使孩子过早失去了孩子的天性。如孩子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训练还会成为孩子沉重的包袱,孩子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心理、性格还受到扭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博客链接:http://blog.people. com.cn/article/7/1397295994059.html)
教育微博圈
@朱永新:公众的注意点往往聚焦在高考改革上,但我要说的是,不要只期望高考改革。在我看来,高考和招生相比,高考只是“小改”,招生才是“大改”;招生和用人相比,招生只是“小改”,用人才是“大改”。如果没有劳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再好的高考也解决不了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教育改革决不能本末倒置。但如果只有“堵”无“疏”,还可能会激发更为强烈的反弹。这个角度看,曾经的“小升初”以分数选择学生,恐怕还算不错的选择,尽管违背了教育规律,却能保证教育公平。公平,始终是中国老百姓对教育最为紧迫的期待,特别是在下一代身上。
@教子有方栏目:家庭教育必须“补位教育”。“补位”一词作为术语,屡见于足球比赛等体育项目,引申推广到教育领域,可指在对青少年教育上不能出现“盲点”和“空白”。正如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需要均衡、协调的营养,青少年的成长也需要全面、协调的教育。
@细雨骑牛:十年之间,中国教育从农村包围城市,以致现在的城里学校都人满为患。每逢周末或者放假,这几万人的学生疏散回家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思想经纬:现代教育越发强调小组学习、讨论式学习。而这样的方式要依赖于小组成员差异化。成员间的背景、经历、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相差越大,教学效果越好。但我们的户籍制度和按成绩分班又基本抹杀了这种可能性。
@丁一晨DYC:又快到一年高考时了,昨晚梦见自己在考场,没写完硬是被逼交卷,急得满头大汗,梦中被巨大的恐惧与紧张淹没。突然惊醒。发现是梦,大呼一口气。即使高考远离我这么多年,对它的恐惧仍存在内心深处。这也许就是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