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
跨境电子商务催生的“海淘热”现象,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内快递企业开始竞相布局这一新兴的领域,并以此为契机完成各自国际化战略的延伸。面对海外市场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的垄断,国内快递企业的海外扩张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海淘,即海外/境外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国外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单发出购买请求,然后填写私人信用卡号码,由海外购物网站通过国际快递发货,或是由转运公司代收货物再转寄回国。
海淘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空姐或其他经常出国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帮别人捎带物品,赚取差额;第二阶段,在2009 ~2010 年间,以海淘为代购职业的个人迅猛增加,每年以5 ~10 倍的人数在增长;第三阶段,即2011 年至今,各种专业性的海淘网站和论坛等大量涌现,同时,各大综合性电商网站开始开展此项业务;第四阶段,海淘发展将逐渐透明化,大的电商网站在领域内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将重新洗牌。
央行上海总部2014 年2 月18 日宣布,在上海自贸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试点。银联支付、快钱、通联等5 家支付机构与合作银行对接签约。这意味着以后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就能直接用人民币“海淘”,这就意味着跨境网购的消费者将越来越多。
事实上,在海外电商网站上享受国外高品质商品购物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流问题。此前,海淘的物流解决方案多是借助中小规模的转运公司。但是,从2013 年起,这些转运公司的价格也有所上调,预计未来这类转运公司的价格优势将逐渐丧失。因此,国内快递企业借机纷纷“出海”抢占海淘市场。
国内快递企业在国内市场快递业务日渐被网购卖家所控制,快递面单的价格已逼近成本、毛利率不断被压缩,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众多快递企业的新出路。显然由跨境网购所带来的商机将会是巨大的。
从2012 年开始,外贸出口类跨境电商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海外代购交易规模更是连年翻番。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 年海外代购交易规模达483 亿元。2013 年,跨境网购持续升温,交易规模突破700 亿元,国内消费者支付宝“海淘”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有预测分析,跨境电商的规模每年还将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普通的国内快件,一单的价格通常也就在十几元,而国际快件则在上百元。价格和利润都相差十倍。海外市场和国际快件开始成为国内很多快递企业所瞄准的下一个盈利方向。
据网络调查,现阶段很多网购进口商品多来自于代购、走私等非正规渠道,走正常渠道市场的有限。因此,相比于国内的快递市场,由跨境电商所催生的快递业务量还比较小。目前跨境电商的市场仍在初步的培育阶段,动力主要基于进口。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如果政府在关税税率,清关效率等方面给以支持,国内快递企业自身的品质也相应提高的话,未来这块新兴市场的物流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
2013 年9 月,顺丰就开始低调布局海外转运平台海购丰运,但只面向顺丰员工开启内测。2013 年11 月,申通快递也成立了美国公司,并逐步向用户开启内测。2014 年4 月10 日,顺丰海购丰运平台正式对用户开放注册。用户在官网申请获得邀请码,将免费获取由一个海外地址以及专有储物箱号,并使用顺丰提供的海外地址,在诸如 eBay、Groupon、Amazon 等电商网站进行直接购物。资费标准为两磅以内(约0.9 公斤)物品运费12 美元,之后续重为6 美元/磅,运送时间 均在7 ~10 d。目前,转运仓库的地点设立在美国纽约州和艾奥瓦州。
同样觊觎美国市场的还有申通。2014 年2 月,申通美国官网正式上线。相比于行业先行者顺丰,申通选择海外加盟、控股的模式,通过收购美国优晟速递公司来实现经营。而且推出比顺丰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美国至国内网购转运快递费用为首磅8 美元,运送时间同样为7 d 左右,大有赶超顺丰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圆通目前还未推出海淘转运业务,但据速递企业管理师了解,圆通、中通等快递公司都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布局,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提供配送。圆通方面称,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海淘转运业务。据介绍,圆通已与CJ 大韩通运达成合作,推出中国内地至韩国全境统一收费的快件服务,可以实现72 小时内的门到门服务。中通也将把“向外”进行到底,并在跨境物流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服务操作规范和流程,多渠道灵活拓展国际市场,走国际化发展的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申领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包括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百世网络、宅急送,以及在今年初刚刚入局的苏宁云商等。这些企业或明或暗地都在布局海外市场。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内地很多快递企业已经在香港开通了网点和中转站。因为香港必然是最大的中转中心,各企业这样做目的就是以香港为踏板进军海外。
国内快递公司进军海外快递市场的道路并不顺利,主要面临的瓶颈有以下几点。
FedEx、UPS、DHL、TNT 四家快递巨头的业务量占据全球国际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高达80%。FedEx、UPS 和美国邮政更是占据美国国内快递业务近90%的市场份额。这些国际快递巨头,借助其先发优势,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国际枢纽快递模式,抓住了经济转型的先机,建立起了具有规模优势和网络优势的业务模式,并保持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国内的快递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虽已酝酿多年,但却迟到了许多。而且,开拓国际市场显然并非易事,DHL 收购美国本土航空公司,企图进入美国市场,最终却铩羽而归便是例证。
众所周知,国内快递企业在国内市场的迅速壮大凭借的是低价竞争,而低价竞争的前提则是国内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即使服务质量不高,但是以低价仍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种方式在国外是完全行不通的。无论是人力,还是技术设备,国外快递市场都很成熟,不能再仅仅依靠人与电动车来开展业务,汽车等相关设备要普及,这些无疑都会增加经营成本。
国内的快递企业在国际市场还没有树立品牌,信誉度不高,这在极其注重信誉的国外客户企业来讲,很难取得合作。另外就目前国内快递员工的素质而言,想在国外开拓市场也几乎是行不通的。因此国内物流企业粗放的经营模式在国外很难生存。
四大快递巨头虽然在品牌、信誉、物流服务与速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物流费用相对国内快递对于个体消费者的海淘客户而言,确实是高了很多。另外国内快递业在国外的发展需要与当地的快递公司以加盟、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圆通与CJ 大韩通运合作就是针对中韩跨境电子商务线上和线下的客户。申通也将在日本冲绳建立第一家物流枢纽中心,之后将进军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针对的就是海淘市场。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快递企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程度。如果国内快递想打开国外市场,必然要与国外的商家进行合作,并实现商家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整合与对接。2014年8 月份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上海自贸区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中国的跨境电商业务,也就意味着亚马逊要在中国拓展自己的物流渠道,这也是对国内快递业的一个机遇和考验。国内快递企业更应抓住这个机会,发挥自己网点布局广泛密集的优势,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取与国际电商企业的合作机会。另外随着自贸区的成立,海淘市场将逐渐透明化,既然是做正规的转运公司,就要主动报关,因此还必须和海关的信息实时对接。
快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的与客户打交道,快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发新客户及巩固老客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快递企业目前员工素质还是参差不齐,这对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开拓海淘快递业务,打开国际市场,国内快递公司应招聘高素质的员工,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快递流程和操作应标准化,品德仪表言谈等都要规范化,树立起国际化品牌的形象。
从国际快递巨头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经验来看,国际快递企业不仅重视在中国的快递网络建设,通过通信技术将其纳入全球网络管理范围之内,并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将物流资源集聚,将自身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网点、服务和品牌三方面。因此,国内速递企业要想在海外站住脚跟,必须在信息化程度、技术应用、自动化作业系统、集约化经营、从业人员素质及人才培训体系等方方面面做好扎实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国际速递公司。
[1]2014 国内速递企业抢占海淘市场分析[EB/OL].http://www.cettic.org.cn/news/n-detail10053/ 2014 -5 -12.
[2]速递企业忙“出海”纷纷瞄准海淘业务[EB/OL]. http://www.cettic.org.cn/news/n-detail9904/.
[3]海淘交易规模扩张 速递公司借“海淘”布局国际市场[N].新金融观察报,2014 -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