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问一句话

2014-04-17 02:25王木春
教育观察 2014年18期
关键词:克莱特沙坑茶馆

王木春

(漳州市东山一中,福建漳州,363400)

22年前,我刚走上讲台,兼任班主任。跟大多数新教师一样,工作上除了热情外,一点经验也没有。加上个性使然,我又不善于向老班主任请教,遇事单凭感觉蛮干,像个大孩子。好在那时的高中生十分质朴、听话,并不难管理。只是无法想象,当时的他们,面对笨手笨脚的我,不知有何感想。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举办运动会。我是新班主任,管理的班级又属于年段的“慢”班,这种活动于我就显得格外重要,是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可是,我实在太笨,不懂得分配运动会的各种事务给班干部们去负责,相反,我把班干部撂在一边,事事亲为。我在班会上,对着名单,胡乱指派某几个同学负责这个,某几个同学负责那个,剩下的同学,都当后勤或啦啦队。

还好,中学时代的我也是读“慢”班,了解“慢”班学生的特点:不仅学习差,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会热心,特别是男生,能躲则躲,可不来就不来。于是,我最后郑重“宣布”:必须全员参加运动会,一个也不能少,谁不来,要事先向我请假,否则怎么怎么。

下课后,学生Z跑来向我告假,说家里有事,运动会不能来。Z平时无声无息的,成绩一般,但表现并不差。我追问什么事,他红着脸,惴惴然说姐姐要出嫁。我一听立刻冒火了:姐姐出嫁也请假?高中时我姐姐出嫁我就没请假!如果明天不是运动会,而是上课,你还会请假吗?被我这样一顶,Z似乎也傻了,不敢再吭声。“来不来是你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丢下一句重话就不理他了。心想,这小子找借口要开溜,太没集体观念了。

第二天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清点了班级人头,有四五个人缺席,都是平时爱缺课的学生,而Z竟在其中。虽然我昨天表示让他“自己看着办”,他居然真的不来了。我暗暗记下这一笔账。

开幕式后,我在操场上四处走走,观看本班学生的赛事。突然,在人群中,我发现了一个瘦瘦的身影——哦,是Z。此时,他独自在沙坑旁走着,并没有跟班级后勤部队在一起。我赶紧迎上去,大声喊住他。不等他反应过来,我愤怒道:“Z,你不是说家里有事吗,为什么上午还有空来这里瞎逛?现在被我发现了,你怎么说?”

他明显被我震住了,嘴巴动着,却说不出话。

“你可以继续玩。”我无心等待他回答,掉头就走。沙坑周围的人逐渐散去了。走出一段距离,我突然记起他手里似乎还抱着不只一件外衣,也许,莫非……。我渐渐感到不是滋味。但我没勇气回头。我只想像着,此时的他一定还呆立在沙坑旁,一动不动。

当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我不再遇到Z。也许他没来,也许他来了,只是躲着我。

从此,教室里的他更无声无息了。但他从来不犯错,连“慢”班学生最常见的迟到早退都不曾发生过。

那时我年轻,很健忘,对什么都不放心上。操场里发生的这一幕,很快被其他事情覆盖了,只剩凸起的一个模糊轮廓。轮廓的上面,浮动着一张惴惴的、欲言又止的脸。

第二年,文理科编班,他去了理科,而我教的是文科。要不是后来碰巧发生的一件事,Z可能从此消失在我的记忆里,毕竟,我只教过他短短一年,况且,他这样无声无息。

两年后,这一届学生高中毕业了。我也从高三回到高一,接手新的一届。可是,开学不久,高三理科班一位语文老师重病,期中考试刚一结束,我就被学校调到高三替代这位老师授课。

第1节课,我就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Z。看来,他没考上,补习了。虽然两年没见面,虽然有过不愉快的记忆,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能遇上昔日的学生,还是忍不住涌起“遇故知”的亲切感。可我不曾表露什么,接着几天也没刻意让他回答问题,甚至眼神到了他的附近就自动拐弯了。Z的出现,让我记起高一时的那件事。两年多过去了,我更看清楚了自己的过失。

有一天,课堂上我提到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同时表示自己还没拿到这试卷,否则会用其中的几道题目来复习。我当时只是信口说说而已,并不当一回事。

第二天上课前,Z出现在我面前,呈上我要的高考试卷。那时还没流行复印机,不知他是如何得到这份试卷的。此时我才发现,他比两年前长高了不少。这节课,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Z,说他很“积极”,主动给老师带来试卷。然后我在一种异样的心境下,讲解了试卷中的几道题目。

之后,我的心情莫名其妙变得轻松。高三总复习节奏快,课堂上师生互动极少,但我仍抽时间几次提问他。

转眼间,高三结束了。Z也消失了。直到十多年后,才听一位老学生说,Z在一所农村初中教书,业余兼做生意。这位老学生最后还问我一句:“王老师,Z和我一样,都是当年你高一的学生,第一届学生,你应该还记得吗?”我笑而不答,心想,我怎会忘记他呢?

两三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我应朋友之约,去一家茶馆喝茶。第一次进这家茶馆,不辨东西南北,正要询问大厅柜台后的人,不料,那人猛然站起:“王老师!你好!”灯光下,我看清了他的脸,是Z。近20年不见,这张脸泛着淡淡的沧桑。并且,多了一副眼镜,像我一样。

“王老师,你是来找朋友的吗?”他问。我说是的。一边对他此时坐在这里,有点不解。

“哦,王老师,我忘了介绍,这是我妻子开的小茶馆。”他或许看出我的困惑,坦然地说。瞬间,我记起,那位老学生还曾告诉过我,Z的妻子是开茶馆的。

“你怎么在这里?”本来,我想问这一句话的。现在,无需问了。

上礼拜,翻阅一份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发现一段有趣的文字: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现场提问一个小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灭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是一道给学生的材料作文题。但何尝不是给我出的“作文题”呢?它提醒我,生活中,尤其学校里,有时候,“多问一句”是必要的。也许某个时刻,简简单单的一问,还会像一把钥匙,启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猜你喜欢
克莱特沙坑茶馆
《茶馆》
功能性训练融入果岭边沙坑球技术的实践应用
松鼠、坚果和时间机器
沙坑训练到底是不是坑?
蚁狮沙坑
对小学跳远沙坑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其使用策略
我还要回来
善于倾听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