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梅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0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科知识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真正在学习者的思维中扎根。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学科,旨在帮学生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认识。显然,一种思想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建立,其实施难度远比学生正确回答试题大得多。正因如此,真正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应当是建立在对学生言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说非要在其中寻找一条相对迅速的途径的话,那么打通学生的生活通道可能是关键所在。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学常常给人刻板、生硬的印象,尽管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材与教学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变化仍难以完全体现出来,或者说要想在思想政治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建立合理的认知关系,还需要教师动脑筋。而笔者首先选择的策略就是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教学语言的功能是什么,在不同的教学观念下可能有不同的回答。讲授模式的课堂上,教学语言可能只有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功能,而启发式的课堂上,教学语言却承担着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的恰恰是后者。众所周知,进入理性思考阶段的高中学生对生硬的语言教育已经比较反感,而对于自己的思考所得,却往往比较坚信。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得出一些结论或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最好是经过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主建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对思想政治教学对象的描述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是相对专业的语言,而这些语言与学生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学生会感到陌生,并容易与教学产生疏离感,因此就需要将专业的思想政治语言生活化。
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货币是教学重点之一,对于货币,学生具有直接的生活感知,因而也就有了理解货币概念及作用的基础。但同时学生对货币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对货币在国计民生中宏观作用的发挥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专业的概念进行教学,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曾经对自己的课堂及同行的公开课进行过研究,发现纯专业的语言只能强制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学生对不同知识间联系的理解是生硬的。如果此处直接给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结果可想而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抽象的教学语言,那么当教学的新概念是建立在旧概念的基础之上时,就很容易形成疲劳效应。反之,如果借助生活化的语言来实施教学,则情形可能要好得多。如在讲授商品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称之为商品的物品,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概括,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不在商场内的商品?这是一个生活化的提问,目标指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再结合商品的定义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分析与归纳,这样学生一般都可以弄懂商品的概念。货币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结合学生对“钱”的认识去建构货币概念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结合“钱”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货币功能的角度建立货币概念,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
教学语言生活化,关键在于将专业的学科语言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在经过生活化的思维提炼之后再将生活语言上升为学科专业语言。经过这一生活化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不一样了。
教学语言是对学生学习的直接刺激,而知识背景则是对学生学习的间接刺激。背景对于一个概念的形成,对于一种价值观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而将知识背景生活化则是有效的策略。
在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时,涉及对“劳动生产率”的理解,亦即对劳动者生产效率的理解。这里可以结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起来的数学关系,也可以结合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的效率概念,来帮学生建立起生产效率的概念。因此,这里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生成的知识就成了学习的知识背景,由于这些知识早已为学生所熟悉,因而也就具有了生活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去理解生产效率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在知识背景生活化的基础上再回归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的关键是帮学生掌握生产效率的两种分类:一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一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又是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到原型的,譬如一节思想政治课,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等。这样的类比,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知识背景上形成新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可以借助于知识背景。比如合理消费观念的建立,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自然条件、个人经历、社会环境等背景性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人的消费观念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而合理消费观念的建立事实上就是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接纳。
如前文所说,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归根到底体现在所接纳的知识对学生言行的影响上。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主要还是“纸上评价”,因此课堂上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生活化的运用就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是否有效的有益补充。
如上面所举的消费观念建立的例子中所提到的影响消费的因素就是当前考试的热点之一,对这一知识运用的考查完全可以依托生活化的背景来进行。如以当前家用轿车的普及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又如国家当前提出混合所有制的经济模式,可以以生活中不同的企业为例,让学生去分析企业的性质,是属于个体经济,还是混合所有制等。
值得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是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最后一个环节,知识的应用往往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更提倡用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在应用中深化理解。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生活化的背景知识,还是生活化的知识运用,都需要进行一个从生活化再走向学科化的过程,因为将来的书面评价还是有着明显的学科特征的。而我们提出的生活化或者说打通生活的通道,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化思想政治知识,是一个知识扎根的过程。但知识扎根之后,还得生长出参天的大树或者开出美丽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而这一切都是从生活化向学科特征回归的过程。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这一点绝不能忽视。
[1] 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周丰.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内涵及建议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4(5).
[3] 胡细姣.试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