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04-17 04:38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能力

季 枫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168)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助困与励志育人相脱节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大多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旨在为贫困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基本生活必需费用,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却没有认识到贫困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困难问题,因贫困导致的心理上的重负、人际交往障碍、能力发展受挫等方面的困境会妨碍其健康成长。资助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被忽视,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和能力培训不足,使得贫困生资助工作对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受限,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育人价值流失,资助效能亟待提升。

(二)由于“贫困生主体性发挥不够”带来的消极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贫困生是受教育者、受资助者,是被给予者,而国家、社会、高校等资助方是资助的主体,是给予者。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被淡化,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助能力,也容易使贫困生滋生“等、靠、要”“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等不良思想。部分贫困生在利益驱使下,诚信度降低、社会责任感缺失、感恩意识淡薄。同时,由于忽视贫困生的主体地位,资助工作不能有效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未能唤醒贫困生的成才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贫困生的长远发展。

(三)高校负担的日益加重与社会资助的明显不足

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主要是高校,高校有义务承担实施扶贫助困的具体工作。但是,随着贫困生资助工作任务的日益艰巨,其占用了高校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给高校学生工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1]。事实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目前,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已经参与贫困生资助,利用其资金资源、专业特长等帮助贫困生排忧解难,但由于缺乏制度层面的设计与安排,社会资助仍处于自发性和松散化的状态,其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有待深度挖掘。

(四)管理本位与“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冲突

长期以来,贫困生资助工作沿用了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重视“问题管理”,强调资助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忽视贫困生的现实需求和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资助方与贫困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效率成为资助工作者唯一的价值追求。而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为贫困生服务的工作,只有一切以贫困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贫困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帮助贫困生满足需要、摆脱困境、获得全面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资助效果。

二、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多维审视“贫困性”,丰富资助内容

贫困大学生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受限和正常的生活、学习受到影响的相对遗缺状态,他们面临的首先是经济上的贫困问题。但因经济上的重负,贫困生在心理上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学校园内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大有人在。现实中,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在学习方面普遍表现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学习方法不恰当,能力方面存在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欠缺,造成了贫困生的“学业贫困”和“能力贫困”。基于贫困生的这一现状,学界对贫困学生的“贫困性”进行重新界定。贫困生的经济贫困、心理贫困、学业贫困、能力贫困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资助工作强调促进健康、开发潜能和提升能力等方面。

基于贫困生的实际需求,我们要从注重资助实效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资助内容,拓展资助领域,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首先,经济资助是贫困生资助的起点。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通过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完善校、院、班三级管理机制,确保贫困生得到合理的资助。要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整合各种资助方式,针对贫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解决贫困生最为紧迫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其次,心理扶持是贫困生资助的重点。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帮助贫困生正视眼前的现实,做到贫而不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最后,能力提升是贫困生资助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力培养是贫困生“自立”的根本。高校要大力开展以提高贫困生个人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让贫困生主动参与提高各种能力的项目训练活动,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二)确立梯级化目标,探索“开发式”资助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直接引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财政投入巨额资金为贫困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基本问题,切实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随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提出,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对个人的经济价值引起关注,各国开始重视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对贫困生给予资助构成了国家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资助的功能从提供经济援助变为进行人力投资,国家为此实施积极的资助政策。积极的资助政策不是取消直接的经济投入,而是调整投入的方向,侧重于教育、培训、创造工作机会等人力投资支出。总之,贫困生资助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和分化,可以概括为“三级目标”:初级目标——提供经济援助;中级目标——促进全面发展;高级目标——推动自我实现。

传统的救济型资助模式主要是无偿给予,这种“输血式”的资助方式不仅未能培植贫困家庭的造血机制和功能,还造成了部分贫困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和惰性心理,资助效果不佳。而“开发式”资助模式不再满足于对贫困生物质方面的补缺,而是以贫困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激励贫困生积极参与,不断确立个人的主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获得在专业学习、环境适应、心理调适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资助工作者不能把贫困生简单地看作被救济的对象,而应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促进内在动因的形成,使贫困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建立参与组织,设计活动项目,为贫困生营造成才氛围,向其传授学习、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实际技能,提高贫困生走出困境的能力。

(三)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推进教育和社会公平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面对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具体的工作,落实细节的管理,从而达到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目标的活动过程[2]。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对于实现资助目标、促进资助工作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是要加强资助管理机构建设,按要求成立专门的贫困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推动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二是要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要创新资助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等的发放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勤工助学、能力培训等项目的运行模式,保证资助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公平是人类社会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贫困生的教育公平诉求,既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也包括教育条件、成功机会的均等。”[3]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特殊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制约了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贫困生资助及精细化管理等工作,不仅要为贫困生提供学习条件,还要为他们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及成才环境,让他们能够学有所成,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另外,公平内在地包含着对效率的追求,促进效率提高的公平才是有意义的公平。这就要求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满足所有贫困学生保障性需求之后,把目光和资源投向那些获得更大发展的学生,鼓励贫困生靠发展去赢得资助,使资助资源产生更高的效率,从而实现更广泛、更大程度的公平。

(四)坚持发展性资助理念,实现育人目标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服务对象是贫困大学生,这项工作要始终坚持“以贫困生为本”,努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首先,在资助制度设计、资助方式选择、资助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坚持“为人性”“属人性”原则,始终把资助对象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4]。其次,要摒弃传统的以发放了多少贷款、助学金为标准的资助效用的评价尺度,着眼于贫困生的发展程度,建立有效的资助反馈机制、约束机制、组织机制,促进资助体系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性资助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强化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目标导向上,以贫困生的生存需要为前提,重点满足贫困生的发展需要,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在实践取向上,弱化无偿资助,推崇以发展为目标的有偿资助,以增强贫困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能力,满足广大贫困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评价尺度上,以贫困生的发展及资助体系的科学运行为依据进行衡量,既要重视资助效果的考核,又要加强资助过程的评定,既强调统一的标准,又不忽视贫困生的个体差异,以增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 语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着眼于贫困生的长远发展,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勤”资助体系,促进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帮困助学的良好氛围,真正体现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最终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

[1]李贵平.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性对策[J].教育评论,2014,(1):72-74.

[2]赵黎光.浅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66-67.

[3]林娜,覃干超,罗元.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4]桂富强.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1.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