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殿山
(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随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被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其具备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如在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呈现上具有高效、快捷等特点。
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旦超越了其本身应有的度,不利的一面必然会呈现出来。同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也因一些教师的认识不到位而造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迷失了方向。此前也有一些学者和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阐述过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运用的一些误区,笔者不再赘言,仅就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作些粗浅的思考。
我们对这些课堂应该不会陌生,从一节语文课开始到结束,课文的生字词、大段文字,甚至连课题都由幻灯片投影完成,有一些小学语文课堂连课题也由幻灯片包办。课堂上教师只要轻点鼠标,精美的图文就接踵而至。
汉字具有音、形、义和谐统一的特点,特别是汉字的形是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是华夏儿女向往真善美的情感的浓缩。因此,书写工整美观的汉字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语文能力,汉字独特的美感是其他文字所无法实现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纲领性要求。而一节小学语文课堂上,省略了老师的板书,省略了笔画笔顺的书写指导,省略了学生的描摹临写,省略了学生在欣赏书写汉字过程中的独特审美感受,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笔者认为,写字的示范性、过程性和自主体验不容忽视。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普遍进入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重视汉字的书写示范和指导,而不是完全将其由投影出示。教师在课堂上应以一种虔诚和敬畏的态度多在黑板上板书,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营造书写汉字的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横、竖、折、弯”的苍劲有力和“钩、提、撇、捺”的刚正不阿,从而陶冶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深厚情感。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课堂,范读课文的重任不再由语文教师担当了,而是由轻点鼠标,音响里立即传来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来完成了。甚至本来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声有色的课文朗读也悄然消失了。笔者不否认听录音的优点,但是由教师现场朗读所带来的亲切感和感染力没有了。
笔者对小时候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朗读记忆犹新,听着教师的声音,看着教师的眼神,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语文是一门通过声音达意的学科,更是通过声音以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科。笔者平时是坚持在课堂上现场范读课文的,有时还会在范读的过程中突然让学生接下去朗读。这样,学生参与面就广了,投入课堂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应该说播放课文录音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传统的教师范读拥有录音无法企及的优势。
首先,教师范读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录音都是在专业录音棚里完成的,甚至是经过技术处理过的,它们远离课堂,远离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而教师范读则是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掌握课堂的状态与节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文内容,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其实,当学生久久沉浸在教师范读带来的氛围之中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正在不断加深和升华。这是播放录音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因为学生在听录音时看不到阅读者丰富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他们无法受到这么丰富立体的语文情境的感染。
其次,教师的范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师范读课文还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一些课文的理解有困难,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还处在启蒙阶段,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更重要。因为“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吟咏诵读直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从语言上感受文章中的形象和感情色彩,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且教师的朗读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过程,每一次都会随着教师的理解不断深入并通过声音呈现出来;而录音则是一成不变的,无法实现朗读层次的提升。
最后,教师的范读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谐。相比之下,播放录音只是学生在听声音,而此时语文教师在一旁则无事可做。教师的当场范读也是教师在将自己的语文素养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育人境界。
有些语文教师把整篇课文统统搬上屏幕,随着教学的安排逐段出示,学生整节课几乎全部是抬头看屏幕、读课文——虽然也是“书声琅琅”。有时甚至连教师从头到尾也不用打开课本,整节课师生几乎忽略了课本的存在。即便有些教师考虑到了学生手捧书本读书的重要性,一节语文课上最多也只是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
这种语文课显然把学生和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拉远了,学生几乎闻不到书香。语文教学应该有琅琅书声,此起彼伏,读书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指名读,有齐读,有自由读,每一次的朗读也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但是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对身体有影响,离真正的阅读也还很远。笔者并非对使用屏幕投影课文的优点全盘否定,而是认为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使用投影。利用投影的目的是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过度利用屏幕投影课文内容,很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个影响,那就是学生日后会不自觉地选择网络电子阅读,从而渐渐远离纸质阅读。而时时洋溢着翰墨书香的纸质阅读对阅读者在学术、人品、情感和文化等方面巨大而难以言传的熏陶作用是屏幕投影无法替代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更应该重视纸质阅读,而这样的教育更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上做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
[3] 梁光青.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J].小学教学参考,2011(30).
[4] 韦美日.民族地区学困生的语文德育功能及其发挥方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