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术”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思考*

2014-04-17 04:02:48艾述华
教育与考试 2014年2期
关键词:办学学术教学质量

艾述华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第七任主席欧内斯特·博耶提出了 “教学学术理论”。他认为,学术不仅意味着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通过知识的传播,才能确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因此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之为“教学的学术”。〔1〕“教学学术”理念自提出以来,已成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重要运动。这一理论,对于提高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重视“教学学术”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下滑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强调: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认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是世纪之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诞生的一支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9年到2009年,我国共新建了普通本科院校239所,占2009年全国77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但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较短,相对于那些有着百年甚至是几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办大学的经验,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缓解高负荷教学压力的现实要求

教师的教学压力与学校的生师比直接相关,生师比越大的院校教师人均开课数越多,教学任务就越重,教学压力就越大。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撰写的《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一文指出,2010—2011学年我国高校教师人均开课数为2.49门。从院校类型来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人均开课数最多,达到人均2.66门。事实上,就笔者所处的学校和所了解周边地市的地方本科院校情况看,生师比基本上都在20∶1左右,相当多教师的周课时数达到20多节,开课门数达到4—6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整天疲于授课,还仅是把教学看作一个知识传递的活动。“教学学术”理论提出的“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2〕这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深入教学研究,进一步探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重心“重科研、轻教学”

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的三个基本职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从字面上看,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也正逐渐走向科学,目前大多定位为“教学型”大学,提出要向着“内涵升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目标奋斗。〔3〕但事实上,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在科研成果日益被认为是衡量一所大学的学术地位、评价一名大学教师学术水平的最重要乃至唯一指标的背景下,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事实。学校领导及管理者的注意力重点放在提高层次上,积极争办硕士点上,造成对学校教学工作重视不够,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贡献不能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和应有的承认。教师也将大量精力和时间花在论文和课题上,而无暇顾及教学,其直接后果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师资队伍建设“重学历、轻能力”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最基本的保障是师资队伍的建设”〔4〕,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本科院校的很多老教师学历层次较低,教育教学水平有限,科研能力不高,难以胜任本科教学工作,影响教学质量。同时,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地方本科院校招聘了大量的年轻教师,他们大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理论水平可能较高,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教学能力较差,难以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

(三)教学质量管理“重监控、轻指导”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质量管理过于强调监控,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更加重视行政部门和管理者的意见,而且往往采用以奖惩为目的的总结性评价,较少以发现、诊断、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诊断性评价,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学生学的质量评价也一样,过于重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通过率和考研录取率等指标,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发展的具体指导。

三、“教学学术”视角下保障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其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管不断出现,但这些问题,我们只要秉持教学学术的发展理念,就能逐步进行改善或缓解。

(一)建章立制,营造重视教学学术的文化氛围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如果教师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承认和保障,即便有的教师热爱教学工作,但想到“不出版就解聘”,也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制度建设比较滞后,要在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中,重视体现教学学术的价值,把教师的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质量上。如在制定教师考核制度时,应积极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实施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将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待遇。在制定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时,应使教学的条件更硬起来,不再只规定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要对教学质量作硬性要求,达不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就不能晋升到高一级职称。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使教师们在重视教学学术的氛围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育“学习共同体”,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解决“教什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解决“如何教”的教育专业知识。因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并非同义词,“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杰出的科学家赫尔姆霍次兹、著名历史学家兰克便是这样的先例。”〔5〕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扩招,补充了大量的新教师,这些人虽然入校后都通过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但离合格教师的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因为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仅开设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课程,它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解决高校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如何教”的一些具体做法是长期教学经验积累起来的。而作为老教师,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由于年龄和学历的限制,理论造诣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培育“学习共同体”,让老教师告诉青年教师如何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写教案;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等等的经验。组织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广泛进行合作与交流,分享优秀教学经验,让“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从而使教师避开舒尔曼所说的“教学孤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进入“大众化”以后,高校录取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录取学生分数并不高,很多学生学习意愿不太强,甚至许多人是抱着上大学是求资格、混文凭的想法来的,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程序化、抽象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学术理论不仅赋予大学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学生“学”所应有的地位。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充分保障学生的权利。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做“旁观者”的游戏,使其有充分的选择权,如使学生享有专业与课程选择权、教师教学评价权和对影响学生学业与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管理权,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努力把教学建立在学生想学什么的基础上,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的基础上。教学方式要从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要采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要确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合作关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美〕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

〔2〕王玉衡.试论大学教学学术运动〔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25.

〔3〕王玉衡.威斯康星大学实践美国大学教学学术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8(1):11-14.

〔4〕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6.

〔5〕〔加〕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7.

猜你喜欢
办学学术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