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恩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各类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专科学历以上人才的数量大幅上升,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水涨船高”的严峻形势迫使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员数量持续上涨。他们有的是为了逃避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是为了将来谋求更高的职位待遇,还有的纯粹是为了“追赶潮流”。在这种形势下,加上招收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的标准和政策有所放宽,盲目招生,却不重视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求,完全淡化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使全国范围内涌现大量低素质、低能力的研究生毕业生。〔1〕现阶段,我国人才市场匮乏的不是人才的数量,而是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研究型人才。但当前我国这种保量不保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没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形势的恶化。
课程学习是培养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研究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以及选修课等部分组成。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习课程主要以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为主,对选修课程重视不够。
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讲究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相结合,教师培养与导师引导相结合,以及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但目前我国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同时也加重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艰巨性。许多研究生培养机构的教学方法仍以理论授课为主,沿用以前初高中教育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训练。〔2〕科研训练是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鼓励学生参加大量的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工作是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能力。
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评估来自研究生机构的内部评估和社会外界的评估与监督。研究生培养机构内部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中期课程考核、学位论文与答辩以及对科研质量的评定。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内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特别是对研究生的论文和答辩环节的考核,使得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研究生为了保证发表论文的数量,不认真对论文进行选题,导致发表的论文缺乏创新性、学术性。此外,我国社会中介机构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监督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这也是造成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之一。
中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科研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所选专业或某一单一领域知识的传授。而美国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讲授的知识涉及多个专业或领域或多项领域,这样就为学生在未来求职生涯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3〕
中国对研究生学习的课程设置更偏重于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比例较低。虽说“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但学习选修课的目的在于不断丰富学生的非专业性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以及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涵养和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全能的科研人才。而美国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占了一定比例,同时也注重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类课程的学习。〔4〕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只擅长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对其他非专业知识的了解处于空白状态的问题。
我国普遍实行以“单一导师制”为主,“双导师制”和“指导小组制”为辅的导师指导方式,也就是导师全面负责制;而美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则是由导师和硕士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的。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机构盲目扩大招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严重下降,大批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实现顺利就业,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应适当调高入学门槛,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备条件,控制好生源数量和招生规模;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淘汰制度,从学生日常出勤率、考核通过率、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把不达标、不合格的学员及早剔除和淘汰。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视程度。
简单来说,人才的培养目标问题就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建国初期,受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于人才市场的供给,加上优惠的国家政策,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毕业生都能顺利上岗,参加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国情已经出现巨大变化,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市场的就业岗位,但仍然存在某些职位空缺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更注重人才“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所以,各研究生培养机构应根据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大多数研究生培养机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习课程的设置偏重于专业课程,不重视选修课程的教学,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会导致人才畸形发展。〔5〕课程设置虽然要保持专业课程适当的比重,但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应用型课程、方法类课程以及其他综合课程。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相对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这样有利于丰富人才的知识面,克服当前课程设置过于刚性的弱点,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机构先进的培养方式,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活动,同时可以尝试通过开展科研方法交流会或举办科研专题讨论会等形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大力推行“双导师制”的指导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改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的自我创新和自主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人才。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构必须要有一支具备一流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或导师)应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具备深厚夯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了解跨专业的学科知识,并且能够做到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既要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作为导师来说,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和积累指导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此外,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素质水平建设也是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要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加强机构内部考核评估与外部监督的结合。内部质量评审机构应该严格把关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实际性,建立健全论文评审与答辩机制。成立专业的包括教育评价中介机构、专业协会在内的社会评价机构,在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下,使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培养质量步入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1〕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4:(6).
〔2〕刘胜江.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2).
〔3〕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
〔4〕林云.中美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3.
〔5〕陈时高.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