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泰州市海军小学,江苏泰州,225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不仅能促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其数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开展实践活动,以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改变平铺直叙的说教,使教学错落有致,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有问题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生活情境法等,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故事情境法和生活情境法。
师:妈妈给元元买了一套积木玩具,但是元元玩过后总是将积木丢得到处都是,有一次还绊倒了来家里玩的表弟。元元认识到了乱丢玩具的坏处,终于决定玩过积木后,把它们收拾整齐。今天元元又玩了积木,现在需要把它们整理好,请大家帮他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积木整理得更整齐呢?(同时分给每小组积木),大家来动手试一试。
生:(齐)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
师:对,那大家看一看你们手中的积木共有几种形状呢?
生1:三种,方的、圆的和柱子一样的。
生2:不对,是四种,(举起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两种形状不一样,一个像铅笔盒,一个像粉笔盒。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利用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说出物体名称)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积木的名字,要分开它们的话应该怎么做呢?
生:(齐)把正方体、长方体放一起,圆的放在一起,柱体的放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很好,不过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要把形状一模一样的积木放一起,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生3:正方体的积木和长方体的积木不是一模一样的,可以把它们分开放。
小学生喜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在教学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投入情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名称。
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的阶段,善于记忆具体的内容,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而动手操作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架构起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学的本质。
师:我们刚才已经根据形状将积木分开了,下面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有六个平平的面。
生2:每个面的大小不一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现在请拿起一个正方体,摸摸看它又是怎样的?
生1:它也有六个平平的面,跟长方体是一样的。
生2:它摸起来像长方体,不过六个面大小好像是一样的。
师:大家能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摸摸看圆柱体和球是什么样。
生1:圆柱体和球摸起来都是圆滚滚的。
生2:圆柱体的两头是平的,能够立在桌子上,球整个都是圆的,放在桌子上自己会滚动。
师: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不同形状物体的异同。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它们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现在老师播放一个图片,请大家拿起跟图片上形状一样的物体。
通过摸一摸的动手操作活动,小学生感知到了正方体、长方体等不同物体间的异同,感知到了物体的特征,更好地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物体。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数学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无趣,而“游戏”则是他们关心热爱的活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游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且游戏作为一种能够促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的活动,可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形状物体的名称和特征,现在来玩几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大家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个“奇妙的口袋”,口袋里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由班长发出口令,老师和大家一起拿出班长所说的物体,比比看谁拿得准。
(在班长口令下,教师与全班同学一起游戏)
师:大家做得真好,那如果我们不看物体,只用手摸,能摸出物体吗?
(A学生示范,在教师指令下,摸出物体)
师:大家已经了解了游戏规则,现在由小组长发出指令,组内一个小朋友摸出物体,其他小朋友来检查他摸出的物体是否正确。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但应把握好运用游戏教学的原则。游戏的设计应围绕教学内容,要有完整的游戏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同时注意游戏开展的适度性及时机,避免喧宾夺主,以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儿童数学是现实数学,儿童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认知基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的数学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使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这样形状的物体呢?
生1:鞋盒、牛奶盒子是长方体,足球、乒乓球是球体。
生2:汤圆、橘子也是球体,魔方、骰子、粉笔盒是正方体。
生3:柱子、玻璃杯、纸巾筒是圆柱体。
生4:洗衣机、冰箱也是长方体。
生5:文具盒是长方体,铅笔是圆柱体。
生6:不对,铅笔的一头是尖尖的,圆柱体两头都是平平的。
师:说得对,那有没有办法把它变成圆柱体呢?
生5:把铅笔尖的一端削平。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从课堂实践中获得的表象能够返回到生活中,在个别认识上升到一般认识后,再将一般认识返回到生活中的特殊,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身边世界的联系,并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的能力。
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做,走实践之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的本质,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1] 马世翠.《认识物体》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版,2012(11).
[2] 朱成邦.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认识物体》教学案例[J].科学咨询,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