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锋雷
(启东市实验小学,江苏启东,2262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简而言之,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能力,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在总结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及其整合,有效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增强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信心。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是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及梳理,将零散知识系统化,模糊概念清晰化。在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整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学生置于某一特定学习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与环境的互动,提升学习向高层次转变。
学生的知识整理意识较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意识较为重要。整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使其知识不断内化及整理,最终形成自身思维的过程。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并有效构建合理知识框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理知识意识,进而将分散知识联系在一起,巩固已学知识,促进知识内化,同时为促进小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终身学习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数学习惯培养,注重渗透学生的建构意识,改变就题练题的整理复习教学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系统的意识,而非仅仅是停留在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的水平上。如:在日常数学复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掌握,逐渐培养其知识梳理意识。
课堂结课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进行系统巩固和应用,使新知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设有“全课总结”这一教学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及复习所学知识,并加强对各个知识点的归纳及其总结,进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在强化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找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表格或树状图的方式将每一个知识点绘制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掌握每一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将其形象及直观的表现出来,后期复习中可快速看出每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后期理解。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简练的语言将整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方便后期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如:教师可采用侧重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提炼,也可采用侧重数学知识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课堂知识整理方法。
单元知识结束意味着一系列知识的总结,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单元中出现的难题或易出错的知识点加以归纳、整理,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总结的意识。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建立知识网络有四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已学知识的记忆;二是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三是有利于缩小新旧知识的差距;四是有利于理解学科之间的知识。我们认为每一单元之后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是最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网络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或活动,激起学生的回忆与思考,以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期终复习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及考核,常常通过考试方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期终复习知识的整理,以基本概念为重点,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典型例题,在解题过程中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材前页中的“目录”事实上已经从全局的高度为我们提示知识的网络结构。目录中每一个单元的标题就如同“根目录”,其中的每一个章节中又设置的知识点便是“子目录”, 在每一个章节中又设置的知识点便是“子目录”的子目录,这样上下之间便形成了“单元知识——各章节知识——各知识点”的知识链条。然后各自相对独立的知识链条之间密切联系,一环扣一环,便组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从“点”到“线”再到“面”就建立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
一般在整理能力培养的初期采用这种办法。大家先将要整理的内容应采用哪种整理方式作出选择,阐明这个知识包括哪几方面,又各有哪些知识点,各个知识点间有哪些联系,还可对整理时该怎样填写等作出决定,再各自去整理。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给能力好的人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给能力差的人提供整理的步骤及要点。但有个弊端就是容易让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惰性。
所谓先整理再讨论是指对所学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后,再在小组内或全班内讨论。由于每一位学生具有个性差异,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并不相同,有些知识能够迅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印象,而有的知识点则会被学生迅速遗忘,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印象,加深知识理解度。首先,学生可将老师所讲内容独立复习,查看自己是否对知识的精要、脉络等能够完整地复述出来,考察自己记忆的过程也是深化数学知识的过程。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联合读书形式,并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知识点,理清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强理解。学生将各自整理好的作品放到小组里面,分别就整理的形式和内容在课内进行交流完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讨论时可以是一个学生做主发言人(每次要轮流当),其他学生补充和提问,也可以是每个学生各介绍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这种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整理能力。整个过程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交流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热情。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适当引导、点拨学生。
同类的知识全放一起会显得单调、乏味,如果把它们进行前后联系,好好梳理,那么知识点就慢慢变成知识链,知识链慢慢变成知识网。学生整理的知识点中总会有一些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的地方,需要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汇总到全班,采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也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几大小组,通过选举,由学生当主讲人讲解,实现生生互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其他学生对整理的结果进行观察、补充及质疑。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仍需要与学生互动交流,进而为学生整理数学知识提供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纵向及横向联系,通过合理引导,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可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实现知识内化。要想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整理能力,教师就必须注意引导,提供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 全翠花.漫谈“数学与生活”[J].吉林教育,2010(2).
[2] 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