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康
(定西市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甘肃定西,748200)
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针对学生中部分独生子女私欲重,留守儿童随心所欲,单亲家庭子女破罐子破摔,穷困家庭子女心理失衡,学困生不思进取等突出问题、棘手问题,笔者深入学生、教师、家长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咨询专家,通过个案细心琢磨,反复尝试,分析总结,提出了以下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管理班级中,笔者提倡分工不分家,重大事情大家抓。从一块门窗玻璃到电器设备,从卫生保洁到营造文化氛围,基本上每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班干部抓督促、检查和评比。校园内只要有纸屑,笔者都要让在场的学生拣起来扔进垃圾箱。笔者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学生一天出去郊游,忽然间暴风雨来了,他们没地方避风躲雨,就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刚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大雨就来了,太快乐了!”大家也不顾房子干净不干净,有没有住过,只要能避雨就满足了。但这个房子突然间要倒塌。同学们七嘴八舌喊叫着,“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草棚没有倒塌,自己也没有被淋湿。然后,笔者问学生们当时这群学生需要房子呢,还是房子需要这群学生?当然学生的答案是一致的。这时笔者说:“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班级。”这样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也愿意接受,这就是笔者的德育教材。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只管钱,不管教,爷爷奶奶只管吃住,不管其他。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庭教育每况愈下,学校教育难度倍增,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深有感触。笔者强调的做法是从“四个一”入手,让孩子理解父母,感恩父母,通过“三管”齐下,加强对学生的约束。所谓“四个一”就是一摸父母的手有多厚的老茧,感知父母朝出暮归的劳作之苦;一看父母两鬓的白发和皱纹,想象操劳儿女成才所付出的心血;一问家里的衣食住行,体味父母操持家务、养家糊口有多么的不易;一算自己的日常开支和父母的日收入,看有多少结余,知道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三管”齐下就是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坚持巡路队和巡查组,对校外住宿生的检查与管理;定期评选信得过的房东,召开房东座谈会,规范房东管理;召开家长会,安排家长接待日,加大与家长的协作和沟通。
有一个故事对笔者启发很大。有母女俩外出爬山,到山顶后,两人休息,母亲将带的两个苹果递给女儿,女儿接过一大一小两颗苹果分别咬了一口,母亲看到这一幕大为不解,在要斥责之前,母亲压住怒气问女儿:“为什么把两个苹果都要咬一口?”女儿笑着说:“我尝哪一个最甜,留给妈妈吃。”母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母亲不问青红皂白,痛骂女儿贪吃,后果会是怎样。单亲家庭子女、重组家庭子女、孤儿和留守儿童,他们本身缺少倾诉的对象,封闭的内心难以敞开,那么被忽视、误解,甚至冤枉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笔者对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采用“四步法”:一了解,了解家庭详情;二交流,耐心询问学生对家庭、班主任、任课教师、房东、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并婉转谈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三沟通,不厌其烦地与相关的家长、房东、老师交谈,把学生的想法告知他们,共商教育之策,当好桥梁或中间人,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机会;四激励,一旦发现这些学生对家长、房东、教师有敞开心扉的表现,有理解、宽容、亲近的迹象,有关心、支持、体贴的行动就及时给予肯定并表扬。总之,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始终要牢记让学生把话说完。人人都需要理解和关爱,只有心灵叩击心灵,才会引起内心的震撼。
贫穷是暂时的,知识能够从根子上改变贫困面貌。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道理,从而专心致志读书,发奋认真学习,充分发挥特长,不断提高技能,教师要求每年每班都开展“五比五不比”活动。五比:比读书、比节俭、比进步、比理想、比获奖。五不比:不比吃穿、不比花钱、不比时尚、不比玩乐、不比父母的钱和权。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讲演、辩论、讨论、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对该追求什么,该展示什么,该提倡什么,该发扬光大什么,达成共识。
笔者经常给老师们讲:一句表扬的话胜过任何一种方式的惩罚,简洁的正面引导,效果总是好于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和蔼的微笑是沟通的桥梁。2009年笔者带的班上有一名补习生,英语成绩较差。第一节课笔者让他在黑板上写单词,四个同学有三个全部写对了,只有他一个单词都不会写,笔者只表扬了写得好的,对他未做任何批评。第二次笔者又叫他写,五个单词他写对了三个,笔者说:“就隔了这么几天你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已缩短了一半,下一次你肯定……”(笔者再没有说什么)随后的日子大家都看得出来,他学英语非常努力,当年高考得了87分,比上年增长了32分,考上了本科院校。
悲莫大于心死。学生中没有白痴,没有笨蛋,只有那些失去信心的孩子,才会变成教师眼中的学困生。
[1] 李敏忠.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引导福建青少年健康成长[J].福建理论学习,1997(1).
[2] 王利利.社会转型期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索[J].科技信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