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慧
(邛崃市南街小学,四川邛崃,611530)
小学生可塑性强,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心理学发展规律为小学教育带来了一喜一忧。喜的是儿童犹如一张白纸,教育者能和孩子们一起在上面描绘世上最美的画卷;忧的是在当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未能同步的大环境中,网络、媒体、影视、游戏等,让孩子们充满诱惑、无所适从、无从鉴别,加之的“421综合征”,使小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年,承担《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十余年,深切体会到小学阶段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的酸甜苦辣。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出人意料的个案,让人痛心,更折射出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关爱、教育的缺失。因此,高度重视和关爱儿童心理世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现实生活中可感可知的美好事物熏陶儿童心灵,为孩子的心灵不断铸入阳光和梦想,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职责。经过甄选,笔者尝试把积极心理学引入《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这或许是培育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的又一新途径。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全球业界都把它视为新世纪心理学研究的里程碑,其主要创始人之一是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类拓展最佳功能状态,也有人称它为“幸福科学”。积极心理学相对消极心理学而言,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打破传统,开辟了全新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以关注人类优秀品质为根基,以传输“正能量”为宗旨,给人的生活注入阳光和梦想。积极心理学有三个主导方向:一是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快乐感,建构对生活的乐观主义;二是有积极的心理特质,如爱的能力、审美体验、创造的勇气、宽容和智慧,以及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等;三是有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性的研究和实践,如公民美德、利他行为、职业品德、社会责任等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巨大推进作用等。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主题,为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创新元素;为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增添了新途径、新方法。特别是“积极情绪体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尝试运用,对新经济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的勇气,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积极心理学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思路的拓宽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主题之一——积极情绪体验,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下面笔者以在《我的家乡真美丽》一课中结合积极心理学展开课堂教学为例,谈谈体会和收获。
《我的家乡真美丽》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的山山水水》主题二“家乡的山和水”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创造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把大量的当地资源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积极心理学永远以“正能量”为主旋律,经过多年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无数的经典案例和精彩瞬间、能震撼心灵的爱心小贴士、能给人心灵烙下永不磨灭的印痕,诸如“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虽然心中恐惧仍依然向前”……这是游戏、影视的简单刺激和短期效应远不能比的,这也许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对《我的家乡真美丽》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着意通过孩子们身边可感可知的美好事物,把“阳光·梦想”深深铸入孩子的心灵,并打下永不磨灭的印记。为此,笔者围绕欣赏美、创造美和展现美开展了系列活动。
家乡的古往今来,既令人自豪骄傲,又让人魂牵梦绕。为此,笔者在教学内容上精心挑选最好的图片、音像资源,从学生身边出发,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体悟“我为邛崃骄傲,我要让家乡更加美丽”的内涵。
在教法设计上,笔者始终把积极心理学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熟知的、生动的、美好的、感人的一个个场景,不断给予学生们视觉、听觉、触觉和情感的冲击,同时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中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
揭题:激情诱发爱乡之情
2013年6月,在美国全球财富论坛期间,纽约时代广场的世界第一大LED屏幕上,中国邛崃的形象宣传片正向世界宣读: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是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凤求凰”爱情故事的诞生地,这是一座浸润美酒醇香的城市……
这一刻,家乡邛崃魅力四射;这一刻,全世界关注邛崃!
此时此刻,作为邛崃人,你想说些什么?
儿童是以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以一则重要消息,配上优美的语言导入新课,既满足了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又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使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佳境。
人人争当小导游:感受家乡的山美水美
小组活动: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收集、拍摄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图片,推荐一名“小导游”参加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模仿导游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
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时时令人动容,无论是“小导游”竭尽所能、绘声绘色的解说表演,还是“听众”“游客”的独到点评,都令人大开眼界,真应了“人不可貌相”“人小心大”几句话。更可贵的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和合作,把现场的气氛彻底激发,老师几乎没了插话的余地。看着孩子们生怕谁把家乡的美丽没说到位的紧张劲儿,那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对家乡热爱之情,笔者在内心感叹:孩子们通过这堂课的体验参与和交流合作,一定会在心灵打上永恒的美好的印记,其收获有五岁尼奇“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般的意义,只不过孩子们在心灵的“决定”是“我一定要让我的家乡更加美丽”。这归功于积极心理学带来的启迪。
绘家乡:筑梦是为圆梦
课后拓展:教师倡议班级集体“出书”。出示“样书”封面,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每班可“出版”1-2本,甚至更多的《我的家乡真美丽》,并进行年级交流。
这一设计中,笔者采用了“画配话”的方式,简便易操作,学生乐于接受,参与性高。最终结果也出人意料的好,孩子们真是创作热情大爆发,好多孩子还把爸爸、妈妈拉进来,精心策划、精心制作,幸福快乐始终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当然,作品上也要署上爸爸妈妈的大名,真的好好“晒”了一把幸福。
把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研究引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尝试引入新的方式,寻求创新突破,为的就是尽可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积极心理学不可磨灭的痕迹。通过《我的家乡真美丽》这堂课的尝试,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关注人本身的核心内涵。这堂课围绕学生可感可知的内容,为他们熟知的“正能量”,前有铺垫映衬,中有体验感悟,后有实践延伸,始终用美好事物来熏陶学生,实现学生自我引导、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幸福中拥有更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质,有了更高的情商。最主要的是,这种心理养成必将是永久的、不可磨灭的,这应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引入积极情绪体验的最大价值所在。
积极心理学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就是要精心创设“抓心”的情境课堂,让学生喜欢关注、高度关注、渴望体验。第二,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充满欣喜地学习并释放他们的精神活力。要发现学生的每一处细微创造,称赞学生的每一个思想闪光点。例如在“我是小导游”“绘家乡”等环节,学生们在快乐、自豪的氛围中,发自内心地赞美家乡。学生们在声情并茂的表述和绘声绘色的看图说话中,其创造性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此起彼伏。欢腾的课堂着实让学生们经历了一次热爱家乡的情感巅峰体验。第三,在积极情绪体验中享受合作带来的愉悦和快乐。应该说,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比较刻意地创设了多个合作任务。笔者抓住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的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在教学中又精心设计了一些不露痕迹的“小要求”。学生们要想更好地表现自我、展现自我,在准备过程中都要过一过“合作”这一关。因此,当学生最终站在台上展现自我风采的时候,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人在展示、表演,但实际上这个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不少孩子在表演时都提到自己的小团队,更有点名道姓表扬某个小伙伴的聪明才智的……简直太棒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最终得以实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渗透积极心理的理念,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对树立孩子们的积极健康心理观,满足他们乐学、好学的心理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课程展开,验证了积极心理学有其教育实践的可行性,渗透了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教学效果让人有目共睹。积极心理学有跨越时代的意义,也是从事心理教育的从业者们的一个全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能够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巨大的值得研究的理论体系,很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其实更强调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设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们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思路,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用他们的笑容去感染整个世界。
[1] 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崔丽娟.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