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幼儿美术活动“趣味横生”

2014-04-17 01:00高凤梅
教育观察 2014年15期
关键词:剪纸线条美术

高凤梅

(南通市海安县胡集幼儿园,江苏南通,226671)

浅谈如何让幼儿美术活动“趣味横生”

高凤梅

(南通市海安县胡集幼儿园,江苏南通,226671)

美术活动因其充满想象、自由、激情为每一个孩子所喜爱。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却渐渐失去了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认真审视我们的教育过程,会发现许多弊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巧妙设问导“趣”、操作材料引“趣”、生成内容添“趣”、创新方式启“趣”、变换形式掘“趣”,让每一次的美术创作都成为一次有趣的探索学习之旅,让每一个幼儿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都能尽享其中的无穷趣味。

巧妙设问;操作材料;生成内容;创新方式;变换形式

幼儿美术活动是充满美妙想象的空间,是尽情发挥艺术创意的天地,因而为每个孩子所喜爱。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会说出“我不喜欢画画”的话来。这样的现象提醒我们应认真地审视美术教育过程的每一个元素和环节,我们发现传统的美术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

第一,教学目的过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结果,导致偏重于技能的练习,忽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其他需求。

第二,教学内容无序。日常教学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来源于教材中的主题活动,相对于主题活动来说,美术活动是融合于其中的一部分。但就所有美术教学内容来看,它们之间缺少联系性、延续性和层次性。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当教学示范成为扼杀想象力的代名词,许多教师就认为不能做任何的示范,不使用任何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有效教学手段,这样的自主创作无异于放羊。

第四,操作材料守旧。纵观目前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材料,以画纸、油画棒、水彩笔、颜料居多,偶尔辅以陶土、折剪纸材料等,这些传统材料限制了幼儿美术创作的形式和范围。

以上种种现象导致幼儿不能在美术世界中有所认识、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自然也就会兴味索然了。以我园的市级课题“农村幼儿园趣味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平台,在逐步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尝试从多方面入手,让幼儿美术活动“趣味横生”。

一、巧妙设问导“趣”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酝酿想象是自主创作的源泉,教师的有效启发设问则是引导幼儿想象的风向标。在大班线描画《认识线条》中,当各种各样的线条呈现时,教师设问:“你最喜欢哪一根线条,你觉得它像什么?”并引导幼儿将线条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孩子们抓住每种线条的特点,用最熟悉喜欢的物品为每一种线条命名。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既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又能顺其自然地推动活动的进程。

二、操作材料引“趣”

(一)自然资源的挖掘

农村是天然的资源库,随处可见的稻草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做稻草编织、稻草粘贴、稻草扎捆造型,各种树叶可以粘贴成色彩斑斓的装饰画,饱满的种子可以粘贴成很有立体感的艺术品,树枝、芦花、瓦片都能成为美术作品中的丰富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能使美术作品农味儿十足,更使趣味倍增。

(二)传统材料的整合

如果我们把传统材料进行创新整合使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把水粉和油画棒融合在一起,纸工材料和颜料融合在一起:用白色的油画棒作画,最后用排刷蘸群青色颜料刷染画面,一幅幅蓝印花布风格的作品就悄然呈现;用报纸简单卷折塑造出盆花,用黑色颜料刷染背景,纯色的背景更能彰显报纸造型的古朴清雅。

(三)时尚元素的融入

网络让我们的信息来源更加丰富,可以用于美术活动的泡沫笔、爆米花笔、沙画材料、刮画材料等,都是通过网络进入我们视野的。如,牙膏状的爆米花笔在画面周围圈出画框,当电吹风吹过,牙膏状的画框就像一粒粒小花绽放,变成立体感很强的颗粒状画框,幼儿无比兴奋,惊叹声更是此起彼伏;刮画活动中,当尖尖的竹笔在黑色的纸上画过,一根根彩色的线条跃然纸上,幼儿更加惊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这种紧随潮流的敏感度。

(四)绘画底材的多选

当我们用其他的物品替代画纸,也会让幼儿产生更大的创作热情,收获更多体验。如,在纸盘、纸箱、水管、竹筒等特殊材料上进行创作,青花纸盘优雅脱俗、彩色纸盘艳丽多姿,纸箱悬挂造型别致有趣、堆叠造型艺术时尚。这些都能带给幼儿新鲜感,激发幼儿更大胆地想象、更富有创意地表现。

三、生成内容添“趣”

主题活动中的美术内容,自然是我们组织美术教育活动的首选。同时,我们也应该灵活地添加和筛选教学的内容。例如中班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中有一个剪纸活动,内容是剪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其实就是让幼儿学会对折剪纸。但之前的主题中并没有任何的剪纸活动,如果直接开展这个活动,幼儿没有剪纸基础,不可能在一次活动中达成目标。于是,在前一主题中,我们结合主题衍生了两次剪纸,随后再开展《剪小人》活动就水到渠成了,在剪纸技能的学习上也体现了延续性和层次性。

散步时,幼儿会被背着米粒的小蚂蚁所吸引,会为天空变幻的云朵驻足……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美术活动的内容。

四、创新方式启“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解为主,随后就是幼儿操作、教师指导直至最后评析作品。如若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则更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绘本《母鸡罗丝去散步》中有规则的装饰型花纹是美术教学内容的绝佳选择,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遮幕、隐藏、点击呈现等多种功能的巧妙运用,让孩子们轻松感知了花纹的排列规律,并判断出什么样的花纹适合什么样的板块,从而在不同造型的画纸上创造性地完成了线条的有序排列。当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将装饰好的画纸重新组合,由一行行房屋、一丛丛树林、一排排栅栏组合而成的一座美丽农庄就完整呈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

五、变换形式掘“趣”

根据美术活动的内容,适当地变换创作的形式,也能挖掘幼儿的艺术灵感。

(一)轮流添画

大班美术活动《春天的花》,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掌握单层花和多层花的画法。教师设置了春姑娘举行舞会的情境,要求每个小朋友画一幅画,画中花的造型和大小有变化。孩子们觉得要画满整整一张纸的花,要变幻花型,还要关注大小,不免望而生畏。教师在这一环节采取了轮换作画的形式:先给出一段时间让幼儿自主创作,然后玩抢椅子的游戏,当抢到别人的座位时,请幼儿先欣赏一下别人的画,看看还能添加些什么,再自行添加,如此三次。教师允许学生在别人的画上评价添画,孩子们顿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师。几轮下来,每一幅作品都很充实而且富有变化。

(二)多重作画

在美术活动中,如能将多重技法进行巧妙融合,会使作品的效果更为丰富。大班美术活动《小精灵之舞》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精灵图形纸片随意粘贴,再用各种各样的线条为每个小精灵找朋友,最后用小喷壶喷洒彩色颜料,制造晕染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将撕贴、线描、喷染多重技法融为一体,让幼儿获得丰富操作经验的同时,也让作品呈现出层叠渐变的神奇效果。

(三)联合创作

六一画展时,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二十米的长卷,让孩子们联合创作,这样的画纸、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氛围使每一个孩子在创作时心中都激情澎湃。当这样的巨型作品呈现在教师、家长、幼儿面前时,每个人都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幼儿美术活动是感受美、欣赏美、表现和创造美的活动,作为引领幼儿走进艺术殿堂的我们,该用心思考、用心实践,让每一次的美术创作都成为一次有趣的探索学习之旅,让每一个幼儿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都能尽享其中的无穷趣味。

[1] 黄建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要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J].辽宁教育,2014(1).

[2] 朱新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J].大舞台,2013(1).

[3] 吴春红.从指印想象画谈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启”与“发”[J].上海教育科研,2013(3).

G631.6

A

2095-3712(2014)15-0051-03

高凤梅(1977—),女,本科,南通市海安县胡集幼儿园教师,幼儿高级。

猜你喜欢
剪纸线条美术
剪纸
线条之美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剪纸
剪纸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