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师评价

2014-04-17 01:02傅树京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6期
关键词:指标性素质评价

文/傅树京

关于中小学教师评价,笔者曾做过一些实证调查,发现目前我们的教师评价确实对学校、学生及教师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校通过查看教案撰写的页数及其字迹工整程度评价教师教学态度;通过查看作业批改数量及其与学生谈话次数评价教师的责任心;通过学生的及格率、达标率、优秀率和考上示范性高中或本科一批的人数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其实,教师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一位具有4年教龄的青年教师直言:“我非常喜欢教师职业,真的想好好教学生,大干一番,但是来到学校后很多时间都在应付各种意义不大的评价,让我对教育教学没有了情绪。”

为什么教师不喜欢这样的评价呢?因为它不符合教师的工作特点。

教师工作具有不确定性,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与其效果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确定关系,教师运用了某种方式不一定产生预期效果,大多数教师实际上是在尝试,某种教育教学措施行得通就干下去,不行再换别的办法。教师辅导学生多少次与教育效果之间,批改作业多少次与教学效果之间,也难以进行确定性判定。

除此之外,教师工作还具有随机性,教育工作中会随时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偶发性因素影响教师工作效果。例如,教师上着课,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备课中准备过的,甚至有可能会让教师不知所措。教师是否课后认真查阅文献、积极思考、及时反馈给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教师对教学持有的类似态度不是通过查看教案页数及字迹就能够发现的。

教师的工作特点表明,很难完全通过某一种行为、某一种过程、由某一类人员对教师实现客观评价。那么,什么样的评价能够实现对教师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呢?笔者以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师评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评价的全指标性、全过程性和全员参与性。

全指标性是指对涉及教师职业的所有指标进行评价,包括思想、知识、技术等各个方面。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大维度十多个领域对合格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对其行为进行了规范。该标准较全面地概括了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以此进行评价比单独从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要全面。

全过程性是指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过程进行评价。例如,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期中、期末,而是涵盖全学年甚至更长时间,要基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周期进行评价;再如,教师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讲课、课堂教学后的作业布置及批改,如果能够从整个过程来评价教师的责任心,而不是仅仅看其批改了多少作业,就能够基于事实比较客观地对教师进行价值判断。

全员参与性是指与教师发生工作关系的所有人员,例如学校领导、同行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都应参与对其评价,而不只是单一的学校领导评价,对班主任的评价可以扩展到家长参与。不仅如此,教师自己也应该参与评价。当然,基于不同人员对教师了解及认识的机会和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给予其评价的不同权重。

在中小学,这种全指标性、全过程性、全员参与性评价有很大价值。首先,可以防止教师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片面追求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评职称密切相关的指标,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发展。全指标性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了解与培养,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及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次,可以避免教师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众所周知,教育具有长周期、过程性等特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是某一次措施就能够见效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显现出来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够有效果,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评价也必须体现过程性。再次,可以避免单一评价者对教师工作了解的局限性及认识的片面性,避免个人偏见。多元性人员的信息会给予教师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和更可靠的评价,也会使教师更容易接受,从而完善自己。其中的自我评价更是有助于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自我管理,从而达成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指标性素质评价
小柴胡颗粒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流砥柱
不同移栽期丹参适宜采收期初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