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庄真诚
让书架成为一切: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
文_庄真诚
位于东京郊外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新馆(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Library)是日本青年建筑师藤本壮介( Sou Fujimoto)最新完成的项目。它是一座6500平米的两层建筑,藏书共有20万册。整座建筑看起来完全是由书架搭出来的,这些书架和天花板一样高,在平面上按螺旋线形状布置,形成了类似迷宫的空间效果。
两层的武藏野美术大学(Musashino Art University)图书馆大部分墙体由整体木格组成,木格同时成为内部书架。设计师认为组成图书馆最本质的元素包括:书,书架,光线和阅读空间。
当藤本壮介接手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脑子里立刻浮现的是一个类似于老图书馆里填满了书籍的原初的场景。为了寻求这个原初场景的当代形式,他将其概念化:空间里每一个无尽的远景都被书籍包围,这些书真假难辨。让人震撼。这种空间并不是那种普通房间四壁摆满书架书籍的空间,而更像一个由书籍构成的多维的“峡谷” 。
当然,这个空间片段并不指向任何形态,或许唯一的指向是空间的高度,三四米可形不成“峡谷”般的空间。之后,藤本将建筑的层高确定为9米。然而,怎样的形态才能创造出站在其中“每一个无尽的远景都被书籍包围”的空间?这应该是复杂丰富如迷宫般的空间,但迷宫般的空间与一般图书馆动线明确查询书籍便利快捷的空间模式是冲突的。所以藤本提出了“检索性”和“漫游性”两个概念,在这两个概念的控制下确立了建筑最终的形态。
建筑采用了螺旋形布局,而采用螺旋形而非分散布局的主要理由是因为螺旋形有“连续”和“非连续”的双重性。在这种形态下,墙体可以无限延长的,而墙体与墙体之间又可以产生各种奇妙的交互,具有相当强的空间包容力。
藤本壮介在介绍自己的设计初衷时,是这样描述的:“我想象着一块地,它仅仅被书架以陀螺的形式盘旋围绕。这个被无限盘旋的空间就是图书馆。同时,它又像一片森林,无穷无尽的书从9米高的木格子架中长出来。盘旋延展的书架最终将整块用地围合起来,直接作为建筑外墙使用。这样,建筑的外观即呈现出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基本元素——书架。整个图书馆就像一个巨大的书架扎根在森林中。”
从藤本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到,日本对学校建筑理念做出的转变。这可以追溯到1972年,日本从这一年起开始引进的欧美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特别是在教学建筑上,跳脱传统“盒子群”、“装蛋箱式”的空间格局, 注重利用大会议室,半开放的庭院,在图书馆内增加交往活动空间,使图书馆成为交往中心。屋顶挑高便于采光,宽大、明亮又可节省能源。落地门窗没有视觉障碍,花木扶疏,映入眼帘。这其实在另一方面来说,也满足了新式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
设计师认为组成图书馆最本质的元素包括:书,书架,光线和阅读空间。
该工程包括设计一座新图书馆的同时把已有建筑重新整修成为一座画廊,并最终将两者整合成为一座图书馆兼画廊的综合体。
检索和探索是图书馆设计中两个固有的矛盾。
检索,顾名思义,是为了方便找到特定的某本书而做的系统性的空间规划。即使是在谷歌时代,搜索程序的设计,也是从图书馆书籍的排序和分类中获取经验。
与检索相反的概念是探索。读者在图书馆畅游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发现各种未知的空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会给读者带来别样的灵感。
要想使这两个概念在这所建筑中完美结合,所用到的空间布局逻辑,不是仅仅应用系统学就能解决的。
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图书馆里,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通过螺旋体布局模式得以共存。这个模式涵盖了旋转路线和径向路线两种运动模式。旋转路线实现了检索性;径向路线是以孔洞的形式,从中心向外环打通了多条射线,这一层层的不同类目层面则实现了探索性。 地面清晰的路线指示对应着各个特定的序列段所摆放的数目,读者凭借科学的检索功能和醒目的公共标志,可以非常轻松地沿螺旋形路径找到所需数目。
作者构思的初衷是将木格架以陀螺的形式围绕建筑中心,盘旋在一层地面。室内木格架根据功能分段排列,读者可以自由穿梭1、2、3、4……径直的路线,也可以根据检索功能,在某特定的序列段寻找所需书目。书架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才能找到特定的书籍。
需要注意的是,藤本更希望强调的应该是空间的“漫游性”,“检索性”的提出更像是对图书馆功能要求不得不作出的回应。而当螺旋的墙体开了巨大的洞口之后,明确的路径感受事实上已经被消解,使用者几乎体验不到螺旋形。但螺旋形确实为建筑提供了基本的空间秩序,只是这种空间秩序被隐匿了。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书架既能担当书架的功能,它还是墙体、楼梯、椅子,它可以跟随使用者的想法而变幻功能。换句话说,这种逻辑主导下的空间布局,是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的,实现了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