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王辉
唐燕:让孩子慢慢长大
撰文_王辉
唐燕:成都市沙河源小学语文教师,曾获金牛语文赛课一等奖,品德与生活学科赛课一等奖,班会赛课一等奖,成都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全国第二届语文说课大赛特等奖。曾获金牛区青年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请给我一个窗口,
给我留一片还没有污染的天空,
在层层重重的铁窗后,
让我望一望草地上绿色的自由。
亲爱的妈妈, 请给我哭闹的时间,
让我迟一些才学会标准的笑脸,
也许你可以先给我一些时间,
让我喜欢自己,
才接受文明的训练。
亲爱的老师,请不要那么紧张,
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要规矩地唱,
一切的ABC可以慢慢学,
不要教我增光添彩,
请让我从从容容。
这是从一本名叫《请让我慢慢长大》的书里摘录的儿歌。唐燕无意中翻到这本书,被它吸引。也许是“慢慢长大”触动了她心底的某根神经。生存的压力,对现实世界的紧张不能阻挡心底对于某些事物的向往。相反,越是缺失的便越是希望这世界能有另一种言论或一种方法能对此给予颠覆。于是,拿起这本书,她好像对以往的迷惘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孩子的教育一直让人们很头疼,作为语文老师的唐燕对此深有体会。人类不停地探索,寻求好的,或者更好的教育方法,希望走出桎梏,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眼前这本书倡导的是华德福教育。成都沙河源小学的老师唐燕,似乎从中获得了某种启发和借鉴。
唐燕所在的办公室不算很大,简单的分成会客和办公两个区域。说是会客区,大概那个不到两米长的蓝色沙发便足以将其占满。靠墙并排立着两个书架,一个摆放的是音乐类的书籍,另一个基本被关于文学、教育等理念的著作占据,透露出主人的教学经历——从音乐到语文。
早在1998年,刚刚从成都金堂县师范学校毕业的她,便被分配到成都天回镇中心小学任教,开始从事音乐教育。这一教,便是六年。
作为语文老师,那时的唐燕已经转任至驷马桥小学。如果说音乐只是对孩子情感上的熏陶,那么语文教学则让她多了一份责任,近距离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你的角色会转变。陪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可喜的变化,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你会感觉到爱在培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在回报你。”唐燕如是说。
其实无论是音乐还是语文,毕业前的唐燕都未能料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教师。学生时代的唐燕其实并不看好教师这个行业,觉得孩子的世界对于长大后的自己来说,很难进入,无法沟通。
改变唐燕这种想法的,是她偶然看到的一个画面。
机缘巧合,即将毕业的唐燕来到了人民北路小学做实习教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老教师,带着一群孩子一起做游戏。老教师看起来步履蹒跚,气喘吁吁;而天真无邪的孩子完全沉浸在欢乐之中,总是“招惹”那个看起来笨笨的“老太婆”。老教师没有嗔怪,竭力掩饰自己的疲惫,又投入到快乐的游戏行列。
这个画面始终盘旋在唐燕的脑海中,她无数次被这样的场景感动着——原来教师这个行业,既普通而又是伟大的。这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教师永远都是显得那么年轻和充满朝气,即便你已年过半百……顿时,一颗年轻少女的心开始跳动,她,无悔于选择这个职业。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一个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将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
人们很难把印度人杰佛来期的这首小诗和一个班级的管理联系起来,而曾经作为班主任的唐燕,想通过管理达到的最佳效果,便是如此。她采用的管理方法,叫做班级银行。
美国教育界名师雷夫·艾斯奎斯,曾以其独到的教学管理方法,打造了广为人知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课程整合的思路下,雷夫借用经济管理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他在全班发行一种虚拟货币,答题积极,或者测验靠前的,都可以获得货币奖励。而课桌椅就是商品,座位越靠前,费用越高,存款不多时,可以租用;当存款超过租金的三倍时,就可以买下座位的所有权;如果更多,就可以买下邻座,然后向别人收取租金。雷夫还给孩子们分发了一个分类账本,上面标着日期、交易名称、收入、支出等。班上设立了4个银行管理员,他们分别管理八到九个孩子的账户副本,这样每个孩子的财务情况,雷夫都会一目了然。当年6月,雷夫的39名学生参加了斯坦福九级测试。结果有3个孩子进入全州前五十名,10个孩子进入洛杉矶前五十名。这创了伯恩特小学的历史纪录。
作为班主任的唐燕很好地借鉴了这一管理方式,并加入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一直负责低年级教学的唐燕,像很多班主任一样,卫生工作常常自己包揽,并难以维持。班级银行的出现,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打扫卫生赚取“金币”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们创优美卫生环境的责任意识。桌椅下,教室内外,其他同学都起到了积极监督的作用。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小组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考试优异,进步明显。唐燕的班级银行时刻发挥着作用,也让她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另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唐燕十分热爱阅读,并把这种良好的习惯通过班级银行灌注到了每个孩子身上。在她所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多半是阅读作业,比如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背一首古典诗歌等等。作业完成得优秀的同学便赚取金币,累积到一定程度的金币向老师或家长兑换成物质奖励。“孩童阶段,他们不一定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享受和快乐。但最起码,可以在他们身上培养出最传统和最良好的习惯。真正能陪孩子一辈子的,不是他的老师和家长,也不是他的朋友伴侣,而是书籍。”其实正像教育学者朱永新说过的,一个人的阅读史便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一路走来,唐燕的班级银行培养了多批“人才”。学生的责任心在学习生活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里从此也没了“闲人”和“客人”,都变得积极健康,团结活泼,勤奋好学。教育不再像 “星星点灯”,可以变得系统化,有章有序。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这是唐燕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告诉记者,教育的本质是用爱培养一个个独立的、健全的人。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关于此,唐燕对著名的华德福教育颇为赞同。这种教育的基本立场是发展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反对为了考试而灌输一些专门的知识,认为不应该用太多的理性知识窒息儿童的天性。
“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终身的学习者,使他们感觉到和周围的人们及大自然有深刻的联系。这样的学生应该能清晰、独立地思考,具备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当我们惩罚学生时,不仅是考虑怎样要求他们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还应考虑到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而奖励和惩罚并不能帮助学生成为有道德感和创造力的独立个体。这是唐燕从华德福教育所感悟到的,而她本人,也是这么做的。
2004年的一个中午,班级里的小朋友们刚刚吃完午饭,正玩着呢!突然一个男孩在同学的座位上大喊一声:“你们看!这盒水彩笔怎么少了两支啊?”那盒水彩笔是班里另外一个同学的爸爸从美国给他带来的礼物,十分漂亮。大家一下子慌了神,教室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只好跑到办公室,把这桩疑案告诉老师唐燕。水彩笔早上还在,中午吃饭时间不翼而飞,教室里的孩子们,围着老师七嘴八舌地说着。
“谁最先发现的呢?”
孩子们叽叽喳喳,嘟着小嘴告诉老师。
“是你最先发现水彩笔少了两支的吗?”唐燕把那个男孩叫到办公室。
“是啊!”小男孩昂着小脑袋,提高声音,而唐燕却捕捉到了男孩眼睛里的几丝慌张。
“你怎么发现水彩笔丢了呢?”唐燕在心里暗松了一口气,已大概明白了。
“我下课从那里过,一下就看见少了两支啦!”小家伙继续回答。
唐燕生怕把握不当便伤及孩子的自尊,决定暂且按下谜底,与小家伙斗智斗勇。周旋于画画,唐燕与他聊得不亦热乎,气氛融洽,使紧张的小家伙终于放下了警惕。
“你说,这丢掉的水彩笔是什么颜色的啊?”
“一支是蓝色,一支是红色。”男孩脱口而出。
“那好啦,你用完就把他们还回去吧!”唐燕用柔和清澈的声音说道。
男孩一下如蔫了气的气球,羞涩地看了看老师,不再争辩。
上课了,唐燕把两支水彩笔还给了失主,轻描淡写地说道:“刚才一个小朋友看了一下这两支笔,现在还给你喽!”
教育是为了造就一个商人?一个政客?一个艺术家?一个哲学家?抑或是小公务员或是写字间里的白领?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诚如唐燕本人所说,不是开出漫山遍野的鲜花,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争芳。教育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造就一个“人”,一个丰满完整的人。
爱,就让孩子慢慢长大;慢,是因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