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啻(Elihu Doty)《翻译英华厦腔语汇》(1853)音系研究

2014-04-17 08:16马重奇
闽台文化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汇元音韵母

马重奇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一、《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作者事迹、成书时间及编写体例

作者罗啻 (Rev,Elihu Doty,1809~1864),1809年9月2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斑尼郡伯尔尼(Berne,Albany County,New York)。他15岁开始学做生意,后来考进Rutgers College,1835年毕业,再进New Brunswick神学院,1836年毕业。他生活的时代,美国教会(特别是公理会)千禧年主义盛行,不少新教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王国,必将广袤无边,远及大地边缘,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霍普金斯:《论千禧年》)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很多虔诚的基督徒深受鼓舞,觉得福音将很快征服异教之地。同年,罗啻接受美国亚比丝喜美总会(ABCFM,亦称美部会)的委派,当海外宣教师,1836年6月初搭船离开纽约,9月到荷属爪哇巴达维亚(Batavia,今雅加达)。此地有不少闽南人,罗啻通过和他们交谈,接触了闽南语。巴达维亚是伦敦宣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在南洋的主要基地,他在那儿学习福建话。1838年他在新加坡与博曼牧师(Rev.William John Pohlman)会合,两人在此建立传道站,向当地人宣教。

在此期间,原定到中国宣教的雅裨理牧师,因鸦片战争爆发,只好来到南洋。他对罗、博两人的工作十分满意。10月15日他们就搭便船前往婆罗州。10月30日到Sambas,就陆路南下,11月24日到婆罗州西南部的城市坤甸(Pontianak)。27日回新加坡。次年罗啻与博曼来到坤甸,筹备设立传道站。他们在那里学习了广东话。1844年初,由于厦门的事工急需同工,雅裨理要求差会派罗、波二人来厦。此外,在广东宣教的禆治文也看到厦门教会的需求,极力推动此事。于是,差会决定让他们前往厦门。1844年6月,罗啻和博曼受命来到厦门。起初在鼓浪屿传教,不久就搬入厦门岛,致力于学习和调查厦门话。

1845年,雅裨理因病回国休养,罗、博二人遂接替雅的工作。1847年8月萌发在厦门建立一座教堂的想法。在各方力量努力下,1848年底,教堂竣工。次年2月11日举行献堂典礼。由于教堂位于市区中心东边的新街仔,因此取名“新街礼拜堂”,又简称为“新街堂”。新街仔堂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堂建筑,号称“中华第一圣堂”。罗啻牧师在新街堂工作了14年,为福音的广传以及华人教会自治做出了贡献。

1850年,罗啻和打马字、养雅各布医生等宣教士,创造了以拉丁字母联缀切音的闽南语白话字。1852年,他们编撰的《唐话番字初学》出版,这是一本白话字教科书,也是闽南语拉丁字母的正字法学习教材。 之后,他们又将《天路历程》、《路得记》(1853)、《路加福音》(1866)、《约翰书信》(1870)、《加拉太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1871)、《马太福音》(1872)翻译成闽南语。罗啻还用闽南语编写《乡训十三则》等属灵书籍,1853年,在广州出版了《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一书,帮助宣教士学习闽南语。

罗啻先后有28年在爪哇、婆罗州、厦门进行传教传教,是调查研究厦门音白话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约翰传福音书》厦门音白话字译本(1852)的作者。

1858年,罗啻的妻子逝世,他带着4个孩子回国。1861年,他加入归正会,返回厦门工作。1864年3月,罗啻退休返美。长期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变故使他的身心俱疲,当船航行4个多月,距离故乡纽约不远时,后半生完全献给厦门宣教事业的罗啻牧师终因体弱不支安息主怀。(参考吴志福《罗啻牧师小传》)

《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是美国传教士罗啻(Elihu Doty)所编著,1853年在广州出版,是第一部标明汉英厦门方言的词典。正文之前是绪言INTRODUCTION部分,计12页,论及元音VOWELS、双元音DIPHTHONGS、辅音CONSONANTS、发送气音OF THE ASPIRAPE以及鼻音NASAL SOUNDS、目录INDEX、音色与声调OF THE TONES AND TONAL MARKS等。正文部分共有160页,计26章,记载了厦门话许多语汇。其中的词汇参考了己故的博曼牧师(William J.Pohlman)自用的厦门方言词汇手册里的用字、注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补许多词条,尤其是关于商贸和货物用语。 即:1.宇宙(THE UNIVERSE);2.元素(ELEMENTS);3.人类(OF MANKIND);4.生命之关系(RELATIONS OF LIFE);5.专业与就业(PROFESSIONS AND EMPLOYMENTS);6.建筑科技(OF ARCHITECTURE);7.家具(OF FURNITURE);8.礼服(OF DRESS);9.膳食和食物(OF MEALS AND FOOD);10.动物学(OF ZOOLOGY);11.工具和手段(TOOLS AND INSTRUMENTS);12.畜牧业(OF HUSBANDRY);13.船只和导航(OF VESSELS AND NAVIGATION);14.文学作品/文献(OF LITERATURE);15.文学考试和学位(LITERARY EXAMINATIONS AND DEGREES);16.各级官员(OFFICERS OF STATE);17.军官和事务(MILITARY OFFICERS AND AFFAIRS);18.药物及药品(DRUGS AND MEDICINES);19.按英文字母排列的商业词汇与词组(ALPHABETICAL LIST OF COMMERCIAL WORDS AND PHRASES);20.商品章程(ARTICLES OF MERCHANDISE);21.数字和序(NUMERALS AND ORDINALS);22.类符(CLASSIFIERS OF VARIOUS THINGS);23.时间和季节(OF TIMES AND SEASONS);24.度量衡(OF WEIGHTS AND MEASURES);25.宗教(OF RELIGION);26.词类(VARIOUS PARTS OF SPEECH)。 该书的编排体例是:每个义类一章,每个义类下又分若干小类。每页分成三列,第一列为英文释义,第二列为厦门方言词语(用汉语表示),第三列则用字母拼音标出该词在厦门话中的读音。该书问世后在新加坡、厦门、台湾影响较大,流传较广。

现将罗啻 (Elihu Doty)《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1853)的声韵调系统整理分析如下。

二、《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母系统研究

罗啻(Elihu Doty)在《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序言“辅音CONSONANTS”部分是这样描写厦门方言声母的:

B和英文中的B力量一样。按:B相当于双唇、不送气浊塞音[b]。

CH是一个简单的辅音,而力量上几乎像chit-chat中的ch;但近似于its中ts的声音。按:CH相当于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ts]。

G总是很硬,像在英语go,gate中那样。按:G相当于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ɡ],就如英语go,gate 中的 g。

J的硬硬的声音和英文单词judge中的一样。按:J相当于舌尖前、不送气浊塞擦音[dz]。

L与英文中的几乎一致。要发L,则发音器官应该像发d的音一样放置。因此,读音像bedlam中的dl的声音。按:罗常培在《厦门音系》(1930)中对此声母做了语音描写:“1是舌尖中、带音的边音。但是舌头极软,用力轻松,两边所留的通气空隙很小,听起来并不像北平的[1]音那样清晰,几乎有接近[d]音的倾向。所以厦门人用‘老’字音注英文的d母,并且模仿外国语里用d字起头儿的字往往用l音来替代它。”可见,罗啻对L的描写还是较为准确的。

N和英文中的一样。按:N相当于舌尖中、浊鼻音[n]。

S有着英语See或Cede中的c一样的力量。按:S相当于舌尖前、清擦音[s]。罗常培(1930)说:“[s]是舌尖前,不带音的摩擦音。略近北平‘希’字的音。用严式标音应当写作[├]式。这个声母在单纯的[i]韵跟[a],[o],[],[e],[u],[]音以前一律读成[s]音。可是在齐齿的i-类韵母以前,往往接近俄文颚化的s[]。”

H放在开头则是一个很强的送气音,比在英文中的更强。按:H相当于喉音、清擦音[h]。

K若在开头,则和英文中的一样。按:K相当于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k]。

P在开头时,和英文的一样。按:P相当于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

T发音时舌头抵住上齿背,并在相应更低点的位置停留。t在开头时,几乎和英文中一样。按:T相当于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

m,ng的发音正如英语man,home的m,sung,song的ng。但在厦门话中这两个音可以不与元音结合而单独发音。厦门话中m,ng这两个音被当成有内在元音,这个内在元音是一个短u,如but,kut中的u。它的发音完全通过鼻子,m如书面的ūm或hm,ng如书面的ūng或hng。按:m相当于双唇、浊鼻音[m],如同英语man,home的m。ng相当于舌面后、浊鼻音[],如同英语sung,song的ng。但是在厦门话中这两个音可以不与元音结合而单独发音,称作声化韵。它们可以与声母[h]相拼,构成[hm]音节或[h]音节。

罗啻在 《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中列了15个厦门方言声母,实际上是18个声母:

[说明]:[m]、[n]、[]是[b]、[l]、[ɡ]的音位变体。 如“溜”读作[liu],“微”读作[bui],“牛”读作[ɡiu]。当[b]、[l]、[ɡ]与鼻化韵相拼时,就分别变成了[m]、[n]、[]。如“林”读作[na],“骂”读作[ma],“雅”读作[a]。凡是以元音a,o,e,i,u开头的音节即零声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母系统与周长楫《厦门方言研究》声母系统基本上相同。周氏声母系统介绍如下:

《翻译英华厦腔语汇》18个声母,比《厦门方言研究》多了[dz]母。十五音“入”声母字在现代厦门方言已归入“柳”声母,这是一种音变现象。

三、《翻译英华厦腔语汇》韵母系统研究

罗啻(Elihu Doty)在《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序言“元音VOWELS、双元音DIPHTHONGS”是这样描写厦门方言韵母的:

A通常这个元音就像英语father中的a,当它的前面还有另一个元音,或其后跟着的是m,n,p或 t时,它变得平坦,而力量几乎和 man,cat里的 a一样,如 tian,tiap;hian,hiat。 按:关于厦门话A元音的音值,罗序分为两类,一是像英语father中的a,可以拟音为后、低、不圆唇元音[ɑ],二是如 tian,tiap;hian,hiat中的 a,可以拟音为前、低、不圆唇元音[a]。 作为外国传教士已经不容易了。 罗常培(1930)也做了分析,他认为[a]含有三个音值:凡是单用或在[ai],[uai],[au],[iau],[ai],[uai],[an],[ian]几韵里舌的部位比第四标准元音[a]稍后,用严式标音可以读作[a┤];凡是在[ia],[ia],[ua],[au],[iau],[uan],[a],[ia],[at],[ak],几韵里近于中性的[A]音,用严式标音可以读作[A];凡是在[ua],[ua],[uat],[am],[ian],[ap],[iap]几韵里,便退到中性[A]跟第五标准元音[ɑ]的中间,用严式标音可以读作[ɑ┠]。可见罗常培分析的更为透彻。

E这个元音单独作为一个音节时,如they中的ey,make,mate中的a。但是在混合音节中,接近于men,met中的e,如tieng,tiek;hieng,hiek。按:关于厦门话E元音的音值,罗序分为两类,一是如英语they中的ey,make,mate中的a,读作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二是接近于men,met中的e,读作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这一元音如police中的i,或me中的e……当i后面跟着其它元音,它的发音保持单纯的发音,但是比较短,如 hiong,hiok;hieng,hiek。 按:罗啻把 I的音值分为两类:一是长元音[i:],如英语police中的i,或me中的e;二是短元音[i],当i后面跟着其它元音,它的发音保持单纯的发音,但是比较短,如 hiong,hiok;hieng,hiek 中的 i。

o当单独作为一个音节或后面紧跟h,o的发音如go,so中的o。按:o当单独作为一个音节或后面紧跟h,其发音如go,so中的[o]。[o]属后、半高、圆唇元音。

o发音如lord中的o,all,wall中的a。但混合音节中,那个点被省略,如ho,hoh;hiong,hiok;kong,kok。按:o发音如lord中的o,all,wall中的a。这里的o读作长元音[:]。但如果在混合音节中,如 ho,hoh;hiong,hiok;kong,kok 中的 o,就读作[]。 []属后、半低、圆唇元音。

U这个元音似glue中的u,wool中的u。按:U发音如glue中的u,wool中的u,就读作[u]。[u]属后、高、圆唇元音。

Ai如 aisle 中的 ai,或 high 中的 i,例如:hai。按:Ai属双音节复元音,如英语 aisle 中的 ai,或high 中的 i,读作[ai]。

Au发音如pound,found中的ou,或cow中的ow。按:Au属双音节复元音,如英语pound,found中的ou,或cow中的ow,就读作[au]。

当h在末尾时,几乎不发音;但是用来表示前面元音或双元音声音的突然停顿。末尾h是入声的标志,发音就像突然被打断,或者在元音发音完整前切断:如ho-hoh。按:厦门话有一种入声韵尾,即收喉塞尾[-]的。罗序明确说明末尾h是入声的标志,发音就像突然被打断,或者在元音发音完整前切断,如ho-hoh。

k在结尾,则是入声的标志,或是以ng结尾的字的相应的入声,发音器官的放置和说ng时的一样,但声音会突然停止;舌头的中部触及上腭时,ng的鼻音没有了,而这个声音特像black-cat中的k的发音。按:厦门话有一种入声韵尾,即收清辅音尾[-k]的。罗序明确说明以ng结尾的字的相应的入声,发音器官的放置和说ng时的一样,但声音会突然停止,如black-cat中的k的发音。

P在结尾时,与以m结尾的字有同样的关系,就像上述的k与以ng结尾的字的关系一样。它是入声的标志,作为末尾的读音时,P就像hop-per的第一个P,或是hip-hop的第一个P。按:厦门话有一种入声韵尾,即收清辅音尾[-p]的。罗序明确说明以m结尾的字有同样的关系,就像上述的k与以ng结尾的字的关系一样,作为末尾的读音时,P就像hop-per的第一个P。

结尾的t是短促的,或是以n结尾的词的入声调的标志,因此,注意k和P这样的字和以ng跟m结尾的字之间的相同关系。在末尾的t的力量与hit-him的t非常像,或者与that-thing中的第2个t相似。按:厦门话有一种入声韵尾,即收清辅音尾[[-t]的。罗序明确说明以n结尾的词的入声调的标志,因此,注意k和P这样的字和以ng跟m结尾的字之间的相同关系,如hit-him中的t。

现将罗啻《翻译英华厦腔语汇》的正文中的74个厦门方言韵母进行整理分类,并与黄谦《汇音妙悟》(1800,泉州音)、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漳州音)和叶开温《八音定诀》(1894,兼漳泉二腔)比较如下:

1.元音韵母(16个,单元音6个,复元音10个)

上表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共有的韵母:[a]、[o]、[e]、[i]、[u]、[ia]、[ua]、[io]、[ue]、[ui]、[iu]、[ai]、[au]、[iau]、[uai]。 不同之处:(1)《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有[ue]韵母,《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uei];(2)《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有[]韵母,《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u];(3)《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嘉韵母[]、稽韵母[ei],《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4)《汇音妙悟》有居韵母[]、科韵母[]、鸡韵母[e],《八音定诀》有书韵母[]、飞韵母[]、梅韵母[e],《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5)《汇音妙悟》有钩韵母[u],《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比较接近,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差别大一些。

2、阳声韵母(15个,-m韵尾4个,-n韵尾5个,-韵尾6个)

翻译英华厦腔语汇ieng[i]虹种松ong[]黄王狼iong[i]涨中伤 ——八音定诀[i]灯[]风[i]香 ——汇音妙悟 [i]卿 [ ]东 [i ]香 [n]恩/[]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з]经[]公[i]恭 ——/——

上表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共有的韵母:[an]、[in]、[un]、[ian]、[uan]、[am]、[iam]、[im]、[a]、[ia]、[]、[i]。不同之处:(1)《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m]韵母,《汇音妙悟》则读作[m],《八音定诀》则无;(2)《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ia]、[ua]韵母,《八音定诀》则无;(3)《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i]韵母,《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4)《汇音妙悟》有[n]、[]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还保留着现代漳州方言特有的韵母[m]、[ua],这是现代厦门方言所没有的。

3、声化韵母(2 个)

可见,声化韵[m]、[]是福建厦漳泉闽南方言共有的韵母。

4、鼻化韵母(12 个)

上表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共有的韵母:[]、[]、[]、[i]、[u]、[i]、[i]、[u]、[i u]。 不同之处:(1)《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有[]韵母,《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均无;(2)《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u]、[i]、[]、[u i]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则无;(3)《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u]、[u i]韵母,而《八音定诀》则无。

5、入声韵母(29个,-韵尾17个,-p韵尾3个,-t韵尾5个,-k韵尾4个)

上表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共有的韵母:[a]、[o]、[e]、[i]、[u]、[ia]、[ua]、[io]、[au]。不同之处:(1)《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ue],《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uei];(2)《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ui],《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无;(3)《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ia],《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4)《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和《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5)《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嘉韵入声[]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则无;(6)《八音定诀》有书韵入声[ ]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无;(7)《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ai]、[iu]、[e],《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和《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8)《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uai],《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则无。

上表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共有的韵母:[]、[]。不同之处:(1)《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有[e],《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均无;(2)《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ia]韵母,《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无;(3)《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有[ue],《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uei],《八音定诀》、《汇音妙悟》则无;(4)《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有[au]韵母,《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无;(5)《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з]、[uai]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均无;(6)《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ai]、[iu]、[ua]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无;(7)《八音定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iau]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汇音妙悟》则无。

上表可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共有的韵母:[ap]、[iap]、[ip]、[at]、[it]、[ut]、[iat]、[uat]、[ak]、[k]、[i k]。 不同之处:(1)《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iak]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则无;(2)《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音妙悟》有[ik],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k];(3)《汇音妙悟》有[p]、[t]、[k]韵母,《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无;(4)《汇音妙悟》有[p],《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读作[p],《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则无;(5)《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有[uak],《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八音定诀》则无。

综上所述,现将《翻译英华厦腔语汇》韵母系统(74个韵母)整理如下:

周长楫《厦门方言研究》记载了现代厦门话常用的韵母有82个。如下表:

现将《翻译英华厦腔语汇》韵母系统与《厦门方言研究》比较如下:

(1)二者单元音韵母均为 6 个,即[a]、[] 、[o]、[e]、[i]、[u]。

(2)二者复元音韵母均为 10 个,即[ai]、[au]、[ia]、[io]、[iu]、[iau]、[ui]、[ua]、[ue]、[uai]。

(3)二者声化韵韵母均为 2 个,即[m]、[]。

(4)二者鼻化韵韵母均为 12 个,即[]、[]、[]、[i]、[u]、[]、[i]、[i]、[i u]、[u]、[u]、[u i]。

(5)二者共有 13 个阳声韵韵母,即[am]、[an]、[a]、[]、[im]、[iam]、[in]、[ian]、[i]、[ia]、[i]、[un]、[uan];但《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比《厦门方言研究》多 2个,即[m]和[ua],这说明早期厦门方言还有om[m]、oang[ua]二韵母,经过160年的语音演变逐渐消失。

(6)二者共有 17 个收- 尾入声韵韵母,即[a]、[o]、[e]、[au]、[i]、[ia]、[io]、[u]、[ui]、[ua]、[ue]、[]、[]、[u]、[]、[i]、[u];但《厦门方言研究》比《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多了 7 个有音无字的韵母,即[]、[iu]、[iau]、[uai]、[]、[i u]、[u i]。

(7)二者共有 12 个收-p、-t、-k 尾入声韵韵母,即[ap]、[iap]、[ip]、[at]、[it]、 [ut]、[iat]、[uat]、[ak]、[k]、 [i k]、[ik],但《厦门方言研究》比《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多了[iak]。

四、《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调系统

罗啻(Elihu Doty)在《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中对单字调和连读变调做了详细的描写。

1.单字调 罗啻(Elihu Doty)在《翻译英华厦腔语汇》记载了厦门方言的声调系统。他说:然而在实践中,却只有七个音。较高音和较低音,只有一个相同音。为便于解释,我们用序号给这些音命名,如第一个音,第二个音,第三个音,第四个音,第五个音,第六个音,第七个音。

第一个音,高而平,没有抑扬变化和重音。是很自然的,不用刻意压抑的相当高音调的发音。

第二个音,高,尖锐且快速,就像说话者在表达愤怒。

第三个音,低沉,就像从喉咙底部发出般。不是过低且沙哑的发音。

第四个音,是第三个音的突然(急促?)断音,在最后的辅音或元音前,视情况而定,完全发出。其正字法的特征是,就如下文提到的第七个音,根据单词类别,分别为尾音h,k,p,t。该特征以及发音方式参见上文关于尾音h,k,p,t的标记。

第五个音,是变调音,先低后高。音调以一种急切的方式发出;很像英文中当表示疑问和惊诧时说Is it so!中so的发声方式。

第六个音,不像第三个音那般低沉沙哑,而是长、低且不变的发音。是从嘴巴直接发出的低音。

第七个音,是第五个音的突然断音,就如同上文所提的第四个音是第三个音的突然断音。

这本手册中的声调标记和麦都思在“Hok-keen Dictionary”中的标记一致,如下:

第一个音(上平),没有标记:如君 kun;

第二个音(上上),向上重音符号(ˊ),如滚 kún;

第三个音(上去),向下重音符号(ˋ ),如棍 kùn;

第四个音(上入),以h,k,p,t的急促发音为结束音,如骨 kut;

第六个音(下去),水平符号(ˉ),如郡 kūn;

第七个音(下入),垂直线(),如滑 k t。

《厦门方言研究》考证的现代厦门方言的声调有7个(不包括轻声),与罗书考证的各类声调的名称“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是一致的。其调值如下: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例字 东诗 同时 董死 栋四 动洞是 督薛 独蚀

调值 55 35 53 21 11 32 5

2.连读变调 关于连读变调问题,罗啻在 “INFLUENCE OF COMBINATION ON THE TONES”一节中说,所有的音调因组合在一起而发生改变。在由两个音节或以上的单词所构成的复合词,一般情况下,每个音调都会发生变化,除了最后一个单词的音调或音节。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个音(上平)和第五个音(下平)演变成同一个平声调,比第一个音(上平)低,但比第六个音(下去)高;

第二个音(上上)演变成第一个音(上平);

第三个音(上去)演变成同第二个音(上上)非常相像;

第四个音(上入)演变成第七个音(下入),第七个音(下入)演变成第四个音(上入);

第六个音(下去)所受影响最小,而近于第三个音(上去)。

《厦门方言研究》“二字组连读变调”载,原则上是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前字变调规律是:(1)阴平、阳平调变成阳去调;(2)上声调变成阴平调;(3)阴去调变成上声调;(4)阳去调变成阴去调;(5)带喉塞韵尾的阴入调变调后喉塞韵尾脱落,变成上声调,带-p、-t、-k韵尾的阴入调变成阳入调;(6)带喉塞韵尾的阳入调变调后喉塞韵尾脱落,变成阴去调;带-p、-t、-k韵尾的阳入调变成值类似21(阴去调),但仍是带入声韵尾-p、-t、-k的入声调。现将《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厦门方言研究》比较如下:

(1)《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厦门方言研究》同,上平调和下平调都变成下去调。

(2)《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厦门方言研究》同,上声调变成上平调。

(3)《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厦门方言研究》同,上去调变成上声调。

(4)《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与《厦门方言研究》同,下去调变成上去调。

(5)《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上入调演变成下入调,下入调演变成上入调,没有区别带喉塞韵尾的阴入调和带-p、-t、-k韵尾的阴入调变调后的情况;而《厦门方言研究》则详细描写这两种情况的差异。

总之,罗啻 (Elihu Doty)在 《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既记载了19世纪中叶厦门腔的语音系统,而且整理了当时厦门话的语汇。这部方言文献,对研究福建方言演变史提供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注释:

[1]美国传教士罗啻(Elihu Doty):《翻译英华厦腔语汇》(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1853年在广州出版。

[2](清)黄谦:《增补汇音妙悟》,光绪甲午年(1894)文德堂梓行版。

[3](清)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年文林堂出版,高雄庆芳书局影印本。

[4](清)叶开温:《八音定诀》,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端月版。

[5]罗常培:《厦门音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

[6]周长楫、欧阳忆耘:《厦门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7]马重奇:《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8]加利利吴志福:《罗啻牧师小传》,参考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语汇元音韵母
声母韵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Playing with “ar”
单韵母读读读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