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书钢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了开放性和研讨气息的课堂。生本教育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的基本意义出发,高度的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生本教育;激发兴趣;独立性;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了开放性和研讨气息的课堂。生本教育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的基本意义出发,高度的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来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尽快入戏。导入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我拿了两根火腿肠把它平均分给了两个上课爱发言的学生,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了平均分的方法。然后我又拿出一根火腿肠准备平均分给两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这时候我设置了个启发性的问题:动脑筋想一想怎么分公平呢?孩子们马上忍不住地商量起来了,有的说先一人一口从两边吃,有的建议量一量后从中间切开分,然后凭直观的感受把一根火腿肠平均切成两半,一人一半最公平,这样就自然地感悟到了生活中有时候不能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分的结果,需要分数了。这样的设问导入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给教学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时,当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头牛和一只羊共重多少千克?”问题后,有的学生迅速地列出了算式:330+80=,这时候我指着黑板上的板书问:“前后桌研究研究吧,看看你们能想出多少种方法来计算出330+80等于几呢?”孩子们特别有兴趣,叽叽喳喳地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可以都看成整十数来计算:33个10+8个10=41个10,是410。②分解的方法:把330分成300和30,然后算30+80=110,再用110+300=410。③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④用凑成整数的方法,如80+20=100,100+310=410。得出这样的结果让听课的老师都很惊讶,因为很多方法是三年级的时候才能掌握的。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再加上给了孩子充分的开放的讨论研究时间,创新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课堂中充满了快乐民主的研讨气息,这正是我们生本教育研究所期待的理想课堂。
三、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常驻课堂有实验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只能记住知识的10%左右,如果教师出示一些教具来教学,学生能得到20%左右的知识,而利用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来学习,学生可得到90%左右的知识。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实现课堂中的三维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切实、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要去等、去观望,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孩子讨论的焦点和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二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我们利用教具很清晰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上看,学生仿佛都清晰地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时我拿出来一个特殊的牙膏盒教具,这个牙膏盒的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是长方形的,学生们就争论开了,有的说是正方体,有的则坚持是长方体。这个争论说明了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于是我就让学生采用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最后我再次拿起这个牙膏盒子,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长方体!这时我感到特别欣慰,虽然这样的临时小组合作研究占用了我原来设计的练习题时间,但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地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期望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生本教育的平台和机遇,只要我们尊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贯彻实施生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