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让我欢喜不再忧

2014-04-16 20:35徐雪姣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合唱和谐合作

徐雪姣

摘 要:在各类小学音乐展示课和评比课中很少能够看到教师会选择合唱类教学内容,但是合唱对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格发展都有诸多益处。从合唱入门教学着手,从两大方面展开论述,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旨在潜心深入合唱教学,将合唱教学落实到课堂的實处。

关键词:合唱;教学;合作;和谐

在大多小学公开课观摩活动或者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很少有教师尝试“合唱”类的教材内容。在如今音乐课堂求“新”求“异”的新课程时代,从“歌唱”教学到“欣赏”教学,教师们都费尽心思,想破了脑袋,但是为什么都不敢尝试教材上也同样占有一定比例的“合唱”教学呢?或者也有勇敢者敢于尝试,但也只是浅尝辄止,能够让大家听到看到的只停留在“第一课时”,所谓第一课时也就是主旋律的教学,最多再加上教师与学生的双声部合作,想要听一听“生生合作”我们就要期待下次分解了。

合唱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的音乐作品,简单地说,就是将不同声部的齐唱糅合到一起,合唱基于齐唱又高于齐唱。合唱是一切与音乐有关内容和谐的总称,它讲究音调和谐、声音和谐、情感和谐。现在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占多数,在生活中缺少与人合作的经验,任何一首合唱作品无不体现着人类最真诚的团队集体精神。所以合唱不论是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或者丰富学生的情感都是相当有益的。既然合唱有那么多的好处却让大多数教师们望而却步呢?“学生音乐素养差、音乐作品难”都成了教师们推脱的借口。合唱不是一触即发的,教师的责任在于领着学生一个一个台阶稳稳地往上走,急不得,所以合唱教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从入门开始。

一、在孩子心田播种“合唱”的种子,走近“合唱”

对于刚刚背上书包跨入小学校门的幼儿来说,“合唱”是陌生的。在幼儿园阶段,他们体验过独唱、齐唱,“合唱”是什么,也许他们从未听说过。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一、二年级孩子也没有提到对“合唱”这种演唱形式的任何要求。但是,是不是等到教材中对“合唱”教学有要求了,我们才去让孩子接触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合唱教学更是如此,所以让孩子在低年级就走近“合唱”是必要的。

1.携手合作,播撒“合唱”的种子

合唱是一门让孩子通过声音的合作感受表现和谐的艺术,所以笔者认为“合作”是合唱的种子,是合唱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中“合作”可以多种多样。

(1)节奏合作

接触节奏的初始阶段,为了能让孩子更形象深刻地记住节奏,于是有了用“走”“慢走”“跑”等生活中的动作来表示“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常见音符,用这一连串的动作来形象地表现黑板上抽象的一条条节奏。在完全熟悉了节奏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入声音的合作了,从易到难,遵循原则。首先可以是一组“走走走走……”另一组为“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的合作,最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两条节奏的合作练习。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从刚开始的只顾我自己,到在不一样的“你”中去寻找统一。

(2)乐器与歌声的合作

几年前就提倡乐器走进课堂。沙球、双响筒、圆舞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怎样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合唱”教学中来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还没来得及发现,这其实就是“合唱”教学的铺垫……让孩子在音乐与伴奏乐器中找到共性,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以是音色上的,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须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选择好合适的节奏后就是“唱”与“奏”的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合唱,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是一个旋律声部是由童声演唱的,一个旋律声部是由孩子控制打击乐器“演唱”的,在这个特殊的合唱过程中,相互聆听、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合唱精神从未改变过。

2.学会欣赏,让“合唱”和我们越靠越近

在小学低段的欣赏内容中,因为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多以歌曲为主,而歌曲中又多以童声齐唱和童声独唱为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合唱作品的机会几乎为零。为了不让孩子们等到教材上出现合唱的时候有一种“陌生”“突然”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音响资源。例如,课间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等等,播放一些好听的适合儿童听合唱作品,如《歌声与微笑》《下课十分钟》等,只作为纯粹的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合唱”靠近孩子,亲近孩子,让“合唱”不再陌生。

二、让“合唱”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走进“合唱”

经过低年级对合唱的铺垫,接下来就是与完整合唱歌曲的衔接。合理地对教材上内容做简单的加法,就可以让孩子慢慢地走进合唱里。

1.充分利用柯达伊手势,走进合唱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接触到了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可以通过空间的手势帮助孩子们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而我们对柯达伊手势的运用也仅限于音阶和单音的练习上,殊不知其对合唱训练也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柯达伊手势从简单的单声部练习,上升到单音延长的简单双声部练习,最后到类似于(轮唱)的双声部练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孩子们已经跟着我们的手势不知不觉走进了合唱里,产生了“声部”的概念。

2.合理对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做加法,体验合唱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歌曲中,有很多篇幅短小、旋律易掌握的歌曲,很适合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体验合唱。

(1)长音伴随

在执教《钟》这一课时,利用钟这一音乐形象发出的声音与原有旋律进行合理叠加形成简单合唱:在第二声部加入“当-当-滴答滴答滴”。

又例如,《长吧,小孩》歌曲的副歌部分:在第二声部加入“快长大-快快长大吧”。

这种长音伴随形成合唱对于孩子说,比较容易找准音,对合唱增强了信心。

(2)三度音程叠加

三度音的叠加对刚刚接触合唱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图谱或者是柯达伊手势同时进行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在声部的音高。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乐句较短,旋律音重复简单的乐句进行叠加。例如,在执教《牧羊女》这一课时,结合了羊宝宝和羊妈妈的声音在“55 55 50”的地方进行“33 33 30”的叠加,这种叠加能够让孩子体验合唱音与音之间的融合。

3.齐唱变轮唱

轮唱也是“合唱”的一种,虽然大家所唱的旋律基本相同,但是起始时间不同,对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选择歌曲的时候,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规整统一的歌曲,例如,《闪烁的小星》《共产儿童团团歌》《放哨歌》等,其中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尤为适用。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合唱的教学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应该贯穿在游戏、活动、情景里,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走进合唱里。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合唱”做足做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合唱和谐合作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