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博物馆 武 丹
重苛乎?慈爱乎?
——钱镠治国小考
中国财税博物馆 武 丹
钱镠作为吴越国创建者,其治国方略对此地区军事、经济、文化上有很大的影响,而关于其苛政和良政的争论从未停止。本文从史料、文集等资料入手,对钱镠时期税赋、劳役、治国思想等方面进行简单考证。认为其政治理论的形成深受税赋严苛的历史大环境影响,又有自身求安、求和的思想。
钱镠;治国;税赋
钱镠(852~932年),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唐末,其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后逐渐成军。钱镠率精兵3万,占领杭、越等13 州,形成割据势力。天复二年,唐朝册封钱镠为越王。天佑元年(904年),钱镠请求朝廷册封为吴越王。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建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开平二年(908年),加封守中书令。乾化元年(911年),又加守尚书令。贞明二年(916年),朱友贞在位,钱镠派皮光业入贡中原,安抚朝廷,被封为诸道兵马元帅。次年,又被加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龙德三年(923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设立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不久以后,晋王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钱镠又遣使进贡,并求取玉册。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继位。五年之后,李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长兴三年(932年),钱镠病重,长眠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六年(907~932年),谥号文穆。
对于钱镠在位治国的二十六年功过评价自古主要分为两派。一方面有人认为吴越建立之初,钱镠开征税赋无数、搜刮民脂民膏、竭其所有,穷奢极欲,郭周千里大兴土木,称钱镠为“万税”。《新五代史》评价其严刑酷法对百姓苛刻,“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鸡鱼卵,必家至而日取”。a而另一方则认为是钱镠执政使钱塘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盛于东南,志气雄杰,安民和众,可见钱镠治国有方,国策适当有宜地区发展。《吴越备史》称钱镠“侗傥有大度,志气雄杰,机谋沉远……”两种意见相差千里,一褒一贬。笔者现从史料、文集等资料入手,就钱镠时期税赋、劳役、治国思想等方面进行简单考证,望能给其治国情况加以佐证。
(一)重税之下,吴越难逃。
吴越建立之初,便归顺唐朝。在税制和税率上基本沿用唐朝的“两税制”,主要税种包括盐税、茶税、酒税、田税、矿产税、关税等,其他各种各样的税种更是无法细数。在征收的额度上,朝廷根据不同地区生产情况等因素分别制定,吴越地区的税收额度一般比较高。吴越都依照朝廷派任官员制定收取的额度进行缴纳。唐朝末年以后,税收种类越来越多,税收额度也越来越高。农民不堪重负纷纷展开起义,钱镠就是在农民起义中成长起来,深知税赋严苛之苦宛如切肤之痛。吴越王虽然爱惜民力,但由于北方中原正值骄奢淫逸之风,朝廷予取予求,为维持偏安局面其只能奉以重贡。吴越向中原进贡,不惜重金表忠心,更代不懈毫无拖沓之意,“航海所入,岁贡百万,王人一至,所遗至广,故朝廷宠之,为群藩之冠。”a薛居正:《旧五代史》。当时饮茶斗茶之风盛行,江南地区又盛产茶叶,仅茶叶一项唐末吴越每年要朝廷供奉两万余斤,且必须为优品。史料记载:“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年),临安特产脑源茶进贡二万四千斤;天福七年(942年),为二万五千斤;开运三年(946年),增至三万四千斤。” 进贡之数连年累增,从无削减,延至后世。
吴越地区赋税情况,无论是税制还是税度上都与唐、后梁等国赋税制度一脉相承,是子与母的关系。造成吴越人民如此沉重的赋税与其说是钱镠一个所为,不如解释成这是与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分离不开更为贴切。上层领导阶级已经在战乱和自身享乐中迷失了自己,对底层百姓的压榨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供奉的压力、朝奉国重税的缴纳和自身地区所需必要的开支,宛如三座无形的大山。吴越地区割据东南,本就是隅之小国,人口不足,自然分担到普通劳作人民身上赋税就显得更为沉重。卷入赋税严苛大潮中的吴越国难以逃脱压榨人民的命运。钱镠也在这样的政治风气影响下,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多,税率越来越高。
(二)连年建设,劳役较重。
吴越在天然条件上易受到洪水侵蚀,在军事上又受楚、吴、梁、蜀、闽等周边国家的军事侵扰。为解决这些问题,钱镠在位之后决心主抓水利和城池建设。他主持修建钱塘江海塘,太湖流域建造堰坝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钱塘江海潮是当地居民多年之患,唐之前就多次修堤筑坝,但是屡次失败、收效甚微。钱镠用巨石盛笼,栏以十余行粗大的树干,又用铁索链将它们串起来,用这个办法建设的堤坝能经受住潮水的冲击。
吴越在钱镠当政时,还修嘉兴城、临安茆山安众营、杭州夹城、东安镇城、杭州罗城、余杭城、定海镇、松江南北两城锁栅、杭州牙城、苏州城、杭州西关城等“筑城垒近五十余处”。b在《罗城记》中,钱镠借罗隐之笔说出了建设的原因——“大凡藩篱之设者,所以规其内;沟洫之限者,所以虞其外。华夏之制,其揆一焉。故鲁之祝邱,齐之小谷,犹以多事,不时而城,况在州郡之内乎?自大寇犯阙,天下兵革,而江左尤所繁并。余始以郡之子城,岁月滋久,基址老烂,狭而且卑,每至点阅士马,不足回转,遂与诸郡聚议,崇建雉堞,夹以南北,矗然而峙,帑藏得以牢固,军士得以帐幕,是所谓固吾围。”为了加强防御巩固战役防线,他还兴建了一系列生产、生活设施,仅在杭州地区就先后凿井100多口。
工程数量较多,自然征用人数众多,钱镠采取军民共建的方式征劳役、派军兵。以景福二年(893年)修筑的杭州罗城为例,十月修筑期共徒役二十余万众,还将13都兵派驻前往。承担这些工程修建工作的人民苦不堪言,曾作诗《没了期》——“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表露钱镠大兴土木之意丝毫无减。
(一)建堤修城。
然而,劳役人口看似众多,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与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修筑羊马城军民共劳役三百九十八万工相比,钱镠赋役要轻很多。
工程数量多,动用大量劳役、兵役,给吴越地区带来的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两浙地区长久以来困扰的水患问题,江边农田不再受到倒灌潮水侵袭,堤坝能根据时节有度蓄洪。“在杭州,疏浚西湖,并设‘撩湖军’千人,专门负责西湖的开浚清理,引湖水入城中古运河。在杭嘉湖,疏浚治理太湖,设都水营田使主管水事,在太湖旁专置约千人‘撩清卒’,平时为田事,沿湖筑堤,又在这一带圩田区域内整治圩田,以利旱涝保收。在绍兴,在鑑湖周围三百五十里筑塘,溉田七千余顷。在鄞县东钱湖周围八十里筑塘,溉田五十万亩。在余杭,修复惠民堰、千秋堰、乌龙笕。在萧山,开浚西兴塘。在嘉兴、桐乡、吴兴等地,多开支流、小泾,每七里为一纵浦;十里为一横浦,‘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集防洪灌溉于一体。”a杨渭生:《略论东南雄藩钱镠》。原来连年被钱江潮水倒灌的田地转为优质产量的良田,钱江两岸逐渐出现村落,有利于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建好的城池都成为战乱年代阻挡外来侵略者的屏障。正是有了这些铜墙铁壁般的城池周边国家战事不断,相继更迭,唯有钱镠领导的吴越得以长存。劳役之苦、兵役之困都是建立安定昌平的环境所必须付出。
保障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不是在原地踏步固守原貌就可以的,只有不断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发展。钱镠建设如此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和城池都是为了保民、保国,而非一己私利。《西湖梦寻》记载钱镠准备修筑宫殿的时候,有观测云气占卜的人对他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你执政掌权)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就可以有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因为我的基业而去填湖)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可见钱镠如何建设问题上是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的,与当时其他王朝骄奢淫逸、糜烂享乐的生活有着本质性区别。
钱镠晚年与群臣百官谈起杭州城的变化,众人都称赞杭城邑屋繁会,江山雕丽,湖海形胜,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数十年精心治理的结果。钱镠听到这些赞美之词却仍保持清醒,说:“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无愧于百姓,才是钱镠的心愿。
(二)虚心听谏,纳贤养仕。
钱镠在吴越地区的税赋上除了听从中原朝廷的安排外,还有一定的自主性,出现一些不合理苛捐杂税,最为著名的是“使宅鱼”。钱镠喜欢吃鳜鱼,就向西湖劳作的渔民要求每天进贡两斤上下鲜活肥美的鳜鱼,以供自己及他的家属食用。因钱镠所居之处是他做节度使时的宅院,因而赋予这项额外的苛捐杂税叫做“使宅鱼”。西湖面积有限,存有鳜鱼数量较少,西湖周边渔民并不是每天都能捕到。有的迫于无奈只得变卖捕到的其他鱼类换买鳜鱼,而那些交不上的渔民只能受到鞭笞之刑。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四中记载:“钱氏时,西湖渔者日纳鱼数斤,谓之使宅鱼,有不及数者,必市以供,颇为民害。罗隐侍坐,壁间有磻溪垂钓图,武肃指示隐索诗,隐应声曰:‘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武肃王大笑,遂蠲其征。”b钱镠酷爱诗画,一日得到《磻溪垂钓图》即姜太公在磻溪垂钓图如获至宝,便想找人题诗一首锦上添花。众人正苦于如何向钱王建议取消“使宅鱼”这个税目。罗隐听说有此机会便大胆以此为题谏言,作诗讽刺道:“姜太公若生在此时在西湖上垂钓也得交纳‘使宅鱼’。”武肃王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听取罗隐的谏言,随后取消此项税赋。
钱镠肯听取贤士进谏,改正因自己私欲征收的赋税。钱镠肯虚心采纳改正的事情一时传为美名,他不仅得到西湖渔民的感谢和人民的爱戴,乱世之中渴望赏识委以重任的名仕也纷纷投奔。没多久钱府中文韬武略,人才济济,出现了“满堂花醉三千客”的盛况。这些文人高士为吴越国出谋献策,辅佐钱镠治国,为吴越发展贡献出力量。
(三)温和治国,百年不改。
在治国方针上,钱镠一直保持温和的政治理念,坚持归顺中土,保一方平安的想法。从最早向唐哀帝请求册封,到接受后梁“吴越王”,其历经六主始终如一,与当时周边国家独霸一方的思想相悖。
张蕴赴江阴任职时,钱镠在赴任牒书《授张蕴江阴令牒》中叮嘱道“巽懦则丝棼绳乱,用刚则土旷民离,苟得适中,庶几可守。”a《全唐文》卷一百三十。怯懦的管理就像紊乱的丝绳一团乱麻,刚硬的治理人民就会逃离只留下空旷的土地,如果管理适中,也许还可以守住。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赐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吴越官员都劝钱镠不要接受梁朝册封,罗隐劝说应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兴兵讨伐朱温。钱镠却认为民安最为重要,“初然之,继而难曰‘吾知习民耳。民诚安,吾何难为之忍下?’”
钱镠奉行中原王朝称藩进贡的政策,甘为人臣,治理国家切勿过刚过柔要温和,还《大宗谱序》中告诫子孙要对藩封之后六朝庇护要存感恩之心,“自兵符而陛郡印,以廉车而建节旄,绾三镇之藩方,受六朝之委任。尊居师右,位极人臣,双封两国之荣,册掌中台之任。家藏玉册,手执琼,袭华衮而驾辂车,锡宝券而森门戟。荣光祖祢,宠被亲姻,子孙皆忝勋华,宗族尽沾爵禄。”
钱镠并不是霸道专横的人,也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可以说,在政治抱负上钱镠是个没有宏伟计划的人,甚至有点“小家小业”的思想,不过想在中原王朝的“大树”庇护下安安定定而已。他始终坚持跟随军事强大的政治集团,立足吴越,尊奉中原,对抗周边的基本态度。不论是其官员还是子嗣都被他千叮万嘱,要以人民为重,要平和以对,尽量避免兵戈相见,使百姓有个和平的安身之所。保家再保国、保国为保民的治理思想一直延续整个吴越统治时期。直到吴越国灭亡,钱俶都遵奉宋,牢牢坚持贯彻钱镠的治国思想。
钱镠出身农家,了解百姓疾苦,建立政权以后,以安定地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为主旨。五代时,南方政权混乱到处都是硝烟战火。吴越地理条件和人口数量都先天不足——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
在国家实力较弱的情况下,效忠中原、效忠大国成为钱镠建国军略思想核心。凭借对大国的臣服,吴越得到强有力的军事支持,一定程度减少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钱镠平和、中庸的处事之道,以一方安乐为治国之本,包括在税赋之内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这一核心。钱镠要保障朝廷供奉、军事开支和管理经费。在税赋和徭役制度上,钱镠与其他统治阶级保持一致性,吴越地区也难幸免赋税徭役沉重的命运。在税赋较重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财富有限的情况只能重苛敛民。虽然他能在某些时刻,听取他人意见减免一二。但这样的“恩惠”不足以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好在重苛之下钱镠有发展地区和为民考虑的想法,又牢牢抓住“保国”、“民安”、“农勤”的三个关键点,不断的筑建水利创造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民众的生活得以改善。在大国的庇护下,吴越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水患问题解决以后,发展起来的农业带动手工业进步。其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的晒盐、制茶、制瓷、丝织业等手工业,把吴越国建立成一个农业、丝织、印刷、茶业等发达地区,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有部分盈余出口到日本、新罗、高句丽等周边国家。
钱镠带着一颗为民着想、为国屈尊的理念使吴越地区避开战事,带动吴越地区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使吴越一跃成为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最迅猛的地区。诗文书画、寺庙建筑、佛窟艺术、手工科技等方面文化成就,是其他政权所不及的。“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钱镠的治国政策为我国经济、文化南迁和江南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日后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奠定了基础。
F812.9
A
2095-3151(2014)40-0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