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的应然归旨是,协商结果的政治合法性不仅必须广泛虑及所有人需求、利益,而且还要凭借缜密理性指导协商,更呼唤一些深具理性禀赋的公民能给予“卓有成效的、大幅度的重新处理的倡议”,以促使政府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理性执政、依法执政,以最小代价、最小阻力实现政治民主化。
首先,抓紧改革党代会和党委制度,允许、鼓励党员就党的重大政策和关键事务深入讨论、民主协商,真正实现基于民主的科学决策,防止个人专断或少数人拍板。比如于党报、党刊、党管网媒等开展政策大讨论,允许、鼓励党员干部就政策问题公开辩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瞄准公共利益靶向,凭借科学、理性来说服他人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切实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进一步提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于政治协商中的地位、作用,实行多党平等合作的协商政治。再次,要加强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进一步锤炼各民主党派之于执政党间的“四大能力”(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自身职能,真正实现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里,物质决定意识,所有政治活动探本溯源是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作为上层建筑,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方式均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并且集中表征着各种经济利益、物质诉求。“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政治参与水平也越高,自主参与与被动参与的比例就越高”[7]。作为一种公民参与水平较高、范围较广的现代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尤须基于一定的经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尚未脱贫,甚至温饱都成问题,这使得一些群众无暇、无精力过问政治。因此,惟有大力做强市场经济,大力壮大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亿万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才会被深度激活,中国化协商民主才能蓬勃开展。
首先,要真正提高中共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协商意识。在现行的政治协商中,执政党惟有增强协商意识,政治协商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因而,应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学会并善于使用民主协商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深度认知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培养党的协商精神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真正提高民主协商的自觉性、坚定性。其次,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于二者间形成良好的协商合作关系,将平等协商真正纳入决策的程序轨道。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比如征用土地、拆迁房屋、社保、教育、医疗等,都应认真采取听证会等形式,让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体参与平等交流、彼此讨论,通过大家不同意见的碰撞、协商而达成妥协、共识,以真正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民意支持率。
首先,应打造一整套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各协商主体的正当利益。该分配机制不可简单地当成协调机制,而应从制度层面、机制维度将各协商主体的正当利益纳入到现实、具体的政治设计之中。其次,应从制度层面、机制维度对高收入群体的过多利益实施再分配,比如,增加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等,迫使高收入者让渡利益,以培育整个社会平等、公正、合理的分配生态,确保协商主体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基本平等。再次,基于合理的政治设计,政府、社会应加强对协商主体的价值引导,即解决“总开关”问题。比如,政府应建立一整套教育、宣传、评判、反馈的动态机制,像建立普通公民诚信档案、品德档案等,这有助于提升亿万公民作为社会生活成员的道德感、荣誉感、存在感。
首先,应创设更多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路向。比如,打造普通群众的信访、竞选、提案、批评、建议、质询、讨论会、辩论会、座谈会、听证会、咨询会等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既鼓励协商团体的参与,又支持个体公民的参与,以便为普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搭建平台。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公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改善,必然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政治判断分析能力、社交能力、文章撰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再次,要助推公民政治参与由动员型转向自主型。要转换公民政治参与的认识,即须将参政不再视为义务,而当成权利。让大家知道参政应是一种主动的、自愿的、理性的行为。通过持续地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耐心累积协商民主的社会资本,促使中国化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协商民主体露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就现实可能性而言,亦应发力于城乡基层。首先,在农村可通过推进村民自治,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民主建设,努力步入规范运作的正轨,比如建立一套民主规则、民主程序,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真正落地。其次,在城市要着力发挥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确保居民按照公共生活的集体需求、团体意愿,运用道德、法律等手段对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再次,要用好用足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借助科学的协商渠道获取系统、综合的意见并基于对话达成共识,从而化解矛盾,并且改善决策的品质。
首先,政府应以包容、建设性的心态对待网络及其民意。政府要依托多种形式实现官民直接互动,因为间接交流可能导致真实东西被“过滤”掉。其次,政府要公开征集网民各方面意见建议,比如问询网民关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思路,并把有关意见梳理、凝练为政府行为或具体政策。再次,大力提高网民的三方面的网络素质:应用网络的能力、参与协商的网民的政治能力、网民的协商伦理。最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发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开放型政府,弭平“数字鸿沟”,助推网络协商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