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琰/哈尔滨华德学院
关于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
魏琰/哈尔滨华德学院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对我局建设存在着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难的关键性问题,其根源在于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缺乏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因此要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需要民办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需要民办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教育行政单位定期对各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问题分析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民办高校达到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独立学院30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87所)。在学生数量上,2011年底统招学生达到500万,按照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配备,初步估计,全国有2.5万名高校辅导员。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辅导员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弊端。首先,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无条件、干事无平台、发展无空间,大大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工作亟待长远规划和政策保障。其次,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涉及许多部门,需要辅导员反复与多个部门协调,做工作,大量的时间都要来应对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而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再次,民办高校辅导员待遇较低,职称很难提高。民办高校除了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外,还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许多辅导员工作时间的投入,实际上是大大超出学校规定的,但收入待遇一般。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同样是教师,两者的差距甚远。辅导员很难有提高,对满足什么条件后能提高自己的职称,众多辅导员存在着不清楚,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与专职教师相比,民办高校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局限,干了这么多年辅导员,反而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感。最后,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力造成部分辅导员心理压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忧虑,辅导员迷茫于将来的发展道路,迷失在每天重复的工作中,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辅导员如何不断地充实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每个辅导员经常关注的问题。
辅导员的现状在将来就业的环节上会失去竞争优势,难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战略任务。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很多民办高校辅导员都不知道今后路在何方。因为这个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民办高校许多辅导员虽幼稚从事这项工作,但由于缺乏职业化发展路径,最终却无奈选择离开这个岗位。有机会就转、有条件就“跳”的心态在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难。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空间窄,缺乏发展机会,导致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人员频繁流动,经常是新人刚培养上手或业务骨干刚培养造就,就出现跳槽的现象,造成辅导员工作连续性不强,工作经验难以积累和传承,只能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进行重复建设。结果,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无法在整体上得到有效地提升,建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成了一种奢望。
3.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窄,缺乏发展路径,造成辅导员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低,辅导员缺乏工作归属感和职业自我认同感,导致优秀人才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望而却步,或者更加强化了他们把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当作过渡性工作岗位的意识,无法很好地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投身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进一步造成民办高校辅导员堆积物人才引进的恶性循环。
1.归口管理,完善管理体制。辅导员队伍多头管理,归属不清的现状,其本质就是辅导员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增强辅导员的岗位归属感,有效地确保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盘棋,所有辅导员一律实行目标管理,既减少了辅导员被多重管理的层级,也少了事务性工作量,把辅导员从多重管理和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得辅导员工作更富有成效。
2.完善专业化制度,提高职业素养。把好入口关,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的第一步。辅导员选拔应坚持“择优录用,宁缺毋滥”的原则,一方面这是保证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讲,高标准严要求也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认同感的重要方法之一。选拔辅导员务必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标准不放松。
3.完善培训体制,提升专业素质。培训是职业人提高其从业水平的主要手段。任何既得知识难免会有过时的时候。辅导员职业更是如此。面对高校改革的不断实施以及大学生的问题的错综复杂。辅导员只有不断的提升自我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辅导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知识。理论上要求不断的推陈出新,而且要求实践上要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要本着“超前式、开放式、动态式和竞争式”的原则力求最显著的培训效果。
4.完善保障制度,增强职业吸引力。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建立辅导员自有职称评定体系,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注意考核专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工作实绩。其刚性指标可以是在任期间所管辖的学生的成绩,自身获得的荣誉以及科研工作水平来衡量。鉴于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学校应该合理的安排薪酬,适当的给予倾斜。在同等职称的情况下尽量能够要高于或者与其他员工持平。使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地位并不比专职教师低,增加工作成就感。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及现实性,迫切需要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必须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内部要建立一套辅导员的培训、奖励制度。要把辅导员的表彰纳入各个表彰体系中。在民办高校中树立一批正面、先进的典型。使每个辅导员都能感觉到有奔头,使其感觉从事这项工作的光荣性。对出色的辅导员还应进行重点培养,并派其出去考察深造。
总之,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需要民办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需要民办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教育行政单位定期对各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国家政策的狠抓落实。
[1]洪盛志.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2]黄韶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J].南方论坛,2007,(2).
[3]邵成.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理论导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