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杰/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北京服务业节能实施路径研究
刘宪杰/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近年来,北京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退促降”的工业节能模式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服务业成为北京城市能源消费的主体,服务业节能已成为北京拓展节能空间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服务业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及其节能实施路径,对于北京等特大型城市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服务业;能源消费;节能重点领域;实施路径
近年来,随着服务业规模总量的不断提升,北京市服务业能源消费量也呈逐年增长态势。2008年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达到2610.5万吨标准煤,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北京能源消费最多的产业领域。2013年,北京市服务业能源消费达到3422.9万吨标准煤,占全市产业能源消耗总量的57.7%。服务业能耗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29.93%上升到2013年的46.5%,服务业已成为北京能源消费的主体,服务业节能成为未来城市产业节能的重点领域。
(一)北京服务业能源消费重点领域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北京服务业能源消费第一大户。2012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1235.1万吨标准煤,占服务业能耗总量的37.98%。房地产业为北京服务业第二大能源消费行业,2012年该行业能源消费411.5万吨标准煤,占服务业能耗总量的12.65%。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批发与零售业也是能源消费量较多的服务业领域,2012年能耗占比分别为8.07%、6.85%和6.82%。
(二)北京服务业能源消费结构
总体上看,煤油、电力、天然气是北京市服务业消费的主要能源,2012年三大能源消费量占服务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0.05%、15.45%和14.2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煤油的消费量最多,2012年消费煤油442.79万吨(约合651.52万吨标准煤),占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52.75%,占北京市服务业煤油消费总量的99.91%;消费汽油64.79万吨标准煤、柴油170.98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市服务业汽油、柴油消费量的36.21%和84.1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的比重较大,2012年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消费天然气、煤炭分别为12.1万吨标准煤和12.03万吨标准煤,分别占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5.68% 和25.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对电力的消费量较大,2012年上述各行业电力消费占比均在15%以上,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消费占该行业能耗总量的35.3%。
(三)北京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北京市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万元服务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0.4吨标准煤下降到2012年的0.24吨标准煤,下降了40.51%。分行业来看,2005-2012年,在14大服务业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外(上升8.07%),其他各服务业领域万元增加值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批发与零售业(下降54.8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54.25%),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53.7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53.19%)四大领域降幅均在50%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是北京服务业能耗最大的两个行业领域,2012年两大行业能耗占服务业能耗总量的一半。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的能源主要是客运、货运消耗的航空煤油、汽柴油等各类油品(合计占71.99%)。据预测,“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将形成规模,预计航空吞吐量将翻番,铁路运力扩大约60%,公交运输量增加约30%,北京交通运输对各类油品的消费在短期内大幅度减少的难度较大。
其他服务业能源消费的重点主要是产业发展所依托的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建筑对电力的消费。未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对写字楼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写字楼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将有所增加,积极开展写字楼节能减排对服务业节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外,部分服务业领域还存在一批高耗能的服务环节,如大型数据中心等,未来也要加强这些高能耗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
(一)以写字楼节能为重点,全面推进商业建筑节能减排
1.强化写字楼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费控制。
一是未来新建写字楼要按照国际先进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在CBD东扩区、未来科技城、丽泽金融商务区、海淀北部新区等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绿色低碳建筑园区试点示范工程中,强制推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设计标准。二是在新建写字楼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广应用性能高、能耗低、可再生循环利用的节能材料;积极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如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光导管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源头控制写字楼能源消费。
2.全面开展现有写字楼的节能改造。
北京市开展写字楼节能,一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写字楼业主、物业应用“呼吸幕墙”技术、热能回收技术等保温隔热技术对现有办公楼宇进行节能改造,更换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门窗,提高建筑气密性,减少建筑热损耗。二是对全市写字楼空调系统进行全面排查,鼓励写字楼业主(物业)对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老旧空调系统进行更新升级。三是推进楼宇供
电线系统及其他高耗能用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鼓励写字楼业主(物业)应用楼宇智能照明系统、智能供暖系统等现代化控制系统,减少楼宇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3.强化商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强商业建筑节能管理。
据测算,商场每年耗电量为240千瓦时/平方米,而居民建筑耗电量仅为26千瓦时/平方米,商场耗电量是居民建筑耗电量的近10倍。要加强商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建筑的结构特征、建筑历史用电量等确定各大型商场的能源消费总量,并对大型商场实行阶梯电价收费,对超出总量的部分加价收费。加强商业建筑节能管理,做好商场、写字楼控温节能监管工作,优化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运行控制,合理设定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温度,避免过度供冷、供热,有效解决商场、写字楼内“冬热夏冷”问题。加大节能宣传力度,组织商场、写字楼工作人员开展商业建筑节能培训,提高社会节能意识。
(二)多渠道开展交通运输业节能
1.强化交通运输企业车辆管理。
进一步加大老旧营运车辆更新淘汰力度,优先发展运输效率高、能耗低的客车、重型货车和特种专用货车,对能耗高的在用车辆采取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淘汰出客(货)运市场。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扩大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领域纯电动车应用试点范围,鼓励和引导社会客运货运公司积极推广节能型、环保型车辆,鼓励农村客运线路、城乡公交客运线路使用环保型车辆。
2.调整优化各类大型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减少大宗货物交通运输量。
优化大宗货物运输空间结构,统筹考虑大宗货物仓储、批发空间布局与交通运输量的关系,将北京市五环路以内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不甚紧密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建材市场等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向周边地区搬迁,减少大中型货运车辆运营里程,促进货运能耗下降。
3.完善交通运输企业的服务与调度管理。
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货运交易信息化程度,为货运企业提供物流需求实时在线查询等公共服务业,促进运力和货源的合理调配,提高车辆实载率,减少因车辆空驶带来的能源消耗;对接北京市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平台,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对货运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物流交通路线,减少因交通拥堵而产生的能源损耗。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住宿和餐饮业节能降耗
据调查,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耗能环节为餐饮烹饪、采暖制冷和照明等,节能成本过高是住宿和餐饮企业节能面临的主要困难。北京市住宿和餐饮业节能,要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和扶持作用,促进住宿和餐饮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装修材料,改用新型节能空调和照明设备,更换新型节能厨房设备,推动住宿和餐饮业节能降耗。
(四)加强大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推动部分高能耗配套服务环节向周边地区转移
据统计,2011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860.3万吨标准煤,已经占服务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7.75%。随着北京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金融后台、备份中心、信息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将产生更大需求。北京可加强与周边地区在金融、通讯等领域的产业合作,积极争取将现有金融后台、备份中心、信息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外迁到周边能源供应相对充裕的地区,同时将未来需要新建的大型数据中心在周边地区布局,缓解北京能源供应压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提高服务业节能减排意识,创新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
目前北京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仍放在工业领域,服务业节能的意识不强。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增强服务业节能减排意识。首先要建立并完善服务业节能减排的统计制度,构建完善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细分服务领域用能总量长效统计机制。完善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制定能减排详细工作方案,研究服务业节能减排的有效路径。
(二)加强产业项目源头精细化调控,限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产业细分领域和细分环节进入
加强对新引进产业项目资源、能源消耗总量控制,进一步提高引进项目节能减排总量要求,按照更高、更细致的标准对各行业重点项目进行筛选和监管。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强化产业项目引入的精细化调控,细化产业招商目录,在细分行业领域、细分服务环节层面对新引进产业项目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对于含有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细分环节的产业项目,不予立项批准;对于含有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但可以独立发展的细分环节的产业项目,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环节(比如大型数据中心等)在北京周边地区布局。建立健全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内外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及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特征,适时调整产业招商目录,对引进产业项目的节能减排指标进行动态评估。
(三)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新能源,缓解产业用能压力
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比如占地面积较大的大卖场等)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提高企业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缓解北京能源供应压力。比如,在《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编制鼓励企业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的指导意见,扩大企业新能源利用的支持领域;研究解决企业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和问题,对企业给予技术指导;设立企业新能源利用专项财政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企业新能源利用项目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