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不良心理素质提高安全驾驶能力

2014-04-16 18:03高厚生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侥幸心理行车心理素质

□高厚生

摒弃不良心理素质提高安全驾驶能力

□高厚生

交通安全;车辆驾驶;心理素质;责任感;身体素质;交通规则

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仅使得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使得人们切身享受到了汽车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的实惠。根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其中,汽车达1.37亿辆,机动车驾驶员近2.8亿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拥有私人汽车的人群非常庞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强劲势头,汽车性能、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人们安全使用汽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而,这些并没有减少汽车给公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存在,人为因素越来越成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尽管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非机动车驾驶员单方面的原因,但驾驶员作为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应提高其驾驶技术、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这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全驾驶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过程,更是体力、智力、精力有机结合的复杂过程。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和机动车操作,甚至还要考虑乘车人突发行为,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这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检验。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深层次因素。只有从心理素质的角度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由于驾驶员因素而出现的交通事故,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常见不良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恐慌心理

恐慌心理在女性驾驶员和新手中最为常见。在驾车过程中,由于路况不熟、异常天气、操作不熟练等原因,过度担心意外发生,或者遇到意外情况不知所措,导致操作失误,引起更大的危险。即使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也可能由于车内人员的异常活动、车辆突发故障、路况复杂等原因,心理准备不足,对交通环境无法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产生恐慌,导致出现驾驶操作失误。

2.疲惫心理

疲惫心理是驾驶员常见的心理现象。驾驶行为总体上说是一种熟练且重复的活动,再加上驾驶室相对密闭的环境和高度紧张的神经,驾驶员很容易产生疲倦。高速公路单一的道路环境、独立驾驶时单调的空间感受、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坐姿等,容易使驾驶员的身体产生疲劳,进而导致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另外,驾驶员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容易直接导致心理疲惫。如果将这种心理带到驾驶过程中,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厌恶、困倦的心理现象,进而反应迟钝,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出有效反应。

3.反感心理

反感心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长期从事驾驶职业、尤其是营运行业的驾驶员。他们长时间从事单一劳动,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难免产生反感、厌恶情绪。如果将这种情绪带到驾驶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懈怠,降低责任心,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一种是对于非职业驾驶员而言。面对复杂、拥挤的交通状况,他们可能对其他车辆的不文明行为产生反感,会采取不理智行为,因而诱发事故。

4.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很多驾驶员在出现事故后给出的解释,也是很多事故发生的诱因。有的驾驶员明知酒后开车、超速行车、逆向行车等行为违反交通法规,存在危险,但总是心存侥幸,认为冒险一次没问题,不会出事。常见的各种违法行为大多和侥幸心理有关。然而,存有这种心理的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往往会伴有精神高度紧张,不能自如操作车辆,遇事容易惊慌失措,将小问题变成大事故。侥幸心理导致的危险,就是因为驾驶员图一时方便而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问题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人为避免的。

5.好胜心理

好胜心理在年轻男性驾驶员中较为常见。他们自恃技术高超或者车辆特殊,抱有优越感,驾车时高度兴奋,超速行车,违规超车,不按指示标识行驶,横冲直撞,甚至在危险的环境中依旧我行我素,不考虑客观环境和人员安全,冒险驾驶。这种心理导致的交通事故往往是重大事故,损失严重,令人追悔莫及。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措施

提高心理素质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长期有意识的磨练,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自觉运用到驾驶过程中。同时,在驾驶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个人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因此,驾驶员要注意主动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和情绪的稳定。

1.增强个人责任感

驾驶车辆其实是个人责任感的一个综合反映。一个对个人、家庭、社会负责的人是不会危险驾驶的。所以,驾驶员要注意培养个人责任感,尊重生命,关注公共安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对生命和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多学习交通法规,多关注交通事件,多了解车辆性能,多提高驾驶技能;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开车前做好车辆安全检查工作,行车中保持专注状态,摒弃消极情绪和外界影响,消除恐慌、侥幸等不良心理状态;遇到紧急事件时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2.常怀包容之心

包容需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各种不文明行车行为,应给予适当包容,始终不忘“安全第一”,不可因小失大。切不可因为他人的违规或者挑衅行为而失去理智,做出违反交通法规或者不安全驾驶的行为。凡事要从安全出发,只要不伤害到人身安全,适度的包容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当然,这不是说对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听之任之,而是要通过安全和合法的方式进行制止,避免危险扩大化。事后可以通过报警等方式进行解决,切不可意气用事。

3.增强身体素质

只有增强个人身体素质,才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减缓高度紧张的心理情绪,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所以,驾驶员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避免危害身体健康的各种不良行为,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巩固和提高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开车前注意休息习惯,身体不适时尽量避免驾驶车辆;行车时注意调节,减缓疲劳,适时休息,始终保持头脑沉着冷静。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交通安全直接相关,在有些情况下,对待交通安全的态度甚至比驾驶技术本身更重要。因此,驾驶员要注意摒弃恐慌心理、疲惫心理、反感心理、侥幸心理、好胜心理等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专注行车安全,保持乐观、包容、自信的情绪,提高文明素养和心理承受能力,共同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

10.3963/j.issn.1006-8864.2014.9.018

猜你喜欢
侥幸心理行车心理素质
侥幸心理是颗大毒瘤
之所以
夜间行车技巧
遏制酒后驾驶侥幸心理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