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4-04-16 15:17吴宝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安机关公安民警

吴宝成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担负着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同时警察工作又是一项高风险、超负荷、强度大,随时都会有流血牺牲的压力密集型职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国外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猖獗,国内治安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反恐维稳工作异常艰巨,又加上基层警力普遍不足,在此形势下公安民警承受着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长期以来,虽然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强调民警的综合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民警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对民警心理健康却重视程度不高。近些年,因民警心理因素而引发的问题逐渐增多,集中表现在一些民警职业倦怠,与群众关系紧张,群众危难时不勇为,甚至攻击无辜群众等恶性案件发生,严重影响了警察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现阶段如何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做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早在2004年 7月,前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作出重要批示:“要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关心一线民警的健康问题。”①转引自赵健:《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思考》,《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2期。公安部随即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有效舒缓民警的身心压力。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响应,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积极有效地探索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地方公安机关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还没有系统开展起来,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更是无从谈起。由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滞后,一些地方一线民警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不良情绪难以自我调适,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给公安工作和民警家庭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1.做好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警察是一个压力密集型职业,从总体上来说,其心理健康水平远低于全国一般人水平,心理问题比一般人群要复杂和严重得多。重视和加强广大普通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履行好新时期公安机关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2.做好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是完成繁重艰巨公安保卫任务的重要保障。孟建柱书记在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指出,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政法队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广大基层民警不仅要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打交道,还要排查、调解各类纠纷,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疾患。前段时间发生民警枪杀无辜群众、群众遇到危难时在场民警不勇为等案例,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以血淋淋的事实为公安机关敲响了警钟。如果各级公安机关不吸取教训,不下大力气解决好民警心理健康问题,适时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就难以规避类似恶性案件的再发生。各地公安机关应扎实有效地开展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及时化解民警心理压力,有效应对民警心理问题,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英勇善战、心理素质过硬的威武文明之师,确保完成各项繁重艰巨的公安工作。

3.做好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是改革公安机关招录训练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在对民警录用、选拨等人事工作中,往往仅仅依据考生的笔试成绩、面试时的主观印象,难以准确客观反映每名民警的心理素质和气质特点。不同警种部门需要不同心理素质和气质的民警,各地公安机关在招录选拨民警时有必要分警种、分部门建立心理素质测试体系,根据民警的个体心理特征来安排其不同岗位,尽可能让他们个体心理素质和气质与岗位工作相适应,切实做到量才为用,人尽其才。长期以来,对在职民警的培训,往往仅注重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培训,对民警的心理素质培训重视不够。应改革创新当前的公安训练模式,将心理训练纳入到在职民警的轮值轮训中,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心理行为训练科目,提升民警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安警务训练工作注入生机活力,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

二、目前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民警呈三多趋势,即基层领导多、部门业务骨干多、一线民警多。有的民警有心理困惑时,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疏导,郁结于心,对日常的公安工作和民警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认为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生活压力大,亲情缺失、考核指标高导致民警心理负担过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机遇和挑战并存,司法工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更加凸显”。①吴大保、胡继远:《公安民警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公安教育》2005年第12期。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按照上级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工作,专项行动频繁,工作任务繁重,考核指标过高。每到敏感时期、关键节点,公安机关治安保卫任务就异常繁重。近几年,公安机关因公牺牲的民警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就占了很大比重。复杂的治安形势使得基层一线民警长时间处于值班备勤的紧张状态,连最起码的休息时间都难保证;加上部分民警与家人常年分居两地,经济压力明显增大;由于与家人缺少交流,难免落得家人抱怨。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亲情与责任的冲突,无形中给民警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评比、考评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笔者在基层调研时,许多民警向笔者抱怨,上级公安机关目标考核太细,考核项目太多,指标定得太高,而且许多考核相互交叉,很难完成。特别是分离培训、末位淘汰制度,使有的民警感到工作的不稳定性增强,下岗、被淘汰的压力增大,人人自危。绩效考核和奖金紧密连在一起,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有的单位不惜弄虚作假,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民警要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2.多重社会角色冲突,让民警身心俱疲。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实就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扮演得好自身就会身心愉悦,扮演得不好就会出现焦虑和不满足感。”①宋小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政法学刊》2002年第10期。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要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每一角色,周围群众对他的行为方式都会有不同的期待,这就需要行为个体不停地进行角色转换。而警察这一角色同他扮演的其他社会角色反差较大,难以同时兼顾不同的社会群体对警察的心理期许。对许多民警来说,刚毅、坚强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性格特征,又加上民警工作繁忙,有时一个月难得回家几次同家人朋友相聚,自然温情的一面被淡化了。但作为民警的家人、朋友对他却有着一般人的心理期待,当民警经常无法满足家人朋友的心理期许时,他们难免对民警心生抱怨,日久天长,双方都失望。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很多民警不能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是造成家庭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民警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诱因。

3.执法环境不佳,媒体大肆炒作,加重了民警的心理。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加上公安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民警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在社会、公众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审视。基层民警需要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在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一旦出现个别民警执法时措施不当、行为失范等问题时,部分媒体舆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大肆炒作,甚至将公安队伍中的个别问题当作普遍问题无限放大,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仅凭道听途说,就不加理性判断,肆意传播,这样极大地损害了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形象,加大了群众工作的难度。暴力抗法、造谣谩骂、恶意投诉、舆论偏见等事件时有发生,加大了广大民警的心理负担,造成了广大民警的执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给民警的身心带来了双重伤害,导致了一些民警执法时缩手缩脚、消极作为,使公安工作陷于被动。

4.从优待警政策落实不到位,价值取向引导不力,使民警陷入困惑的心理误区。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从上到下大力开展了“三项建设”,经费保障和装备比以前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民警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执法权益维护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从优待警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社会认可尊重程度与民警自身的期望值尚有差距。由于公安队伍庞大,职位数与其他行政单位相比明显不足,而现有的公务员制度难以满足每位民警的个人愿望,许多在公安战线奋战多年的老民警临近退休都难解决相应的政治待遇,难免让人心生抱怨和产生挫败感,进一步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公安工作面广事杂,值班备勤是民警的工作常态,民警连正常的休息时间都很难保证,带薪休假等从优待警政策更是难以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诱惑日益增多,民警的价值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广大民警在恪尽职守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经济价值的观念明显增强。长期以来,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只讲奉献不讲回报、流血牺牲报效祖国等传统的荣誉引导模式,民警的心理期望值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难以实现时,往往会陷入困惑的心理误区难以自拔。

5.民警心理治疗救助体系尚未完善,民警的心理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做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缓解其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造成民警心理问题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非思想政治教育所能解决,必须依靠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方能奏效。目前,国内民警心理救助体系刚刚起步,许多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由于体制不完善,对在职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实时进行跟踪,对有心理问题的民警没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难以把民警在职业生涯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由于平时忽视对在职民警的心理训练,影响了民警承受压力、应对挫折、面对复杂环境等能力的提高。由于有心理问题的民警得不到及时治疗救助,长期郁结于心,致使民警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

6.民警健康知识缺乏,生活习惯较差,抵抗心理压力的能力明显减弱。有相当数量的民警对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意对身心的日常保健。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民警由于经常要熬夜加班,习惯性晚睡、抽烟、暴饮暴食的比重大大超过其他行业。许多民警在完成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教育子女、参加社交活动,只能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健身成了奢望。笔者曾对100 名不同警种、不同年龄层次的民警做过问卷调查,有近50%的人表示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30%的民警表示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只有20%的民警表示会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多数民警会选择睡觉作为恢复体力的方式。由于长时间缺乏体育锻炼,民警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目前部分民警的身体素质已难以承受繁重的公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神经衰弱、易怒、易冲动、焦虑、恐惧、简单粗暴等。

三、提高改善民警心理素质的对策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繁重公安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科学分析,认真面对民警的心理问题,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全面落实“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方针,多管齐下加强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切实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对民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民警心理保健工作的组织领导。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目前日益严峻的民警心理问题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应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长远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做好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所需的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要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心理健康的测试装备、训练设施配备到位,以便实时了解民警的心理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总之,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关心和爱护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想方设法地为民警排忧解难,为民警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维护好民警的心理健康。

2.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民警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民警加班现象普遍存在、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生活压力巨大等是目前民警对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把尊重、关心、理解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切人点和立足点,处理好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的关系。首先,要落实民警公休假和健康体检制度。在现有警力的基础上,依法、科学用警,对警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警力的作用。安徽宣城市公安局党委一向高度重视民警的公休假制度,下大力气统筹安排好民警的公休假;同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督促科所队长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民警的工作和休息,把执行情况纳入本部门的绩效考核,确保公休假制度落到实处;另外,宣城市公安局每年对在职民警进行一次免费的体检,并请专家对每位民警的体检报告进行解读,提出健康建议。其次,加大对生活困难民警资助力度。宣城市公安局政治部通过多渠道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情况,对家庭遭遇变故和罹患重病的民警,市公安局主要领导都要安排专人及时进行走访慰问,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以减轻民警的心理压力。第三,注重对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宣城市公安局为一线民警都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对暴力袭警、辱骂警察等现象及时固定证据,按照相关法律严肃查处违法人员;对不实投诉等侵害民警正常执法权益的案(事)件,在第一时间查明真相,还民警以清白;对在实训、履职过程中受伤的民警及时走访慰问,做好民警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宣城市公安局还注重和媒体的交流,对民警工作和先进事迹多做正面报道,营造群众和公安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警示震慑不法人员。

3.从思想教育入手,建立健全激励工作机制,提高民警心理综合素质。首先,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切实做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广大民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建立健全表彰激励和宣传工作机制,让民警发自内心喜欢公安工作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其次,主动介入,认真做好民警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宣城市公安局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的民警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深入分析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密切关注民警队伍的思想动态,坚持思想状况定期分析研判。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部门领导要主动约当事人谈话,力争找到症结,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再次,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公安英模的模范带动作用,激励和引导民警以英模为榜样,勇于接受挑战和考验。有条件的单位应组织民警开展瞻仰警魂墙、走访调查、角色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民警正确分析面临的困境,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最后,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文化育警。引导和督促各警种部门,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成立各种文艺协会,丰富民警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乐观向上的人文环境。

4.打好“组合拳”,保障民警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首先,严把进人关。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除了具备强壮的身体素质外,还要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招录时就要把心理素质测试纳入新录用民警的考试内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不得录用。其次,加强在职民警的心理健康训练。坚持把心理健康培训纳入“三个必训”,即新警初任培训、警衔晋升培训、警务实战培训。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到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为一线民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再次,加强民警心理咨询和矫正、治疗服务。宣城市公安局建立了“民警心理健康网”,在网站开辟了心理讲座、心理实验、心理图片、心理测验、心理医生等栏目,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网络平台及热线电话为民警释疑解难,发挥心理健康网站在民警心理咨询、日常保健和问题矫治方面的阵地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从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入手,提高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水平。首先,拓展心理健康工作专业人才引进渠道。在新警招录时,扩大心理学专业考生的招录比例,把一些心理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录用到公安队伍中来,另外鼓励心理爱好者参加心理学专业培训,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力争为市局机关和各县区局培养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1-2 名。其次,建立心理健康工作观察员队伍。由各县区公安局、市局机关各部门指派专人担任本单位心理健康保护工作观察员,及时了解,适时掌握本单位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紧急情况要及时逐层上报。再次,强化兼职心理辅导队伍培训。组织政治素质过硬,心理素质好,志愿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民警参加心理辅导专业培训,确保各单位有1 名兼职心理辅导员。条件成熟的公安机关要加强同高校、科研和医疗单位的合作,聘请心理学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对专、兼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学相关知识及临床心理矫治技术辅导。

总之,全社会要群策群力,以“三严三实”精神为基本指引,共同关注民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有效缓解广大民警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提高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

猜你喜欢
公安机关公安民警
民警轩哥说案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