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帆波)
他山之石
科研助理:学生成长“加速器”
(记者:陈帆波)
从2004年开始,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探索让在校大学生担任“科研助理”的改革,并使其制度化,最终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孙丽霞告诉记者,大部分在该院做过“科研助理”的学生,毕业后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项目领军人物。从2004年开始,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员探索让在校大学生担任“科研助理”的改革,并使其制度化,最终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北华大学校长刘和忠在谈到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助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说:“这项改革很有意义,我们以工科个性化培养为引领,扩大辐射面,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探索各个不同学科领域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
北华大学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走进机械工程学院和其他两个工科学院共用的实验楼,里面100多个房间大多是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室,由于房子不够用,所有的走廊都被利用上了。
学生刘伟告诉记者,这些天他们晚上或双休日都在实验室工作,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平时只要一上完课我们就会到实验室来,因为有项目,很多同学放假都没有回家”。
组织学生做项目的是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主任李建永,作为当年“科研助理”的发起人之一,他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科研助理”最初是机械工程学院几名教师领着几个“淘小子”做起来的。2002年春,学院有个酷爱科研的年轻教师姜生元,他想做项目,就找到实验室的李建永等3名教师帮忙,又在学生中找了6个学习不太安分、但喜欢鼓捣实验的“淘小子”,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开始在校长特批的12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做起了项目。
这个小团队真正令学校“刮目相看”,是2003年他们研制的“气动蠕动式缆索维护机器人”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一举斩获一等奖。“参赛的都是重点大学,我们是唯一一所普通高校。”李建永说。
这期间,6个“淘小子”相继毕业。入职不久,个个成绩斐然。孙海亮被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录用,第二年就做技术管理工作。被认为最淘的任周灿,被上海的一家中国第二大汽车设计公司录用,刚入职就是技术骨干。
“淘小子”们的成功,让学院领导认识到,学生的兴趣和潜质必须在实践中激发出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对专业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孙丽霞说。
2004年,机械工程学院正式在全院采用“科研助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一种新型培养学生的模式雏型呈现出来,即依托科研基地,以项目为纽带,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学院将其称为大学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
2005年,学院正式出台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科研助理”培养模式为实践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取消传统的系、教研室建制,组建课程组基层学术和教学组织,主管院长可直接指挥多个课程组。
在这个培养方案中,把保障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实践、空间和机会,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定了下来。
在时间上,有学制和学分保障,实行“2+2”分流教育,设立创新学分。对全体学生按照学生个性要求分类多方向培养,所有学生在前2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4个创新学分,在后2年学习中,做“科研助理”、做项目得到的学分,可与其他实践课程互换学分。在空间上,有稳固的、常态化场所。学院所有研究室(实验室)同时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师生共用。每个研究室(实验室)都要按照研究方向招聘学生“科研助理”,他们既参与做课题和项目,也参与日常管理。在机会上,学院每年两次按各自专业方向招聘学生“科研助理”,并且不受年级限制,学生根据兴趣进入不同的研究室。
这样的制度性设计,使学生在实践培养上有了基本保障,尤其在大二后分流,做“科研助理”的学生创新学分得到90多分,可以和其他学科互换学分。这方面学校给学院是开绿灯的。
自200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做“科研助理”,人数占到全院学生总数的20%以上。
“学生做‘科研助理’,主要目的不在于做成多大的项目,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把科学的方法、态度和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一步步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李建永说,“作为工程机械专业,我们认为应该按照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来设计‘科研助理’的培养方式,通过做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对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等。”
项目成为培养学生的载体,学院为此专门设计了两种做项目的方法:一是做真实的项目,二是从做小项目到做大项目,从低层次到高层次。
学院有创新实践项目库,经常保持在300个以上,涵盖了学生自选项目、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实验室设备改造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企业委托的开发项目等。
在做真实的项目过程中,学院设计了一套训练方法,即每个学生“科研助理”都要从打杂做起,从做小项目到做大项目,一步步提高。大一、大二学生由教师和学长带着做,基本掌握做项目做科研的方法;大三要具备设计能力,独立完成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整个流程;大四要成为成熟的“科研助理”,能够带领和指导新的学生“科研助理”做项目。
在做项目的训练和熏陶下,学生“科研助理”在毕业前不仅成熟地掌握了做项目和工程的方法、步骤和思路,还具备了很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有的还锻炼出较强的领导能力。
真正检验学生能力和让学生一展身手的时刻,是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记者了解到,学院本届“科研助理”毕业生全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我们的学生有过做课题做项目的经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很有优势。很多学生找工作回来后说,面试时考的东西和他们平时做的事情几乎一样。”李建永说的时候非常开心。
(有删减,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