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玲,王一定
(东华理工大学 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卓越计划”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白 玲,王一定
(东华理工大学 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借鉴2010年推出的、旨在提高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卓越计划”中的实践经验,对部分条件优越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途径、接受实践教育的学生、从事实践教育的教师队伍以及实践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应用研究,进而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卓越计划”;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一可喜结果的形成离不开高职教育的贡献。2006年,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时候,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年年底,我国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所高职院校被选入,他们在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或者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具有创新之处,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实践教学方面仍然是其薄弱环节,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于2010年6月在天津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三大战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两大刚要。该计划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第二,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第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特点使得该计划不仅顺应了国际发展的趋势,更适应了我国经济腾飞的企业需求,对一直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的诸多问题,例如教育与产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对策。此外,该计划中被广泛倡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合理整合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尽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了近八年,很多高职院校也以此为契机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不论入选的还是一般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体系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质量不高、评价不科学等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如下:
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然状态来看,横向上应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纵向上应包含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但对比目前高职院校的实然状态,却发现相差甚远。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将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分开制订,实践教学方面的计划都是在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前才临时制订的,对于以上横向层面上的五个子体系尚未完整规划,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这个子体系几乎是空白。这样的现状并不是为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融于理论教学中而专门形成的,而是我国高职教育传统发展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对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极为不利,本应成为发展优势的实践教学方面却变成了理论教学的牺牲品,而同时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的混合交叉使得实践教学体系自身失去了线条性和层次性。纵向层面上,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但这三大模块不仅被零散分配于三年的理论教学中,失去了应有的连续性和巩固性,而且在实际安排中缺乏规划性和整合性,存在断层和重叠。
很多高职院校因办学资金短缺,缺乏自身的校内实训基地。有一些高职院校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申请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项目一旦获批,在建设过程中就做形象工程,实训基地的前期管理、建设管理和验收管理只是走马观花,导致最终的实训基地在真正的实践教学中因各种原因很难发挥作用。一些专业不但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缺乏,而且校外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其结果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与关系,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如此一来,不但实习单位的性质各不相同,与实习目的要求有所偏离,而且点多面广,难于管理。有的单位碍于情面,即使勉强接受也是应付了事,难有真正的收获[1](P12)。
高职院校因培养目标的特殊,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要求方面强调“双师型”。按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50%为合格,达到70%为优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尚未达到此标准。多数院校的理论教师居多,所聘请的企业的兼职教师甚少。
一些高职院校不但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甚至还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理论教学严格。很多学生都认为实践实习就是出去体验生活,完全没有把此作为学习提高的难得机会,他们不会担心实践课不及格,更不会担心因实践课不合格而毕不了业。
“卓越计划”虽然是在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培养现场应用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性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但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健曾说过“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并因此“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其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2](P31)。实践对于工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起到了生命线的作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成效直接决定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实践衔接了“卓越计划”和高职院校,对“卓越计划”中的某些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起到了桥梁作用。因此,借鉴“卓越计划”实践教学方面的精髓,选取部分做得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改革,为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开辟路径。
“卓越计划”为彻底改变以往工程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的现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节和实践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了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职业实践模块等四大工程实践教育模块。其中,综合实践模块是由一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构成,旨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工程专业的综合职业技能,以满足行业企业中某一类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对工程人才的要求[3](P251)。
“卓越计划”为培养工程实践型设计了以上四大实践教育模块,这对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技术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职院校也可以将自身实践教学模块整合为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每个模块衔接适当,层次递进,最终形成一条龙、分层次、不断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职业实践模块,具有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的高职院校也可以考虑将其纳入,这一模块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实践教学途径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重要的实践平台。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自身资源的短缺,资金的不足,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拓各种有效途径发挥上述四大模块应有的功能,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校外两个主体基地。第一,在入学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企业现场体验,让他们对未来所从事的专业有基本的感性认识,也能陶冶情操,促进其较快成长;第二,在学习之余,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设计竞赛等课外活动,综合应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对未来技术领域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第三,对于一些贴近生活的专业,例如机电专业等,可以通过社会服务实践的形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可以进行实践锻炼的途径很多,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实践教学与实践教育融合起来。
校内实习平台建设要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实训基地的作用,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校内实习平台可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行主管教学院长负责,统筹安排、调配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高效落实实验教学任务[4](P252)。但由于很多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不善,难以充分为全校师生的实践教学服务,有的甚至荒废不用,因此应该像“卓越计划”中参与高校设立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一样设立校内实训管理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硬件建设、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协调管理,方便院系专业管理和学校行政管理间的交流配合,从而使其为院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
很少高职院校拥有自己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多数是基于企业结合的实习基地。在高校选择学生实习企业的时候,由于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和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预算形成了矛盾,很多实习单位落实困难,有的企业接受了学生,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利用,自身并没有学到所需的实际技能。这之间的矛盾急需一个中介机构的出现,为两者协调沟通。在“卓越计划”中,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高校依托企业建立的,为实施该计划企业培养方案,由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这为高职院校以上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方案。相应地,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也应该建立一个类似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校外实训管理中心,这一中心在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成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在指导下,协调双方的利益,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一直很难走出自己是高考的落榜者、考试的丢弃儿这样的阴影,总是因为自己做不了“学霸”而放弃学业。在高职教育中,要转变“学霸”就是强者、胜利者的观念,要让高职学生明白专业技能型霸王同样是社会期许的人才,他们可以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创造自身的价值,进而反过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提高对实践锻炼的重视。
在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不等同于实践教育,不是只有在工厂里进行机器设备的实操才能锻炼实践技能,要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实践锻炼积累经验,例如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对自身专业的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卓越计划”中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精湛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超凡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等[5](P257-258)。这一要求就使得教师队伍的构成从校内专职教师拓展到了企业兼职教师,也构成了“双导师”制度。这种制度对于我国目前“双师型”教师不达指标的高职院校来讲是一种补充。因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论采取怎样的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教师本身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在实践领域中达到一线技师的水平,因此,在企业里为学生配置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对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也是一条备选路径。
当然对于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应放松,应把他们作为后备军培养,为企业的突变和校外兼职教师的缺乏做好应对。校内专职教师除了要通过校内实训中心锻炼——企业一线顶岗挂职——参加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自助承担主持源于企业的项目这一具有阶梯型的方式提高自身能力以外,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积累自身实践经历。
针对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等方面相关知识欠缺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第一,与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可以进行教学观摩;第二,通过学习研究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为实践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进而提高自身实践教育理论水平。
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实践教学结束之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不仅要了解和熟悉评价内容,对被评学生进行质量评价时,还要了解学生本人,不能一概而论、一刀切,同时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意见要具有权威性;评价指标要具体明确、可衡量、可比较;评价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要有严格的实践教学成绩考评管理制度,针对不同专业应有明确的实训大纲、实训计划和实训任务书。建立实践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案,加强质量监控,彻底打消学生“实习混一混”的念头。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还应包括承载实践训练的基地或企业,对已完成实践训练的企业,制度性的进行组织评估检查,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做出成绩的个人及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
“卓越计划”中完整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主要由工程实践教育模块、工程实践教育途径、接受工程实践教育的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教育的教师队伍以及工程实践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五个要素构成。基于这五大要素,详略结合地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应用探讨不仅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也扩大了“卓越计划”的应用范围。在提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21世纪,高职院校应将实践教学包含于实践教育中,从教学入手,逐渐走向教育,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开辟蹊径。
[1]罗三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3]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5.
[5]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朱 斌)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cellence Program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I Ling WANG Yi-ding
(The Normal School,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e should lear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rom Excellence Program launched in 2010,which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s cultivation,and carry out application research to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 of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ose conditions are excellen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s,the practice teaching ways,the students to accept practice education,the teachers engaged in th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in an attemp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excellence progra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actice teaching
G718.5
A
123(2014)03-0019-05
2014-04-07
白 玲(1988-),女,山西长治人,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王一定(1971-),男,湖南衡南人,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NO.DYCB13002)、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