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升策略

2014-04-15 01:44苏善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提升经验

苏善

【关键词】数学活动 经验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24-01

经验的提升,是感性体验向理性思维迈进的必然需求。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获得和积累上,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数学学习活动只能游离于整个教学进程之外。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活动经验所得从感性向理性跨越,进一步发掘数学活动的内在价值。

一、延伸——从经验到方法

经验是感性的,而且通常都是杂乱无序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所得的经验进行梳理,鼓励学生将经验延伸到方法上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适时地进行回顾和前瞻,让学生释放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思考和体会,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延伸到方法层面,进而通过外显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条理化。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问题)》时,依据学生已有基础,笔者组织学生运用“尝试法”进行分组探究——

师:一些同学还在努力地尝试、计算,但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新的思考,谁来说一说?

生1:要计算很多次,太麻烦了!

生2:我尝试了11次才找到正确的结果。

生3:原来“枚举”就是把所有的可能一一列举出来,再进行尝试,直到得到正确的结果为止。

生4:这个方法显得有些“笨”,应该要改进一下。

师:带着思考进行尝试,真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改进的方法……

二、深化——从经验到思想

数学思想在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起到高屋建瓴的统领作用,通过观察、操作以及猜想、验证等,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着力促使学生交流彼此的感悟、提升体验的深度和内涵,提炼出贴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数学思想,将个体化、多样化的活动体验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分别采用测量和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把数据填到“活动记录表”中。

(一)请测量的学生汇报活动结果(教师一一板书)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们发现它们与哪个数比较接近?

生:接近180。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

(二)请操作的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形成结论,归纳升华

师:操作的结果是180°,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是“大约”180°呢?

生:因为结果有的比180°大,有的比180°小,有的等于180°。

师:是因为测量的同学不够仔细吗?

生:不是,是因为测量会产生误差。

师:测量的同学能够真实准确地记录测量结果,科学家们都具有这种认真严谨的精神。那么,现在“大约”这两个字可以去掉了吗?

生:可以。

三、运用——从经验到实践

只有在运用中,经验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运用活动经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经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巩固和深化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的积累和运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依相伴、互相交融的。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循序渐进、小步迁移,让运用促动经验的修正和改造。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分解为3个层次展开。

(一)模仿运用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给出长、宽、高)。

(二)发展运用

一个长方体无盖包装盒,长为15厘米,宽为10厘米,高为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综合运用

一块长方体木块,长是15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8分米。沿着长将它锯成3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四、沉淀——从经验到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接近尾声之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反思,将活动中获得的模糊、零碎的经验进行回顾整理,总结得失、清点收获,从而使得所获经验条理化、系统化,并进一步沉淀与固化;同时,在反思中得到的成功愉悦也为学生后继学习的展开提供了情感支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表达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表达,使得经验外显,达到集体智慧共享的目的。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仅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也需要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提升和发展,在数学学习活动的不同时期发挥出支撑和延展的作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具体而丰富的活动经验成为了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走向深入的动力源。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提升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