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4-04-15 19:03吴世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语文课程阅读教学

吴世萍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让我们的人性在前人思想结晶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今,信息时代卷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阅读更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具体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正确态度杨丰富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等。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完成。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刻地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一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二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声情并茂地读,培养情感。对中学生来讲,朗读不能停留在字音、读顺文句的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如我在教《范进中举》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范进和胡屠户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如何把握语速、语调,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通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有的表情严肃,有的表情活跃,还有的拍手叫好。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在朗读中深刻感受到了范进、胡屠户等人物的典型形象。

二、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教学就离不开说话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创造学生说话的机会,经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在每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我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并让学生评议。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我在教《春》这一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说话:通过朗读,我读出了什么?学生说出的内容有:通过朗读,我读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朗读,我读出了文章的层次─盼春、绘春、赞春;通过朗读,我读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等等。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分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品的主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通过阅读,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训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習惯,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摘抄名言名句,写读书心得,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教《黔之驴》时,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后,要求学生续写这篇文章,有的学生通过大胆想象,还写出了虎和驴和睦相处的结局,体现了今天和平相处的原则。在教完《观刈麦》这首诗后,要求学生把封建社会与当今社会进行对比,写一篇读后感,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与研究的地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府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语文课程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