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周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指导:袁灿兴
袁灿兴治疗头痛经验撷英
叶青 周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指导:袁灿兴
袁灿兴教授对治疗头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辨标重视风邪,辨本多从肝论;临床多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并重视兼症的治疗;善用虫类药,借虫类搜剔钻透,使络畅风散,邪去正复。临床验之,收效满意。
头痛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头痛首载于《黄帝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1]。袁灿兴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以善于治疗神经系统疑难杂症而闻名,在中医中药治疗头痛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袁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兹将袁教授治疗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外感头痛多因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导致络脉不通。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李中梓《医宗必读·头痛》提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论述了风的自下升上的生理特性,若巅顶清轻之气受阻,六淫之风邪不循常道,上窜脑络,遂引发头痛[2]。《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头痛病,风邪贯穿始末。袁教授在头痛的致病因素中尤其注重风邪,认为无论外风还是内风,均易挟寒、湿、热、痰、饮、火、毒等病理因素。因“风为百病之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而“风邪”病理因素是头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决定头痛的主要病理性质、演变及转归。
风邪虽多属外感,亦有风从内而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气通于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久生风,表明风与肝脏能结合致病,此为内伤头痛常见证型之一。治疗疑难头痛时,袁教授多从肝论治,并注意其化火、生风、挟痰的情况。五脏中肝性喜条达,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不受遏郁,易动而难静。且风依于木,气郁易于化火,肝阳还易化风,为眩、为晕、为麻、为痉、为颤;若下夺于肾,则出现耳鸣、目糊之症;另外情志郁结,气滞久则络瘀,气不布津还可聚液为痰,故有“诸病多自肝来”之说。袁教授在治疗头痛时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在方剂中常用柴胡、郁金等疏肝解郁;夏枯草、黄芩、山栀子、牡丹皮、野菊花、苦丁茶等清泄肝火;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枸杞子、白芍、知母、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补肝;生牡蛎、炙鳖甲育阴潜阳。
袁教授认为在急性发作期,以风、火、痰、瘀标实为主。在头痛恢复期,随着风、火、痰、瘀标象的衰减,肝脾肾功能失调的本虚之象渐显,临床上多见脾虚痰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证。《太平圣惠方》曰:“夫偏头痛者,由人气血俱虚,客风入于诸阳之经,偏伤于脑中故也。”[3]可见,头痛病患者机体内存在正气不足这个特定的发病基础。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久病在络,气血皆空”。头痛反复发作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正气愈亏,故临证时常考虑患者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情况,予以辨证遣方。
袁教授治疗头痛时常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药物,如偏头痛多用羌活、白芍、川芎、藁本、蔓荆子祛风止痛;《本经逢原》谓“羌活与芎芍同用,治太阴、厥阴头痛。”且川芎之用,又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诸药相合,相辅相成,力专效宏,瘀去风消,其痛自解。紧张性头痛以柔筋缓急、调养气血为大法,方以白芍、甘草、木瓜等养阴柔筋缓急为主。肌紧张性头痛选用葛根、鸡血藤、桑枝、木瓜舒筋止痛。外伤性头痛属离经之血瘀结颅内,瘀而化火,引动肝阳,用桃仁、僵蚕、黄芪、泽泻、菊花、钩藤活血祛瘀,益气利水,清热息风。三叉神经痛加用知母、生石膏、焦山栀、莪术清肝泻火,活血止痛,袁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痛多系肝风内动,肝火偏旺,胃火炽盛,风火郁极,逐生瘀血,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治疗以平肝息风、清胃泻火、活血化瘀、镇惊止痛为原则。经期偏头痛用生地、淫羊藿、菟丝子调和冲任止痛。
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目糊、头昏头重、夜寐差等症状,袁教授重视伴随症状的治疗,伴恶心呕吐者,为肝郁脾虚,配以竹茹、陈皮化痰利湿、和胃止呕;伴头晕目眩者,系肝肾亏虚,肝阳化风,上扰清空所致,伍以天麻、钩藤、白芍、葛根平肝息风止眩;伴畏光视物模糊者,属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佐以枸杞、楮实子、菊花清肝明目;伴颈项板滞者,系络有痰瘀,加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僵蚕、地龙息风止痛,葛根、木瓜通络止痛;伴夜寐不安者,为肝气横逆,上犯于心,心神失养,参以枣仁、夜交藤、珍珠母安神助眠。
大凡痛证,皆因经络受邪,郁滞不通所致,头痛一症更不例外。“不通者,即为患”。对顽固性头痛者,袁教授常加用虫类搜剔之品。袁教授认为,头痛多因风踞脉络,兼有痰瘀,非单纯草木之品所能去之,必借虫类搜剔钻透,方能使络畅风散,邪去正复。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形胜于气,走窜善行,无处不到,性猛而效捷。处方常用全蝎、僵蚕、地龙、蜈蚣。四虫均入肝经,既能平肝息风,又能清热镇痛;全蝎、蜈蚣更能搜风通络以治顽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蝎、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解开之。”[4]四味相伍,共奏搜风驱邪,通络止痛之功。风去络通,百脉畅利,脑络顺达,其痛自愈。
李某,女,35岁。2013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有偏头痛史近8年,每遇劳累及情绪不佳即作。病初经休息或平复情绪后可缓解。近一年,由于工作压力加大,发作频繁,以口服镇静药和西比灵维持。来诊时正值发作期,症见右侧颞部的搏动性疼痛,并牵至前额及两侧眼眶,伴头晕、目昏、恶心欲呕、不欲饮食,或食多则不消化。颅脑CT排除脑实质病变。脑血流图检查提示:脑血管紧张度增高,右侧供血欠佳。舌淡、苔薄腻,脉濡细。中医诊断:头痛(辨证:肝气郁结,风阳上扰,瘀血阻络);西医诊断:偏头痛。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活血化瘀。处方:
柴胡12g,枳壳9g,茯苓15g,川芎9g,白芷9g,莪术12g,当归12g,白芍15g,天麻9g,炙僵蚕9g,生南星15g,炙甘草9g,焦楂曲(各)9g。14剂。水煎服。
2013年8 月28 日二诊:服药后2周仅头痛1次,伴恶心,纳少。舌苔薄腻,脉濡细。原方加陈皮6g、竹茹6g。14剂。水煎服。
2013年9 月11 日三诊:头痛未作,神疲乏力,夜寐欠安,纳可,舌淡、苔薄,脉细。原方去炙僵蚕,加党参12g、炒枣仁12g。14剂。水煎服。
2013年9 月25 日四诊:服14剂后,诸症均获改善。后随访3个月,头痛未再发作。
按:本案患者易发脾气,头痛,不欲饮食或食多则不消化,乃肝郁脾虚之象,首以逍遥散疏肝健脾。逍遥散既有疏肝解郁之功,也有健脾之效,气血充和则血脉自通,通则不痛,顽疾顿消。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配用竹茹、陈皮等和胃止吐,取得较好的疗效。
[1]程碑,冯方俊.头痛辨治经验.河南中医,2013,33(1):77
[2]吴栩,孙晓茂.从“风”探析血管性头痛病因病机.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04
[3]平大地.浅述头痛的病因病机.光明中医,2009,24(8):1555
[4]高尚社.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治疗头痛验案赏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3
R255.9
A
1672-397X(2014)07-0016-02
叶青(1982-),男,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yeqing1982889@163. com
2014-01-22
编辑:傅如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302926);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SNXD-CC-HPGC-JD-003);上海市教委高校优青项目资助(szy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