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昕,张远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心外科,北京 100730)
Rosai-Dorfman 病 (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肿大,组织细胞胞质内可见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的现象,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内,约43%的患者伴淋巴结外病变;其中约5%单独发生于淋巴结外,不伴淋巴结肿大及相应的系统性功能异常,称结外RDD[1]。结外RDD伴随吞噬现象的组织细胞数量少,且被吞噬的炎细胞数目也较少,易被临床及病理医师误诊或漏诊。目前文献报道Rosai-Dorfman病有累及鼻腔/副鼻窦、中枢神经系统(颅 骨)[2]、肾脏[3]、咽喉、颌面部[4]、直肠[5]、软组织[6]及其骨[7]和软骨[8]等,但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累及心脏的。本文就我科收治的一例罕见右心房Rosai-Dorfman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0岁,主诉乏力气短2年,发现右心房实性占位3个月,于2013年10月9日入院。既往史:2009年行右侧脑膜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颞部脑膜瘤(纤维型)伴慢性炎;2013年8月行PET/CT见右侧颞叶近脑膜处代谢增高灶,考虑脑膜瘤复发,右房外侧壁见条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范围约2.0cm×2.0cm×4.9cm,左肺下叶代谢增高。有继发高血压病史3年,曾因情绪激动突发意识丧失2次。左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2012年9月因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2013年8月21日下肢淋巴显像示:胸导管中上段结构紊乱,双下肢淋巴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肾动脉超声示:右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内径减少大于80%,左肾动脉支架血流通畅,左肾动脉阻力明显增高。2013年8月23日,我院全消化道造影示:滑动性食道裂孔疝,左侧腹股沟疝,部分小肠可还纳。8月26日,我院心脏增强CT+三维重建示:心包大量积液,右心房区占位性病变,前降支中段见心肌桥,管腔中重度狭窄,左肺上叶钙化结节。我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轻度增大,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大量心包积液,右心房顶部可见一大小约15mm×18 mm的不均匀回声团块影。
1.2 治疗经过 完善患者术前检查,并请呼吸内科、神经外科会诊,于2013年10月14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肿物切除术+右心房重建术,术中将右心房壁肿物送病理。麻醉诱导后无诱因出现自发性心率减慢,最低为25次/min,给予强心药物后逐渐恢复窦性心率(70次/min左右)。手术过程顺利,术中体外循环转机99min,阻断时间60min。术后带气管插管、心包纵膈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和胃管各1根返回心脏外科监护室。术后使用心脏起搏器70h,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48h,顺利脱机拔管后,改为双鼻导管吸氧及间断雾化面罩吸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术后第1、2天24h心包纵膈引流量均为150ml,术后第2天胸腔引流量达250ml,于术后第8天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第9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中右心房壁肿物病理检查示:右房Rosai-Dorfman病,心包致密纤维组织出血及慢性炎。免疫组化结果示:AE1/AE3(-),CD68(+),Desmin(-),Glucagon(-),Ki-67(1%),Myo-D1(-),Myoglobin(-),S-100(+),SA(-),CD128(部分+),CD20(+),CD3(+),CD38(部分+),PC(部分+),IgG(零星+),IgG4(-)。该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请肿瘤内科、放射科及血液科会诊,建议术后1个月开始血液科治疗,血液科门诊随访,若病情进展可考虑局部放疗。患者病情平稳后,于术后第12天出院。
2.1 术前护理
2.1.1 特殊化验和检查的完善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特点多表现为无痛性颈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和γ球蛋白增高。由于该患者在入院时,有血沉较正常值高、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病史,因此复查血沉和各项免疫学指标。护理上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标本,并且由外勤人员送至相应的化验室,主管护士积极关注患者的化验回报结果。该患者术前共复查3次,仅第一次血沉较正常值高4mm/h,免疫相关指标仅有γ球蛋白增高,其余无异常,历次复查白细胞无异常。监测患者体温变化3次/d,该患者体温波动在正常范围。
2.1.2 血压、心率的控制 Rosai-Dorfman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也不相同。由于该患者累及的是右心房,因此心脏方面的护理是重点。且患者有继发性高血压病史3年,术前控制血压是配合手术治疗的重点之一。患者入院后,测血压2次/d,术前控制收缩压在115~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在65~75mmHg范围内。术前未给予降心率药物,心率波动在45~65次/min之间,患者入院后未再主诉心慌。
2.1.3 监测24h出入量 由于患者入院时主诉憋气,心功能为Ⅳ级,左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术前需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变化。同时,为了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在未给予利尿治疗的情况下,嘱患者适当控制入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2.1.4 安全护理 患者曾有意识丧失史。入院后,首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措施的指导和宣教,填写预防患者跌到坠床评估表;同时嘱患者家属陪伴,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以及安全方面的交接。
2.1.5 术前检查的合理安排和配合 由于患者以右心房占位入院,有猝死的可能。因此,在完成术前检查过程中,尽量将检查集中进行,必要时由医生陪同,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2.1.6 术前准备 按照常规的术前准备要求进行相关准备。由于患者有吸烟、饮酒史30余年,因此在术前准备方面,加强了对患者呼吸功能的锻炼,嘱患者练习深呼吸,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锻炼肺功能。
2.2 术后护理
2.2.1 心脏节律的护理 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自发性心率减慢现象,最低至25次/min;而且术中行右心房重建,予以安置起搏导线。因此,术后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每日两次行床旁心电图。在行床旁心电图时,暂停起搏器起搏,心电图交由主管医生阅读。术后在患者应用起搏器期间,予以妥善固定起搏导线,保证起搏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且连接要准确,以心房-心室顺序起搏,根据术中放置导线颜色和位置的不同加以区分,并做好交接班工作。术后为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或心脏骤停,于心尖和心底部安置除颤的电极板,连接除颤仪,以备必要时进行电除颤。该患者术后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起搏器共使用70h后,恢复自主窦性心率。
2.2.2 术后血压的控制 由于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术后血压的控制对心脏功能以及出血的控制至关重要。术中放置桡动脉置管,术后给予持续动脉血压监测,共监测72h后拔除,改为无创血压监测72h后,再改为每日测血压2次。在保留动脉置管期间,需确保管路的通畅,每日更换穿刺处敷料和加压冲洗的管路。术后早期经中心静脉给予硝普钠和硝酸甘油降压治疗,同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强心治疗,用以维持恒定的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2.3 出血的观察 患者心包腔内粘连严重,脱体外循环后创面广泛渗血,加之体外循环肝素化和血液的稀释,术后出血风险大大增加。术中安置了心包纵膈引流管和胸腔引流管,可通过观察引流液来判断患者术后是否有出血的征象。术后妥善固定心包纵膈引流管和胸腔引流管,每小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打折和脱出,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患者术后24h的心包纵膈引流量为100ml,胸腔闭式引流量为0ml,无活动性出血的征象。术后第1和第2天,心包纵膈引流量均为150ml,颜色逐渐变淡,之后逐步减少,于术后第8天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量最多为术后第2天,24h引流量为250ml,于术后第5天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通过床旁胸片提示是否有纵膈影的增宽,也有助于发现是否有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征象。该患者术后未发生上述出血征象,顺利拔除引流管。
2.2.4 肾功能的监测 患者为左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右肾结石,左肾囊肿。心脏手术需要低温体外循环,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1)出入量尤其是尿量的监测:术后患者未脱离呼吸机的情况下,每小时监测入量和尿量,每24h结算总量。由于患者右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内径减少大于80%,左肾动脉阻力明显增高。因此,术后经中心静脉给予呋塞米微量泵入,每小时尿量波动在50~200ml,根据每小时尿量逐渐调整呋塞米的泵入量。患者于术后第2天停用呋塞米微量泵入。术后第3天由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后,每日监测患者日间和24h的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变化,以判断肾脏代谢功能。患者术后在能够经口进食进水后,每日两次口服螺内酯20mg利尿。(2)加强对肾功能化验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的监测:患者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查肾功能全套;在拔除气管插管前,每日抽血查肾功能2次;拔管后,间断抽血查肾功能。患者术前肌酐为125μmmol/L,尿素氮为8.87mmol/L;术后肌酐降至113μmmol/L,术后第1天尿素氮最高达10.14mmol/L,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3)观察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由于患者术前有前列腺电切史,因此拔除尿管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该患者未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问题,术后每日24h尿量波动在1100~1800ml之间,无尿急、尿频和尿痛症状。
2.2.5 呼吸道的护理
2.2.5.1 呼吸机的护理 该患者行右心房肿物切除和右心房重建术,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监护室。入室后,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测量气管插管距离门齿的距离。根据患者的血气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于术后48h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带管期间,积极做好痰液的引流,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痰液的性质和量,并留取痰标本送检;监测体温变化6次/d,每日2次急查血常规以监测白细胞的变化,每日摄床旁胸片,观察患者肺部变化。该患者应用呼吸机期间,体温最高为38℃,血常规中白细胞最高值为术后第1天高达16.6×109/L,主管医生考虑为术后应激,机体正常的炎性反应,遵医嘱给予头孢呋辛钠静脉输注2次/d,术后第3天体温和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该患者未出现相关性肺炎和肺部其他感染征象,顺利脱机拔管。
2.2.5.2 脱机拔管后的护理 患者顺利脱机拔管后,呼吸治疗仍不能松懈。由于患者有30年的吸烟史,因此通过叩背和振动排痰仪等物理治疗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遵医嘱给予患者糜蛋白酶、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次/d。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咳痰,给予患者叩背等物理支持治疗,患者最终可以有效咳出黄色黏痰,未发生通气障碍。
2.2.6 神经系统的护理 该患者曾行右侧颞叶脑瘤切除术,术前还有过2次短暂意识丧失史;而且由于Rosai-Dorfman病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该患者右侧颞叶近脑膜处示高代谢灶,无法排除是否因此疾病导致,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单纯的右心房占位要高;此外,低温体外循环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因此,神经系统的症状观察也是该患者的护理重点之一。患者术后返回监护室,即观察其意识、瞳孔的变化,每4h记录1次。该患者返回监护室时意识未清,予以丙泊酚10ml/h经中心静脉泵入,并使用吗啡4mg/h给予充分镇静,避免患者因躁动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和血压出现巨大变化。在应用镇静药物12h后,遵医嘱停药,患者意识和肌力逐渐恢复。术后通过观察患者的双侧肢体活动度,也能有效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脑部并发症。由于该患者术中体外循环转机99min,阻断时间60min,时间相对较短,术中也加强了对脑部的保护,使得脑灌注相对大血管的深低温手术更好。该患者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肢体活动无障碍,双侧肌力恢复良好。
2.2.7 凝血功能的监测 患者术后返回监护室后,给予鱼精蛋白50mg中和肝素,复查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32.7s,凝血酶原时间为(prothrombintime,PT)14.9s。术后第1天静脉泵入肝素进行抗凝,使得引流量较前一日有所增加,但颜色相对于前一日浅,引流管温度无变化,复查凝血指标APTT为43.5s,PT为14s。该患者肝素应用24h后,改为华法林口服抗凝。术后第9天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为2.37,调整华法林用量,由1片改为半片口服,并停用皮下注射的低分子抗凝药磺达肝癸钠,继续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并及时将化验结果通知医生。在护理上,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血征象,告知患者若有牙龈或鼻腔出血,应立即通知护士或主管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患者术后第10天及出院前复查抗凝指标,INR波动在1.5~2.0的合理范围内。
2.2.8 白细胞和免疫指标的动态监测 患者术后第9天病理回报为右心房Rosai-Dorfman病,主管医生根据病理结果调整了治疗方案,每日监测患者白细胞变化和免疫相关指标。主管护士继续关注化验结果,连续监测3d,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要求出院。护理上要配合主管医生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及时将化验结果通知主管医生,由主管医生向患者解释结果。
2.2.9 并发症的护理 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至350U/L,由于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不高,暂不考虑肝脏损害,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床旁胸片提示腹腔内大量积气,予以甘油灌肠剂灌肠后自解大便,积气逐渐缓解。
2.3 出院指导 患者病情平稳,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满意,在患者及家属要求下,于术后第12天出院。出院前胸腔引流管处缝线未拆除,嘱患者出院5d后门诊拆除引流管缝线。患者术后病理回报为右心房Rosai-Dorfman病,肿瘤科及放疗科会诊意见:由于该病罕见,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辅以放化疗,部分患者有自限倾向,半个月后到血液科门诊进一步治疗,是否需要放疗需要进一步复查肿瘤内科。故嘱患者1个月后回我科门诊复查心脏超声以监测手术效果,期间继续监测抗凝指标,如有特殊不适症状,及时就诊心外科门诊。出院后以休息为主,适当增加活动量,以自己不感觉心慌气短为宜;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过多摄入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食物;华法林要固定时间服用,如有漏服不可再补,更不可擅自加药或减药,而应根据抗凝指标进行调整。
结外RDD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皮肤Rosai-Dorfman病皮损表现多样,可以为孤立或多发,躯干、四肢和颜面等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累及鼻腔/副鼻窦可以表现为鼻阻、鼻出血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累及肾脏可表现为腰痛;累及咽喉可出现吞咽困难;累及骨骼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Rosai-Dorfman病的人体标本常呈鱼肉状,易与肉瘤相混淆[9]。本例患者术前以右心房占位性质待查为主要诊断,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被诊断;且术中肿瘤切面呈黄白色、质地韧,容易与心房肿瘤混淆。因此,围术期除做好症状、体征的观察,术前准备,术后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护理,凝血功能监测及并发症的护理等,还需配合医生及时做好各项特殊化验和检查、动态监测白细胞和免疫指标等,为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并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1]王蔚,陈晓东,彭大云,等.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4):406-408.
[2]李春风,张茂伟.颅骨 Rosai-Dorfman病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50-51.
[3]张方毅.肾 Rosai-Dorfman病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1):43.
[4]陆立彦.颌面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复发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1):85-86.
[5]陈海军.直肠Rosai-Dorfman病一例报道[J].腹部外科,2009,22(5):267.
[6]杨兆瑞.软组织Rosai-Dorfman病1例及文献复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3):264-265.
[7]刘春华.胫骨Rosai-Dorfman病一例报告[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6):765-766.
[8]王蔚.累及骨和软骨Rosai-Dorfman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43(3):124-126.
[9]诸葛璐,金玲湘.结外 Rosai-Dorfman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4):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