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内蒙古文学

2014-04-14 03:02:18吴玉英
艺术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批评生态文明内蒙古

吴玉英

摘 要:内蒙古的很多文学自觉不自觉地潜伏着一股生态主义的潮流。因此,生态批评不仅是内蒙古文学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也是内蒙古文学发展的助推器,还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内蒙古;文学;生态文明;批评

21世纪是一个人类生态学的时代,所有的学科都无法回避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内蒙古的文学研究也应该紧跟时代和现实的需要,认真贯彻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重要思想,针对内蒙古民族地区的文学创作实际,整理、发掘其中具有生态倾向的创作,考察内蒙古文学中蕴含的丰富生态智慧,为内蒙古文学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

1 生态批评是内蒙古文学研究的新的突破口

“生态批评”作为在生态危机的特殊语境下诞生的一种新的绿色文学批评,其实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在英国美国崭露头角,从此之后发展迅猛,现在已成为很多国家文学批评领域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流派之一。如今的生态批评在国际上已逐步成为“显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也逐渐成为我国文学领域中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论形态,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学人们陆续组织召开了生态批评的相关学术会议,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的,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理论专著。事实证明,这些研究都是我国新时期学科建设的重要收获,但是这些成果多是就其理论形成的现实可能性、学理上的合法性等问题展开研讨,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生态文艺学研究与文学实际创作结合得还远远不够,生态批评发展不甚理想,与国际差距较大,在目前的形势下已不能完全满足生态文明的需要。

内蒙古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区域”,由于传统和地域的原因保留着亲近自然的天性,生活在这里的作家们,不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在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态文学”的情况下,只是用语言文字把他们对生态的关心与焦虑形象地表现出来,成为我国文坛中较早关注生态、并至今还执于表现生态的重要群体,在他们的很多作品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资源信息,自觉不自觉地潜伏着一股生态主义的潮流,这些理应成为生态批评发展的实践基础。黑格尔说:“在文明初启时代,我们更常会碰见哲学与一般文化生活混杂在一起的情形”。[1]内蒙古文学中呈现的生态观正是如此,虽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但它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蕴涵在作品中。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我们对于内蒙古文学的传统研究更多强调的是其民族特色。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内蒙古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备受各个历史时期作家和学者们的共同重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曾针对文学的民族性问题做出明确指示,并强调其对于内蒙古地区文学的繁荣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于是,文學创作的民族特征、民族风格便成为内蒙古作家们自觉诉求。内蒙古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集中表现神秘奇特的异域风情,瑰丽震撼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的精神信仰等“民族”特征成为人们对其的思维定式认同,而作品中不自觉流露出的生态思想则长期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视。对内蒙古文学做集中的生态聚焦,较之于以往学界对内蒙古文学的民族性、地区性研究,无疑是新的拓展和补充,但是从内蒙古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水平来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目前都相对滞后、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学中大量存在的丰富生态审美智慧缺乏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

2 生态批评是内蒙古文学发展的助推器

(1)弘扬内蒙古的民族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中,主流叙事基本是围绕汉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变革以及生活脉流展开的。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经验、价值观念、信仰态度占据了文学的大壁江山。虽然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拥有自己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地处边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或者由于自身文化存在不足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作品远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未被完整地纳入到主流文学的视域。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研究所占据的微小比例与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的多样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并不相称。对于急需找到发展出路的民族文学来说,生态文学研究可以提供一个使其走出传统、走出边缘、走向现代的契机,内蒙古文学研究应该朝着这个更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道路。但遗憾的是,当内蒙古大量的作家致力于对生态问题的探索及表达时,并没有得到读者和批评家认真的响应,而及时地对作品加以生态批评,对于提升作家创作水平、促进文学繁荣发展有着不容轻视的作用。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不被广大读者熟知的内蒙古文学进行生态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文学的真实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进而丰富现当代文学的品格和内涵。

(2)发展内蒙古的生态文学。虽然我国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局面,生态文学研究在众多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发展迅速,收获喜人,但其中真正能从生态学立场出发进行生态解读的作品屈指可数,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生态文学创作日趋繁荣,但表现生态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电视专题片等文艺作品也只是散见于文坛。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创作,以及分析解读现有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在文学的整体研究中还相当滞后,与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不同步。因此,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应该肩负起推动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发展的重要责任。

以“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为核心理念的蒙古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受其影响,内蒙古的文学也是如此。独特的地域自然条件和民族信仰催生了内蒙古文学艺术家的生态创作,使他们的创作进入到诗意栖居与美好生存的现实关怀。20世纪60年代云照光编剧的故事影片《鄂尔多斯风暴》、70年代扎拉嘎胡创作的长篇小说《嘎达梅林传奇》,分别是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民族英雄席尼拉玛和嘎达梅林领导的鄂尔多斯“独贵龙”运动和哲理木草原牧民反抗王爷与封建军阀相勾结垦荒种地、破坏草原为题材的作品,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一辈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敖德斯尔等创作的小说,纳·赛朝克图、巴·布林贝赫、贾漫、周雨明等创作的诗歌,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保护牧区草场的问题。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当代草原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平衡问题突显出来,一批反映生态的作品也应运而生,如乌热尔图、满都麦的小说,宁才导演的故事影片,尚贵荣的散文等,都深刻反映了生态破坏造成的灾难,深情呼唤人们保护大自然。肖亦农、布仁巴雅尔、萨仁托娅分别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等,则反映了一批绿色人物创造的真实的绿色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绿色壮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当今多样化的写作中,这些作家已经成为中国生态写作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并已真正地进入了理性的思考状态,形象化地把这种对于生态环境的忧患流注于笔端,而且相当一部分作品的思想性是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对此,内蒙古的文学批评不能漠视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变化而固守旧有的文学批评模式,也要发出自己独特的引人注目的声音,为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批评注入民族性、地区性的元素与资源,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猜你喜欢
批评生态文明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40:2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29:28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罚”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