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生 谭晓燕
A-T皮瓣在头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唐冬生 谭晓燕
在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由于色素痣、瘢痕、肿瘤切除或外伤等引起的头面部皮肤缺损较为常见,对于该类缺损的修复,不仅要保证伤口的良好闭合,还需保证创面愈合后良好的外观及对周围组织或供区产生较小的影响。A-T皮瓣是一种双侧推进皮瓣,用于修复类似三角形的皮肤组织缺损,在头面部尤其是睑缘、唇缘、头皮等处的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1]。近年来,我院共采用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2013年我院共采用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48岁,平均31.6岁。其中面部痣15例,瘢痕6例,外伤4例。皮肤缺损均为类三角形形态,直径2~4cm。
1.2 手术方法 于皮肤缺损处适当修整成类三角形,沿三角形缺损的底边向两侧延长,潜行分离皮下形成两侧皮瓣,两侧皮瓣相向推进闭合缺损(图1a)。皮瓣推进后,由于在皮瓣两边切口不等长容易形成“猫耳朵”,可辅助各切除一个Burrow角加以纠正(图1b)。
图1 皮瓣设计
1.3 结果 术后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15例术后外观恢复良好,瘢痕不明显,患者自觉效果满意;1例术后周围组织有一定牵拉影响外形;1例术后创面愈合欠佳,为头皮处皮肤缺损,经积极换药后创面最终愈合。
例1 女,23岁。因车祸外伤致左上睑内侧皮肤缺损,缺损呈近似三角形,底边长约2cm,两侧边长约2.5cm(图2a)。修整伤口周围皮肤,去除坏死组织后,以缺损底边外侧沿上睑缘向外侧延长至近外眦处,内侧底边沿上睑缘适当延长至内眦处,皮下潜行分离两侧皮瓣完全后,相向推进闭合伤口(图2b)。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年随访患者,缺损修复良好,皮肤色泽与周围组织相同,无明显皮肤牵拉及退缩,瘢痕不明显,效果良好(图3)。
例2 女,16岁。先天性右下唇色素痣,缺损近似椭圆形,大小约2.5cm×1.5cm(图4a)。沿色素痣轮廓设计切除范围,使其形成一近似三角形缺损,其底边位于下唇缘,三角形尖对向颏部,顺底边沿下唇唇缘延长切口,形成A-T皮瓣,潜行皮下分离两侧皮瓣后拉拢缝合(图4b)。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年随访患者,下唇外形无明显牵拉,瘢痕不明显,效果良好(图4c)。
图2 例1患者左上睑内侧皮肤缺损修复前后
图3 例1患者术后1年随访情况
在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面部皮肤缺损,必须及时予以闭合创面,否则会产生创面的畸形或慢性感染。目前,闭合创面所能选择的方式包括直接缝合、游离皮片移植、局部皮瓣、游离皮瓣等。对于创面的覆盖而言,其基本原则即先易后难,先简后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创面修复。
对于头面部的创面,较小的缺损往往可以采用直接缝合的方式来修复,手术简单效果良好。但当缺损的宽度>2cm左右时,或者缺损较小,但即使切口两侧进行充分皮下游离,直接缝合仍由于张力较大,产生明显的术后瘢痕甚至愈合不良,或可致邻近器官组织移位变形。因此对于面积较小但又不易直接缝合的皮肤组织缺损,选择与缺损区皮肤颜色接近的临近组织进行修复,保证供区不遗留严重的继发畸形是其治疗原则[2]。而游离皮片或皮瓣的移植,对于缺损面积较大的创面覆盖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其皮肤来源于身体不同的部位,术后往往在色泽、质地、弹性等方面与周围组织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观美容[3]。因此,对于头面部中等面积(2~4cm左右)的缺损,邻近局部皮瓣的修复体现出其优势:与周围组织色泽质地一致,术后外观美容效果良好。
图4 例2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a:术前,b:术中,c:术后)
[1]邢新.皮瓣移植实例彩色图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6.
[2]陈江萍,宋建星,邢新,等.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2):1391-1392.
[3]邢新,郝岚,陈江萍.改良菱形皮瓣的临床应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11(5):239-240.
2013-11-06)
(本文编辑:欧阳卿)
310014 杭州整形医院整形美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