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煤田地质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地质学会
福建地理位置特殊,是资源小省。该报告依据大量的地质资料和信息,介绍了国内外煤田地质发展现状,分析了我省煤田地质特征和煤炭资源情况,重点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滑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和最新的“四下”(滑覆体下、推覆体下、火山岩下、红层下)找煤理论及其创新应用,介绍了一批重大煤炭勘查成果以及遥感、数字地质填图、地面物探技术、深部钻探、数字测井及测试方法等,研究了我省深部煤炭资源潜力,同时,进一步厘清了我省煤田地质学科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向。
煤田地质 学科 理论创新 关键技术 资源潜力 发展方向
能源是经济的命脉,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未来,即使煤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作为第一能源的地位在很长时期内将基本不会改变。
福建地理位置特殊,是资源小省,也是我国南方贫煤少油省份,有一定的规模和厚度的煤矿(井田)经勘查后都会得到开发利用。但省内煤炭使用较单一,主要是电力、冶金、建材和家庭燃煤用,加工工业落后。“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每年煤炭消费增长约5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15年煤炭的需求量将达到7000万吨以上,其中每年超过3000万吨由省外调入。
本报告依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福建省地质学会、福建省煤炭学会、福建省地质勘查开发局及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和信息,综合研究了国内外煤田地质发展现状、福建省煤田地质特征、赋存规律,并重点分析了一批重大勘查成果、“四下”找煤、滑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理论以及遥感、数字地质填图、V8地面物探技术、深部钻探、数字测井及测试方法等,同时,分析研究我省煤炭资源潜力,进一步厘清了我省煤田地质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方向。
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含煤岩系、煤盆地以及煤中共伴生矿产的物质成分、成因、性质及其分布规律,并为煤炭资源的找寻、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的应用型基础学科。
2.1.1最新进展与主要动向
2.1.1.1 成煤系统分析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对不同地质阶段、不同聚煤区和不同沉积盆地的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成煤系统分析与建立成煤系统模型不仅将煤的形成、煤质及其环境效应和煤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评价提供了系统理论基础。
2.1.1.2 深层煤矿床赋存规律与探测体系
经过50多年的大规模开发,我国一批大型煤矿区的浅部资源已经枯竭。到2020年,40%的国有重点煤矿和60%的地方国有煤矿将因浅部煤炭资源枯竭而面临关闭。由于深部与浅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勘查和开采环境存在重大差异,煤田地质研究重点转移到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技术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上。
2.1.1.3 煤田综合勘查体系与煤矿开采地质保障系统
煤田地质长期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查方法,保证浅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需要。如今高速发展的煤炭工业,要求提供更多信息,要求改变单一的依靠钻探勘查模式,发挥各类勘探技术手段的技术特长,建立综合的勘探技术体系。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严重;近几年在煤矿突水机理、保水采煤技术、煤层含水层注浆改造和水情监测等方面取得进展。
计算机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已广泛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地质勘探模型;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矿井多元信息,与预报分析结合,是煤矿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的地质保障。
由于福建省地质构造极其复杂,20世纪60年代以前,福建省煤系地层一直没有弄清。70年代,经我省煤田地质工作者将早二叠世含煤地层统一划分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省内曾分别称龙岩组,加福组),且将童子岩组又细分成三个段、五个亚段,建立了6个生物化石组合及12个标志层,确立了矿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并予以统一编号。
80年代,福建煤田勘探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地层、构造问题,提出了“地层是基础,构造是关健”。同时,随着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发现煤系地层中广泛发育的“缓倾角断裂”,造成了煤系或煤层的重复或缺失。《南方九省构造体系对煤系沉积分布的控制作用及煤田预测》、《福建省龙永煤田区域构造特征龙岩组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找煤预测》、《福建省闽西南二叠纪含煤区缓倾角断裂构造研究》、《福建省含煤区推覆、滑脱构造及找煤预测》、《福建省早二叠世煤系主要可采煤层煤岩系研究》、《福建省下二叠统童子岩组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和找煤方向研究》、《福建省煤炭资源管理系统》、《计算机煤田地质作图系统》等专题研究,对指导找煤产生深远的影响。
90年代,又开展《中国东部煤田推覆、滑脱构造与找煤研究》,《华南二叠纪盆地特征及聚煤规律》课题研究,系统总结了南方聚煤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及其构造格架发生规律与找煤研究。在开展煤炭地质勘查与科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三次煤炭资源预测工作。
21世纪以来,开展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福建省二叠纪含煤远景区分析及找煤预测》、《中国南方贫煤省区煤炭资源赋煤规律及开发潜力研究》、《福建缺煤省基于滑脱构造理论的深部煤炭资源研究》、《福建省龙岩煤田勘查技术示范和科研基地建设研究》等项目,不断丰富了煤田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
随着能源需求日益扩大,国家、省财政资金加大投入,社会资金大量流入矿业,一轮找矿热潮持续至今;我省颁布了实施《福建省省级煤炭资源勘查专项规划》,设置了7个省级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区。省财政设立专项地勘资金,把煤炭作为重点勘查矿种。同时,各地勘单位申报由中央财政设立的专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保证了煤炭勘查工作的持续发展。
福建省含煤地层有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上三叠统大坑组、文宾山组或焦坑组,其中以下二叠统童子岩组含煤性最好,含煤面积4116km2,其次为上三叠统大坑组或焦坑组,含煤面积615 km2,上二叠统翠屏山组在西含煤带、佛昙群的褐煤在明溪等地仅有零星可采煤层分布。含煤地层的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分布于闽中断拗中段至南段的尤溪、德化、永春、安溪、华安等地。岩性主要有细砂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煤、炭质泥岩等。根据其含煤性划分了三个段,一、三段含煤,二段不含煤。根据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划分了呈北东向展布的东、中、西三条含煤带:以漳平永福—尤溪、古田后洋一线以东为东含煤带,以天湖山矿区为例,含煤多达113层,可采煤层总厚度达15米。中含煤带东侧与东含煤带毗邻,以大田上京、永安加福、龙岩新罗区和永定境内煤矿为代表,含煤最多达69层,可采煤层总厚度25米。西含煤带,包括将乐、宁化、清流,武平等矿区,只有三段含煤,可采煤层1~6层,可采总厚度1.10~4.52米。
煤质方面:除龙岩北部及坑柄的三段煤层有二号无烟煤外,本组煤类一般均为低—特低硫、低—特低磷、中灰、高熔灰分、中高发热量无烟煤。
3.2.1大坑组
仅分布于漳平大坑—鲤鱼几个小盆地内,总含煤面积131km2,厚度242~684米。
下段:厚120~488米,含煤4~11层,可采1~6层,平均可采总厚度过2.23米,最厚达5.92米,多数属简单结构煤层。
上段:厚122~196米,含1~2层不稳定薄煤层,厚0~1.15米。
3.2.2上三叠统焦坑组
主要分布于闽北地区浦城、松溪、建瓯、武夷山、泰宁等地,含煤面积399km2,分上下两个岩性段:
下段:厚0~392米,一般厚160米,岩性以角砾岩、砾岩、中粗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炭质泥岩、煤层和火山喷出岩。
上段:厚26~290米,一般125米,岩性以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炭质泥岩、煤层和火山碎屑岩。
焦坑组含煤最多达20余层,其中可采煤1~4层,可采总厚1.6~20.7米,稳定性差、结构复杂。
据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截至2012年底,全省煤炭总资源储量1147772.99千吨,储量174295.12千吨,占煤炭总资源储量的15.18%;基础储量429070.61千吨,占煤炭总资源储量的37.38%;资源量718702.38千吨,占煤炭总资源储量的62.62%。福建省煤炭主要分布在龙岩市、三明市。
福建境内经过几十年的勘查工作,裸露、半隐覆煤系地层基本勘探完毕,已发现的煤矿床无不是隐伏—半隐伏矿床。如何突破找矿“瓶颈”,开拓第二找矿空间,“攻深找盲”成为当务之急。
加强深部隐伏煤炭矿产预测基础研究,一是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二叠纪聚煤盆地层序格架,加强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成煤模式研究,开展古构造、古气候、古植物、古环境和聚煤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同生断层、同生构造的识别。
闽西南坳陷区进一步滑脱构造、逆冲覆构造对煤系、煤层的控制关系研究,指导找矿突破。福建省逆冲推覆构造发育,部分地区已证实在古老的变质岩下存在二叠系煤系地层。但这些地层的分布情况并不明朗,同时闽西北地区广泛出露的元古代变质岩下、龙岩煤田西部是否存在古生代煤系地层有待进一步证实。
“四下”是指推覆体盖层下、火山岩盖层下、白垩纪“红层”盖层下及滑覆体下找煤。
4.3.1侏罗纪火山岩下找煤突破
福建省东部大部分区域为晚侏罗纪火山岩所覆盖。根据成煤特点及赋煤规律,在天湖山矿区西部、北东部延伸方向都应该有煤系分布,在东部条带深部赋存有二叠系童子岩组一、三段煤层。晚侏罗纪火山岩下陆续找到煤矿,如含春北矿区、新村西矿区,漳平吕凤矿区。
4.3.2白垩纪“红层”下找煤突破
福建省在含煤区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白垩纪红色盆地,大多为构造断陷盆地,红色盖层厚度大。在龙岩捷步红色盆地划定浅部盖层区,找到了仁盘、红林坪煤矿。
4.3.3推覆体下找煤突破
在龙岩王庄矿区曾经在基底老地层下发现煤系地层,首开了推覆体下找煤的先例;依据大田广平一带的推覆构造研究,在推覆体下发现水井坑煤矿。
4.3.4滑覆体(三叠系溪口组盖层)下找煤突破
由于溪口组盖层普遍存在滑脱构造,盖层厚度被拆离而变薄,据所处不同构造位置可找到较浅的煤层。如永定东门地、悠远矿区,在深部(最深达1500余米)发现煤层,其中东门地矿区已提交资源量6500余万吨。
福建多山,山区地形起伏大,且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地质构造复杂,对深部的探测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找矿的效果,对此,建立煤隐伏矿床的勘查模型十分必要。
针对隐伏区下深部找煤的特点,大力开展深部找煤关键技术研究。地质填图从传统的野外手工地质填图到数字地质填图转变;地面物探从传统的直流电法到可控源大地音频测深法(俗称“V8”)转变;测井从传统模拟测井到现代数字测井转变;钻探从传统的“老工法”到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工艺转变(钻探深度施工能力从以往的1000米延伸到2000米);测试技术从单一的煤质测试到煤与煤的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全方位测试技术转变;地质报告编制从传统的以人工为主到数字一体化技术转变。同时,在条件适宜地区开展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福建煤田地质局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复杂构造环境下的深部找煤理论和核心勘查技术,即:以“四下”找煤理论为基础,以遥感地质、数字地质填图、高精度地面物探技术、快速精准的“绳钻”工艺、数字测井技术、现代测试技术、地质报告编制计算机化技术等为核心的勘查技术组合。
多年来,坚持地质先行,紧紧围绕“四下找煤”,运用沉积模式、滑脱构造、推覆构造等理论重新进行煤田、远景区预测,并运用三维地质填图技术进行煤田地质测绘。
受到区内高植被及风化层覆盖、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的影响,遥感技术手段信息提取在区内受到极大影响且效果较差。
遥感地质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谱特征。②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遥感图像上的判别特征。③地质遥感图像的光学及电子光学处理和图像及有关数据的数字处理和分析。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地质矿区产资源勘查及环境、工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地面物探拥有普通电法、高密度电法、激发激化、时间和频率域瞬变电磁、普通磁力、高精度质子磁力、重力仪、V8、城市管线、地质雷达等仪器装备,具有多方法多手段综合物探勘察能力。V8网络化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先后投入到十几个矿区开展工作,在省专项和全国危机矿山深部等大型矿产勘查方面实现了突破。
复杂山区地形条件下,V8仪器接收、发射参数的选择,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匹配及稳定性实现问题,V8野外发射信号强度的控制,提高信噪比的方法研究。重点研究了CSAMT法对童子岩组煤系地层的物性反映特征,与上覆老地层、沉积岩、火成岩间的物性差异,建立了老地层、火成岩盖层与下伏童子岩组煤系地层的物性剖面,为福建省隐伏煤矿区找煤确定了CSAMT法研究基础。
近年来,先后开展深部找矿、斜孔施工、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等钻探科研、技术革新,推广应用XY-6B型深孔钻机、S95A、S75A加强型钻具、新型冲洗液及其配套技术,钻探施工能力由深孔1000米提高到2000米。先后在省内东门地、红林坪、悠远等矿区进行钻探施工。
5.5.1金刚石钻进绳索取芯技术
从1985年开始,开展“金刚石钻进绳索取芯”钻探工艺技术的应用试验和推广工作。
5.5.2冲洗液技术的改进和应用
钻探冲洗液(俗称“泥浆”)在钻探施工中的作用,被喻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对钻探的安全、效率、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索“无固相泥浆”配方和钻进方法,成功研制开发出适合福建煤田地层和绳钻工艺的“无固相泥浆”配方和使用方法。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煤田地质数字测井技术,并逐步代替模拟测井技术。研制成功PSJ-1型测井数字采集记录仪。由于使用了这套数字采集记录仪,延长了测井仪主机服务年限,降低事故率,填补了当时国内还没有与“绳钻”小口径钻孔配套的数字测井仪的空白。2004年,自主开发了数字测井成图系统。数字测井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测试参数,在模拟测井人工分层、定厚的基础上,发展为岩芯全孔解释、自动分层以及煤岩成分、地层产状、岩石硬度等各种物理参数的自动计算。
煤质化验和岩矿测试鉴定工作基本沿用传统技术和方法。1992年开始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测试技术,2001年引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用于化验测试,进一步提高了化验测试的精度。
煤炭质量最主要的指标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和发热量等几个指标。量热仪、温度控制仪、工业分析仪、煤灰熔融性测定仪等利用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将经典试验方法中由人工进行的温度测量、试验过程控制、图像观测、数据计录和结果计算等都实现自动化。
自动测硫仪、自动元素(C.H.N)分析仪、氟、氯测定仪等利用红外吸收、电解、离子选择性电极、库仑滴定、电位滴定等原理,测定煤样燃烧后元素转化产物,从而测得煤中的相关元素含量,替代繁琐、费时的化学方法。
1991年以前,地质报告的编制都是靠手工操作,工作效率非常低。研究开发了全国煤田地质系统第一个煤田地质微机作图软件包,之后又陆续引进和使用全国更为先进的地质软件系统和相应成图设备,完全实现地质报告软件化。
理论上,龙岩含煤区位于闽西南大型坳陷盆地的中部,根据沉积特征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分布很广,赋煤最多。
6.1.1老矿山深部找煤
过去,由于地质认识问题,一般勘探揭示童子岩组煤系地层基底栖霞组灰岩,就认为勘探价值不大,一般也就停孔了。现在据一些老矿区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研究,发现存在逆冲推覆构造,栖霞组灰岩可能逆冲于煤系地层之上,本区深部赋煤。
龙岩含煤区内大面积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翠屏山组、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叠统溪口组等连续沉积地层。部分地带可能类似东门地矿区,由于区内滑动构造较发育,浅部众多已开采且接近闭坑的煤矿之下之深部受滑动构造影响可能赋存有较大的童子岩组及可采煤层,有大量煤炭资源,如龙岩煤矿区富岭煤矿区、瓦窑坪煤矿区。
6.1.2龙岩煤矿山外围西部老地层下找煤
在龙岩含煤区,中部、西部童子岩组煤系与其下伏石炭系至下二叠文笔山组地层之间,煤系与其上覆盖层之间常发育有逆冲推覆构造。区内推覆构造发育相当广泛,如永定隔溪—龙岩白沙推覆带,沿北北东向断续延伸达70km。断层面向东倾,无疑是由东向西的逆冲—推覆,文笔山组地层逆冲于煤系地层之上。因此,在龙岩煤矿山外围西部老地层下有一定煤炭资源前景。
6.1.3红层、火山岩巨厚盖层下深部找煤
由于滑动构造存在,龙岩含煤区白垩系红层、侏罗系火山岩盖层掩盖下的煤系地层变浅,且由于这些地层的“屏蔽”作用,其深部童子岩组煤系地层部分大范围重复,保存会较为完整,其中深部蕴藏有煤炭资源。
三明区内以中部的大田煤矿区含煤性较好,总体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发育,煤系地层受后期构造破坏后,支离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断块。
6.2.1西部含煤条带找煤
清流煤矿外围石炭系—前寒武系地层之下。该区为西部条带中段的主要煤产地,地表裸露和半裸露区已基本勘探完毕,采用CSAMT法,反映存在大面积低阻层;存在穿过泥盆系地层之后,见到童子岩组三段含煤地层。
将乐煤矿区外围侏罗系梨山组地层之下。近年来的将乐煤矿区外围勘查表明,该区侏罗系梨山组地层一般与二叠系地层呈“超覆”关系,中间缺失三叠系地层,导致煤系地层赋存变浅,具备深部找煤前景。
6.2.2中部含煤条带找煤
永安含煤区外围石炭系—前寒武系地层之下。该区为三明市的主要煤产地之一,勘查程度较高,开发程度较高,已勘探区域基本建井,可供建井的矿区已经没有。本区构造以推覆构造为主,整装勘查区之永安小磉矿区已经证实石炭系—前寒武系地层之下存在童子岩组含煤地层,本区三段地层含煤性较好,一段含煤性较差,大面积的石炭系—前寒武系地层之下是寻找童子岩组含煤地层主要区域。
永安至连城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岩系之下。该区存在火山喷发盆地,北部为连城县赖源煤矿,南部为漳平市圆筜煤矿,位于盆地边缘部,出露三叠—二叠系地层,由边缘向中心可逐步勘查。
大田含煤区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及上元古界麻源群地层之下。本区经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东西坑矿区及苏桥矿区、元沙矿区证实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及上元古界麻源群地层为推覆体;推覆体之下的煤系地层构造较复杂,保留的煤系地层厚度厚薄不一。
大田含煤区上京煤矿区溪口组地层之下。上京煤矿区外围存在大面积三叠系溪口组地层,已勘查的矿区表面三叠系溪口组与下伏的煤系地层之间存在缺层型滑脱断层,煤系地层埋藏变浅,有利于勘查。
6.2.3东部含煤条带
尤溪七官场—十字隔煤矿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岩系地层之下,南园组火山岩系地层之下存在含煤地层。
6.3.1福建省永春县煤矿区。矿区东部为天湖山煤矿区,位于闽西南拗陷的东条带,矿区内的含煤岩系为二叠系童子岩组,隐伏于侏罗系火山岩以及三叠系溪口组、二叠系翠屏山组之下,矿区深部赋存有一定面积煤系。
6.3.2福建省安溪县煤矿区。矿区位于安溪县城正西,矿区内的含煤岩系为三叠系上统大坑组,出露于矿区东部岭头山燕子尖、白荇、岭头一带,呈近南北走向,带状分布。矿区内三叠系上统大坑组地层保存较为完整,预测有一定煤炭资源量。
地质找煤工作部署,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理部署,稳步实施。立足我省地质工作程度高的优势,加强基础地质、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创新研究,创新和推广一批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引进重要物探仪器、分析仪器和深孔钻探设备,进一步降低地质勘查技术装备对外依存度。完善星-空-地探测技术体系,建立已知矿区深部2000米以内煤炭勘查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地质找矿科技整体上一个台阶,同时大力实施成煤理论和勘查技术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具有高理论水平的野外地质找矿人才。
开展武夷成矿带煤炭赋存规律研究及隐伏找煤研究,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指导深部找矿;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方法,开展推覆构造、滑脱构造下找煤勘查方法技术的实验研究;对优选的找矿靶区进行深部钻探验证,总结经验。
福建省东部大面积、大厚度火山岩覆盖区下、福建西部广泛发育的推覆、滑脱构造下地质体的探测、识别,关系到福建省区域构造格局的认识和深部找矿重大问题,急需进行深部地质探测技术、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并提供支撑。
研究不同聚煤区不同聚煤期的层序地层样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各聚煤区的基于层序地层格架模式,为各聚煤区的找煤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尤其是深部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深部煤炭资源与浅部煤炭资源形成的大的构造背景相同,但深部资源在不同期次的构造变动的时间、类型、样式、强度等方面与浅部不一致,构造作用对深部煤炭资源的控制有其自身特性。因此,需要对闽西南沉积盆地的动态构造演化、区域构造环境、总体构造特征进行重新认识。
在详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煤系变形控制因素的基础上,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方面对控煤构造样式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如福建三叠系溪口组下滑脱构造对深部煤炭资源埋深的影响;针对各类控煤构造样式提出找煤勘查模式,为煤炭地质勘查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在勘查至煤矿开采的全过程中加强构造评价工作,重点开发高精度勘查技术,包括三维地质模型、成像测井技术等;完善矿井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系统。
7.6.1加强领导,发挥有关部门的指导作用。在省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发改委、科技部和地矿局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开放、可持续的地质找矿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开展地质找矿重大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研讨,开展找矿突破关键方法技术的大培训、大推广和大示范。
7.6.2设立专项,加强对煤田地质研究的投入。我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年~2020年)把煤炭列为重点勘查矿种及突破目标,但煤炭资源基础地质和勘查技术研究投入不足,与煤炭在我省能源中的主导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应增加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重大专项对煤地质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
7.6.3重视专门人才与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地质找矿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工作,科技人才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要重点抓好高层次帅才和野外地质找矿一线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
7.6.4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创新机制,联合科研院所、大学以及相关单位和有关企业力量,建立地质勘查技术研发联盟。实现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科研院所(校)进行技术研发,相关仪器生产企业对技术进行生产和转化,形成有利于技术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省国土资源厅管理部门要支持福建省龙岩煤田科研基地建设、安溪煤矿—福建泉州野外观测基地建设。
7.6.5加强交流,深化国内外煤田界科技合作。充分利用省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省地质找矿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地质找矿科技交流与合作。
[1] 张泓,张群,曹代勇, 等.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地球科学进展,2010(4): 343-352.
[2] 曹代勇, 王佟,等. 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煤炭地质,2008: (10): 1-6.
[3] 彭苏萍. 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开发地质评价研究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J]. 煤, 2008(2): 1-11.
[4] 田山岗, 等.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M].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13.
[5] 王仁山, 施志强, 等. 福建省二叠纪含煤远景区分析及找煤预测. 内部资料,2008.
课题组成员:
1.王仁山,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煤田地质与勘探、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2.施志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与勘探工作。
3.袁宁,教授级高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与勘探工作。
4.黄昌旗,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