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引领课外阅读存在的三个严重问题

2014-04-11 10:57海之韵
求知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读后感写作文写作能力

海之韵

一是写读后感成为硬性的任务。

写读后感好不好呢,当然好,看完了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意味着所读之书被更好地消化了。但这样的前提是自主。被逼写读过感,就和逼人说话一样,这样的强制不仅是不必要的,后果也是不好的,使得阅读和写作都成为外在压力之下的活动,损害内生性的兴趣。不仅如此,也是在事实上培养敷衍的学习态度,学生最后写不出来,只好东拼西凑了事。 硬性地作为任务来布置,要求学生写,最根本的谬误在于,不懂得写作能力是慢慢涵蕴出来的,绝不是这样催逼出来的。我记得王小波的哥哥写过一篇回忆王小波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个眼光我们中小学老师也该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考虑。

二是要求孩子在阅读时积累好词好句。

有的老师是要求孩子在好词好句下划线,背诵,目的是为了写作文时用上。对写作稍有理解的人,不难明白这样做是多么浅陋无知。文采并非是一个自足的概念,它是在内涵足具的同时,对文字表达的一种评价,文字词汇的使用永远需要服务于思想的表达,离开了内在的思想,所用的词汇再好,没有意义。而对于内涵的呈现来说,无论是叙事、绘态、抒情、议论,我认为首要需要培养的是行文的清晰,把想表达的表达清楚。没有这些基本功做底,就是通篇好词好句,也算不上好文章,相反,给人华而不实的造作之感,这是恶劣文风的一种。

其实词汇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恰当。最涵咏的诗也是最质朴的诗,所用之词都很平常,但是放在一起就觉得独具匠心。“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难道不是吗?句句平凡的表达,但苍凉当中的温暖、孤单中的真情、旅途中的安顿,被书写得淋漓尽致,引发心灵深处的共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平凡的“绿”字,就把春天来了草木转眼蓬勃一扫萧索的景象给写活了。词汇的丰富倒是该注意的,但凡事欲得其中,必取法乎上,丰富的词汇量也是阅读中自然形成的,所以首先还是阅读的浸入,词汇的积累则是副产品,是末节。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最基本的有三点。

(1)要有思考。思考的状态既是文章写好的基础,反过来,也通过不断地写得以保持。

(2)心智视界的扩宽。这里强调的就是阅读了,写作是需要原材料的,心中装有云雨,手下自有雷鸣。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广泛深入的课外阅读之上的,仅仅一本语文教科书的学习,脑袋里空空如也,会写出什么好文章呢?

我是亲眼看到一些学生,本身的资质还是不错的,但就是因为机缘和条件的缺失,课外阅读太少,原有的写作天资也被埋没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不应抱着写好文字这样的功利目的,阅读它们对写作的功用已经是副产品了,内在的兴趣最珍贵。这一点后边还要再说。

(3)个人生命体验的开启。我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写作的冲动可能就源于某种生命体验,堆积于心,不吐不快,像经历一个发酵的过程。不是有了一些体验之后就急于写了,有些生命的经历也需要回眸去看,然后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时候的写,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写字本身也成为一种心灵秩序的整理,获得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虽然阅历不多,但他们也是有生命体验的,而且因为没有经过太多的污染和异化,尚还保持着原始的明敏,体验可能更灵动和鲜活。这些体验需要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

这三点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没有个人生命体验的开启,文字免不了空洞无物,看着不会入心,就像一个人你看不到他的性情一样。没有思考的状态和思想视界的拓宽,文字思性的一面就受影响,最后流为一种个人呓语,一种小散文模式,一种小情感的抒发。看一两篇还可,多了就腻了,因为所有文字似曾相识,是一种不断地重复。好的文字一定是那种立足于自我体验,但又能被广泛分享的东西,这意味着基于个人体验的言说中又蕴藏着一种博大。除了天赋之外,这种博大的品质可以通过思考以及较宽的一个思想视野来部分地获得。这些写作的要义和精神,应该在孩子初学写作时,就让其领悟,免得其走邪路。邪路是什么呢?酸文假醋、空洞无物、平庸烂俗、矫饰滑腻。

三是文学方面的多,社会科学方面少。

从青少年年龄的特点看,确实对文学更可能亲近。但这不意味着社科类的读物就不该在课外阅读占有一席之地。青少年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网络时代,潮水般涌来的各种信息也使得孩子们一开始就置身于一个丰富驳杂开放的社会中,必须有相关的课外阅读才能发展他们的理性思辨能力,引领他们关注时代和社会。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块有一个十分浅薄的认识,即有意无意地把课外阅读当做锻炼学生写作文的手段,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心智发展、性灵化育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课外阅读价值的理解十分褊狭,当然也就不可能在书目推荐上,表现出智识的水准了。

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本的原因,并非在于应试,不要动不动就找应试这个借口了,再应试,那种每读一本书就要写读后感的愚蠢也不该有,那种在好词好句画线的急煎煎的功利也不该有。说白了,还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专业素养太差。有这些做法的老师,我不相信他们自己能写得一手好文字,也不相信他们有多么深广的阅读。在专业素养极差的情况下,他们的目光必然极为急功近利,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写作文,唯一的目标就是考试的分数。这样的急功急利,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败坏,从而也是对他们心灵的败坏。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后感写作文写作能力
写作文的烦恼
如何写读后感
小丁写作文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大闹天宫》读后感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