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影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期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微内容”环境下谣言生成的社会原因及其治理
张雁影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期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微博谣言传播缘于信息匮乏与不透明、民众社会看客心理以及娱乐心态,并与微博用户身份的虚拟性与可匿性、政府管理不力有密切关系,此外,宽松的微博准入环境也是微博谣言传播的催化剂。加大政府治理谣言力度、实行微博实名制认证、构建官方微博、开辟辟谣专区、推进网络空间法制化、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等是控制微博谣言传播的有效手段。
微博;谣言;生成机制
微内容传播,即以微博为代表的、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布信息,实现即时同步传播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注册人数已突破5亿,进入了一个“全民微博”的时代。微博传播速度快、范围大、渗透力强,呈现平民化、草根化的特征。在微博急速膨胀过程中,也出现了微博谣言滋生、信息失范带来民众恐慌等负面效应。一些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消息通过微博快速肆意蔓延,部分微博人的转发与讨论又助长了这些消息的快速传播。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网络的利与弊得到充分暴露。本文拟对微博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与治理谣言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微博谣言产生的社会环境
1. 民众对信息的关注度增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民众对于信息的知晓和选择的能力日益增强,对于社会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关注热度日益升温,大量的信息涌入民众视野,各类谣言层出不穷,民众的热情参与,不可避免地助推了谣言的广泛传播。部分微博谣言或涉及民众社会生活,或触及民众利益,因此触发了微博用户的大量讨论与转发,而谣言本身的真伪性却很少有人关注和验证。
2. 信息匮乏与不透明激化微博谣言传播
微博谣言源自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微博时代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它反映了民众的现实情况和情绪。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有社会矛盾,因此,民众对于社会反馈的很多信息非常敏感,如果社会信息不够公开透明、社会反馈不够及时有效,很容易引起民众的紧张情绪[1],当民众期待的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合理客观的信息反馈时,人们更容易相信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巨大的微博言论,导致微博谣言有了可乘之机。
3. 宽松的微博准入环境
微博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微博用户都成为了自媒体,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发送消息,能够及时的接收和转发信息,而这些流动的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这其中有的可能就是谣言,每一个传谣者都可以在一秒内发出信息,几秒后信息就会传遍微博,几十秒后微博在线用户就会广泛接收和转发,而微博管理平台和监管部门通常在微博谣言已经在微博泛滥之后,才采取删除、封号等一系列补救性措施。互联网的高效传播速度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开微博、微信的准入门槛设置是否过低?微博谣言的筛选与否决是否应该更加及时有效?
4.信息时代环境下的碎片化传播
网络信息的产生、发展、消亡具有快速消费的特点,层出不穷的消息使得民众的关注热情和兴趣很难在一个消息上停留过久,不断涌现的信息会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新消息往往会比旧消息更具有冲击力和爆炸性,因此信息的生命周期很短暂。微博信息,以140字为限制篇幅,一方面满足了民众快递知晓信息的愿望,同时很难完整准确的传递消息,当民众无法全面完整地获知事态发展时,难免会产生主观的推测和评论。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会导致解读信息的偏差,各种谣言也会因此而迅速传播和发展。
5. 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
微博是媒介手段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在微博环境下,每个用户被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群体、不同机构发布的各种信息包围,在微博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保持着与非微博用户、非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微博谣言作为反映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媒介手段,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腾讯、新浪等网络新媒体联合构建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二)微博谣言产生的社会心理
1. 微博用户的社会群体感和归属感缺失
每个人既作为个体独立存在,同时也作为社会人存在,社会属性反应在个体心理表现为渴望获得群体的接纳和认同,强调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存在价值。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但为了尽可能的趋向于社会群体的大众立场,形成一种社区认同感,个体表现为倾向于大众。微博中的社区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朋友圈与兴趣圈。朋友圈即微博用户个人的朋友,亲属或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是真实社交环境的网络化,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兴趣圈是由用户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的名人、热点、事件而聚集在一起的一个临时社交环境,往往大家因为某个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而聚集到一起,互相各不认识,个体可以随意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具有一定的隐藏性,言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很容易导致微博谣言的随意传播。
2. 微博用户身份具有虚拟性与可匿性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身份、形象、层次、特点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社会等级的存在也导致潜意识里将人们有所划分。微博未进行实名制认证之前,每一个微博账号的背后,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贫穷还是富有、美丽还是丑陋,都无从验证。因此微博的存在,为一些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讲话、地位较低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平台,他们可以随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会顾忌现实社会的嘲弄。由于相当比例的人对于微博信息的筛选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微博谣言的蛊惑,成为微博谣言的自发传播者。
3. 社会参与感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代人更加关注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微博平台上,当自己的观点获得微博用户的认可和赞扬时,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转发量和评论数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你的话题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程度。为了迎合他人的兴趣或关注,不少人难免会制造或传播一些可以博人眼球的言论和信息。
4. 社会看客心理以及娱乐心态
中国的现实社会具有看客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默认态度使得面对社会不公和暴力时,很多人选择了沉默和旁观。部分微博用户的冷漠态度是微博谣言蔓延的一大原因。很多人把谣言当作热闹看,甚至潜意识里希望谣言越传越离奇,话题越来越劲爆才好,这种追求娱乐心理促进了谣言的滋生与蔓延。
5. 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力
微博谣言滋生与发展,与政府相关部门在微博管理工作上有所欠缺有关。微博发展已进入第四个年头,而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约手段到今年下半年才出台,使得以往行政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
(一)政府加大对网络(微博)谣言的治理力度
1.宏观控制上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2014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一信息的发布表明国家进一步治理网络谣言、规范网络管理的决心和信心,也是依法治理微博谣言的依据。在治理微博谣言方面,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对网络(微博)进行规范管理;第二,完善和强化制度管理,建立严格的网络谣言防范、传播、治理问责追责制度。《规定》第五条指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2];第三,增加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政府治理微博谣言的能力。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切实了解群众的诉求,为群众着想,提高政府相关信息的透明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话语权,预防网络(微博)谣言的产生;第四,规范网络(微博)传播内容。《规定》第七条指出:“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2]。此条规定将自媒体传播内容进行了限定,将在法律层面使新闻谣言失去自然传播渠道。
2.管理手段上实行微博实名制认证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2]。推行微博实名制认证,是让用户在注册微博时需与身份证信息绑定,经过微博平台验证,信息属实后方能登陆微博。用户的真实信息由微博后台管理,而不会出现在用户的微博界面,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护用户的隐私,在充分尊重用户言论自由的权力下,对言论实行合理合法的约束和规范。
实名制认证可以采取手机绑定、工作单位认证等方式实现实名制。如,早在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公布实施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指出:“通过微博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内容,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账号”[3]北京市迈出了微博管理的新步伐,也是实名制认证的改革先锋。
3. 信息源上政府积极开通官方微博
微博谣言的传播,与政府没有及时有效的公布官方信息、导致民众猜疑和不安密切相关。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如果政府或集体失语,或在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环顾左右而言他,就容易丧失权威信息源作用,导致谣言蔓延时,公众往往并不关注官方说法,而把目光转移到一些意见领袖身上。《规定》第七条要求:“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共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2]。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都应该建立官方微博账号,并向民众公布,努力及时更新官方信息,民众若有疑问和建议的,可以通过发私信和留言的方式,向政府反馈舆情民意。需要相关具体单位督办的事件,也应通过相关单位的官方微博的形式告知对方,使民众能够透明清晰的看到事件的处理进展和结果。
官方微博的搭建,不应是官话套话发布地,而应该能真实客观地发布民众关注的热点事件,是权威辟谣的集散地,也是民众与政府实时沟通的桥梁。针对民众询问和反应的问题,热度高的事件应在官方微博上开辟回复专区集体回复,个体化事件应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例如,新浪微博就建立了由7名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的编辑组成的辟谣小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在重大事件发生时紧急进行信息的核实和处理,避免谣言的广泛传播。[4]
(二)积极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制化
现阶段,网络不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为此,应将遏制网络(微博)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治轨道,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规定》第八条指出:“即时通讯工具使用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讯工具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甚至关闭账号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2]
从法律法规的制约力度来看,2014年8月以前,我国虽有一些针对散布网络虚假信息行为的相应的法律条例,但都是比较宽泛的规定,对网络(微博)谣言散布者的处罚呈现个别化、行政化、随意性等特点。现在《规定》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纲领,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政府要完善和强化制度管理,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网络(微博)谣言防范、传播、治理问责追责制度,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罚力度,建立基于谣言社会危害程度的定罚或量刑机制[5],使微博谣言的制造者有所顾忌和收敛。其次,还要加大依法惩治力度,治理微博谣言,不仅要有法可依,还必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打击,对恶意制造微博谣言者,必须予以严惩;对较为严重的微博谣言事件,应当依法惩处相关人员。
(三)公民提高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抵制、消解网络谣言
1.民众要提高自身素养,正确看待微博谣言
要想净化网络环境,杜绝微博谣言,很大程度上需要民众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提高自查与分辨能力,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的自身媒体素养,自觉抵制谣言,传播正能量。对信息的真伪第一时间要有自己的判断,提高责任心与辨识力,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遇到一些来源不明的信息,应该去思考和求证,而不是跟风转发,做到不给造谣者以可乘之机,不给谣言以传播的机会。
2.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的概念中,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逻辑判断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最能接近信息、对事件关注度较高的人。意见领袖在信息的传送过程中,会对受众产生一种不自觉的主观影响,由于受众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得他们对意见领袖的认可度极高,意见领袖强大的号召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带来良好效果。例如,李开复在2013年微博名人堂中,以400多万的粉丝量位列第十名,他公开在微博中承认自己身患癌症,并呼吁社会关注癌症儿童,共同抗癌防癌,由于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他的“开复益起来”儿童组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有很多癌症儿童得到了各界的资助和治疗。李开复作为意见领袖的杰出代表,引导社会和舆论关注癌症儿童,给予儿童关爱和救治,他的精英话语权利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当民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失去耐心和信任时,会把关注焦点转移到具有领袖作用的用户身上,这些用户往往粉丝量大,具有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掌握较大的话语权,因此,当民众呼声或意见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时,意见领袖需要及时的起到引导舆论作用,将民众的意见汇总,在微博上反复倡导和呼吁。意见领袖对于信息的真假辨识能力和筛选能力往往要高于一般人,因此,面对微博谣言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求证和核实,并公开抵制谣言的传播,拒绝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微博社区中有不同的意见领袖,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无法精通所有知识,当面对一些模糊性或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时,他们很难做出精准的判断,容易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微博的认证系统和传播活动中的名人效应,会降低接受者对谣言的警惕心理,民众往往会产生认证用户和名人的话语都是具有权威性的错觉,因此,一旦拥有众多的粉丝和社会关注度,这些人就成为了微博社区中的意见领袖,他们更应注重信息的来源真实性,成为辟谣先锋而非传谣人。
3.谣言中的当事人应及时主动辟谣
微博谣言的传播一般会经历谣言传播初期、传播高潮期、传播辟谣期和传播消亡期四个时期。以2013年底微博热议的王菲要出家事件为例。微博谣言的传播初期是因为微博爆出王菲与李亚鹏离婚,去向成迷,因其一直信奉佛教,家中常年供奉佛像,所以微博网民认为王菲离婚是看破红尘,离婚是要出家的前奏;谣言的高潮期是微博网民纷纷扒出王菲近年来的言行举止和出席公开场合的讲话,认为王菲出家势在必行,微博上又有所谓“知情人”爆料王菲已将两个女儿的生活学习安排妥当,没有后顾之忧,正当微博上对于事情真相进行热议的时候,西藏僧侣爆料王菲将出家萨迦寺,微博贴出王菲与住持会面的照片,舆论一片哗然。正当谣言呈愈演愈烈之势时,王菲主动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婚是自己要离的,不会出家,主动的辟谣行为让谣言瞬间不攻自破,自此关于王菲要出家的谣言偃旗息鼓。
总体来看,微博谣言传播是建立在无人辟谣和众人参与的基础上,一旦有人公开辟谣,民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热度也就不复存在,微博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1] 尤龙,洪禺.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及传播效果分析[J]. 新闻爱好者,2012(20).
[2] 新华社.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时规定[EB/OL].2014-08-08.http://www.zgjx.cn.
[3] 刘瑞生,张宪春.全球视野下的微博发展及其管理[J]. 新闻与写作,2012(1).
[4] 全会,方彦蘅.微博谣言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 青年记者,2012(2).
[5] 王雯.我国网络谣言的形式及治理——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6).
[责任编辑李亚卓]
StudyonRumors’CommunicationMechanismamongMicroblogsandItsSocialGovernance
ZHANG Yan-y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1,China)
The rumors on microblogs spread rapidly at recent years, which is due to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and spectators’ entertainment attitude that is an inevitable social psychology and mentalit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because of the anonymous criticism by netizens who do not need identification confirmation. Moreover, there is ineffectiveness between governance and the web platform operation. Except from these, there is no strict criteria for microblog access which is also the reason for web rumors spreading rapidly. Therefor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real name sign-in system, set up official certification for mircoblogging and play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o stop microblog rumors spreading
microblog; rumor;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2014-07-24;
:2014-08-06
张雁影,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期刊编辑部编审,主要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新媒体传播。
G206
:A
:2095-770X(2014)06-0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