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由于现代化社会中学生接触古代文字、语言的机会日渐稀少,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如果仅从解释字面意思入手,则学生将很难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每一首诗的背后都蕴含一幅图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把“诗”和“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小学古诗教学铺设便捷之路。
关键词: 小学古诗教学 形象感染 诗画结合 诗中悟情
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和理之间。为适应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如何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呢?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于形象层面,而古诗往往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倘若仅从字面进行解释,他们可能对古诗文中所体现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都不能很好地领略。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新奇和美丽事物的特点,为每首古诗找到适宜的画面,比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可感的生活场景或画面、音乐的旋律等,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将“诗”与“画”相结合,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中。使学生在形象的感染中主动进行形象思维,感受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一、诗中有画
我国很多古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安石的《元日》等。教学此类古诗时,应很好地抓住其“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在教学前就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歌内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然后将所理解的用画笔描绘下来。学生的画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更有学生用笔画出漫天飞雪,营造出天寒地冻的景象。在这大雪纷飞的寒冬,只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在江中独钓。第一步,“画由诗中来”,当学生能呈现出画面时,对诗意自然也了然于胸。果然,在教学时,第二步,“由画入诗”就顺利达成: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图画用恰当的话语描绘出诗意。第三步,师做适当引申点拨即可,我在完成上两步后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前两句虽只字未提“雪”但是字字透露出冰天雪地的严寒,从而以景衬人,衬托出作者孤寂清高的性情。又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可抓住“学垂纶”和“摇招手”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他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这首诗既写形又传神。一个聚精会神钓鱼的儿童形象通过画面的传达,变得立体,学生通过画面亲自演一演,这个认真的儿童形象瞬间活灵活现凸显出来了,再深入理解诗歌自然水到渠成。
二、画中悟诗
当然,古诗也是因为作者被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吸引,有感而发,提起笔来,才创作出的千古佳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好诗都有情景交融的境界,所以我们要从画面中让学生感悟诗歌内容以引起共鸣。如程颢的《春日偶成》一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诗人用短短的十四个字将春游时映入眼帘的美丽图画勾勒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春游时愉悦轻松的心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这两句诗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联系春天自己看到的美景幻想诗句中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白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画面,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震撼。相信教学至此,学生受意境中形象的感染,如身历其境、亲闻其声,怎会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呢?这类融自然美与情感美为一体的诗文很多,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画中感悟诗歌的方法,让学生从画面中感悟诗歌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从诗中放眼未来
中国是诗的王国,自《诗经》年代开始,诗人辈出,诗歌如浩瀚的烟海,不仅吟诵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诗中之理细细品味,比比皆是。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诗中的画面,还要领略诗中优美的画面及其独有的意境和生活的哲理,还应注意学生语感这一语文素养的培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我们明白,诗歌教学中仍然要重视朗读教学。我们要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启蒙者,要学会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下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主编.对话与发现[M].语文学习,2002.10.
[2]孙建龙主编.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4]朱水根主编.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