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在新课程标准下,苏教版《数学选修4-4》中安排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它是对《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直线方程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为研究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途径.数学实践和学生体会表明:用直线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问题,有时更方便和简捷,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一、计算问题
利用直线参数方程x=x■+tcosαy=y■+tsinα(t为参数)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解决与距离、弦长、线段长、点的坐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直线l过点P(2,0),斜率为■,直线l和抛物线y■=2x相交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M,求:(1)|PM|;(2)M点的坐标.
解:(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依题意可得tanα=■,
∴sinα=■,cosα=■,
∴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2+■ty=■t(t为参数)(*).
∵直线l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2x中,整理得
8t■-15-50=0且Δ>0.设方程的两个根为t■,t■,∴t■+t■=■,t■t■=-■.
由于M为线段AB的中点,根据t的几何意义,得|PM|=|■| =■.
(2)∵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t■=■=■,将此值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
点M的坐标为x=2+■×■=■y=■×■=■,M(■,■)即为所求.
一般地,直线x=x■+tcosαy=y■+tsinα(t为参数)与曲线y=f(x)交于A,B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t■,则线段|AB|的中点M对应的参数t=■.
由t的几何意义得|PA|+|PB|=|t■|+|t■|=t■+t■=3■.
一般地,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用直线参数方程解题时,则有弦长为|t■-t■|;直线上的点P到两交点的距离和为|t■|+|t■|,距离涉及t的正负时要加以区分.
因为,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方程中含有三角函数cosα,sinα(α是直线的倾斜角),所以,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解决,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达到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解高考数学试题时也有用武之地.下面我们以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二、范围问题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求参数范围的方法众多,如何选择往往成为考生思考的难点.如果选择直线的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解,则比较简单.
例2(2008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第21题):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恒有|OA|■+|OB|■<|AB|■,求a的取值范围.
解:(Ⅰ)略,椭圆方程为■+■=1.
(Ⅱ)设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为x=1+tcosθy=tsinθ(t为参数),代入■+■=1得
(b■cos■θ+a■sin■θ)t■+2b■cosθt+b■-a■b■=0.
设上述方程的两根为t■,t■,由韦达定理知:
t■+t■=-■t■t■=■①
根据t的几何意义,不妨设|FA|=t■,则|FB|=-t■,|AB|=t■-t■,
又设A(1+t■cosθ,t■sinθ),B(1+t■cosθ,t■sinθ),
∵|OA|■+|OB|■<|AB|■恒成立,
∴(1+t■cosθ)■+(t■sinθ)■+(1+t■cosθ)■+(t■sinθ)■<(t■-t■)■,
化简得:1+(t■+t■)cosθ+t■t■<0,把①式代入得
1-■+■<0,
∴■<0,
显然有a■sin■θ-b■cos■θ+b■-a■b■<0,
即(a■+b■)sin■θ-a■b■<0,
∴■>sin■θ恒成立,
∵sinθ∈[0,1],
∴■>1,②
∵椭圆的一个焦点F(1,0),∴C=1,b■=a■-c■=a■-1③
在新课程标准下,苏教版《数学选修4-4》中安排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它是对《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直线方程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为研究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途径.数学实践和学生体会表明:用直线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问题,有时更方便和简捷,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一、计算问题
利用直线参数方程x=x■+tcosαy=y■+tsinα(t为参数)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解决与距离、弦长、线段长、点的坐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直线l过点P(2,0),斜率为■,直线l和抛物线y■=2x相交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M,求:(1)|PM|;(2)M点的坐标.
解:(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依题意可得tanα=■,
∴sinα=■,cosα=■,
∴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2+■ty=■t(t为参数)(*).
∵直线l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2x中,整理得
8t■-15-50=0且Δ>0.设方程的两个根为t■,t■,∴t■+t■=■,t■t■=-■.
由于M为线段AB的中点,根据t的几何意义,得|PM|=|■| =■.
(2)∵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t■=■=■,将此值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
点M的坐标为x=2+■×■=■y=■×■=■,M(■,■)即为所求.
一般地,直线x=x■+tcosαy=y■+tsinα(t为参数)与曲线y=f(x)交于A,B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t■,则线段|AB|的中点M对应的参数t=■.
由t的几何意义得|PA|+|PB|=|t■|+|t■|=t■+t■=3■.
一般地,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用直线参数方程解题时,则有弦长为|t■-t■|;直线上的点P到两交点的距离和为|t■|+|t■|,距离涉及t的正负时要加以区分.
因为,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方程中含有三角函数cosα,sinα(α是直线的倾斜角),所以,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解决,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达到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解高考数学试题时也有用武之地.下面我们以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二、范围问题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求参数范围的方法众多,如何选择往往成为考生思考的难点.如果选择直线的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解,则比较简单.
例2(2008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第21题):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恒有|OA|■+|OB|■<|AB|■,求a的取值范围.
解:(Ⅰ)略,椭圆方程为■+■=1.
(Ⅱ)设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为x=1+tcosθy=tsinθ(t为参数),代入■+■=1得
(b■cos■θ+a■sin■θ)t■+2b■cosθt+b■-a■b■=0.
设上述方程的两根为t■,t■,由韦达定理知:
t■+t■=-■t■t■=■①
根据t的几何意义,不妨设|FA|=t■,则|FB|=-t■,|AB|=t■-t■,
又设A(1+t■cosθ,t■sinθ),B(1+t■cosθ,t■sinθ),
∵|OA|■+|OB|■<|AB|■恒成立,
∴(1+t■cosθ)■+(t■sinθ)■+(1+t■cosθ)■+(t■sinθ)■<(t■-t■)■,
化简得:1+(t■+t■)cosθ+t■t■<0,把①式代入得
1-■+■<0,
∴■<0,
显然有a■sin■θ-b■cos■θ+b■-a■b■<0,
即(a■+b■)sin■θ-a■b■<0,
∴■>sin■θ恒成立,
∵sinθ∈[0,1],
∴■>1,②
∵椭圆的一个焦点F(1,0),∴C=1,b■=a■-c■=a■-1③
在新课程标准下,苏教版《数学选修4-4》中安排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它是对《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直线方程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为研究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途径.数学实践和学生体会表明:用直线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问题,有时更方便和简捷,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一、计算问题
利用直线参数方程x=x■+tcosαy=y■+tsinα(t为参数)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解决与距离、弦长、线段长、点的坐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直线l过点P(2,0),斜率为■,直线l和抛物线y■=2x相交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M,求:(1)|PM|;(2)M点的坐标.
解:(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依题意可得tanα=■,
∴sinα=■,cosα=■,
∴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2+■ty=■t(t为参数)(*).
∵直线l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2x中,整理得
8t■-15-50=0且Δ>0.设方程的两个根为t■,t■,∴t■+t■=■,t■t■=-■.
由于M为线段AB的中点,根据t的几何意义,得|PM|=|■| =■.
(2)∵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t■=■=■,将此值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
点M的坐标为x=2+■×■=■y=■×■=■,M(■,■)即为所求.
一般地,直线x=x■+tcosαy=y■+tsinα(t为参数)与曲线y=f(x)交于A,B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t■,则线段|AB|的中点M对应的参数t=■.
由t的几何意义得|PA|+|PB|=|t■|+|t■|=t■+t■=3■.
一般地,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用直线参数方程解题时,则有弦长为|t■-t■|;直线上的点P到两交点的距离和为|t■|+|t■|,距离涉及t的正负时要加以区分.
因为,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方程中含有三角函数cosα,sinα(α是直线的倾斜角),所以,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解决,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达到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解高考数学试题时也有用武之地.下面我们以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二、范围问题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求参数范围的方法众多,如何选择往往成为考生思考的难点.如果选择直线的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解,则比较简单.
例2(2008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第21题):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恒有|OA|■+|OB|■<|AB|■,求a的取值范围.
解:(Ⅰ)略,椭圆方程为■+■=1.
(Ⅱ)设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为x=1+tcosθy=tsinθ(t为参数),代入■+■=1得
(b■cos■θ+a■sin■θ)t■+2b■cosθt+b■-a■b■=0.
设上述方程的两根为t■,t■,由韦达定理知:
t■+t■=-■t■t■=■①
根据t的几何意义,不妨设|FA|=t■,则|FB|=-t■,|AB|=t■-t■,
又设A(1+t■cosθ,t■sinθ),B(1+t■cosθ,t■sinθ),
∵|OA|■+|OB|■<|AB|■恒成立,
∴(1+t■cosθ)■+(t■sinθ)■+(1+t■cosθ)■+(t■sinθ)■<(t■-t■)■,
化简得:1+(t■+t■)cosθ+t■t■<0,把①式代入得
1-■+■<0,
∴■<0,
显然有a■sin■θ-b■cos■θ+b■-a■b■<0,
即(a■+b■)sin■θ-a■b■<0,
∴■>sin■θ恒成立,
∵sinθ∈[0,1],
∴■>1,②
∵椭圆的一个焦点F(1,0),∴C=1,b■=a■-c■=a■-1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