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怀
德育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历史教师忽视德育教育的功能,将历史这样一门人文学科上成了如何得高分的技术课,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严重偏离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只有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更加重视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才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情操,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人格得到升华。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德育教育呢?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重视乡土教材,激发爱国热情
初中历史新课标提出: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认真落到实处。乡土史教学已成为实践历史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乡土历史资源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现实与存在,激发了他们的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亲切感和现实感,培养了他们的爱乡、爱国之情。古人云:“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澜语也。”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永远都是生动的教材。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紧密相连,由对家乡的热爱延伸至对祖国的热爱。
比如,泉州的乡土历史中就蕴涵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讲到“明清抗击外来侵略”一课,叙述了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打击荷兰殖民者、收服台湾的重要史实,我讲述了与戚继光一起在福建沿海并肩抗击倭寇的泉州人俞大猷事迹,补充了反映郑成功在泉州、厦门等地组织军事活动的图片、故事,还讲了泉州晋江人施琅统一台湾的史实。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对上几位泉州历史英雄人物有了较多了解,从而对故乡泉州产生了敬仰之情,自豪之感、爱乡之情也油然而生。又如讲到“赵州桥”的历史时,可详细介绍我国古代桥梁史上与赵州桥同负盛名的泉州洛阳桥和晋江安平桥的历史故事;讲到佛教传播,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时,可联系泉州的开元寺;讲到道教,可介绍清源山上的老君像;讲伊斯兰教,可介绍圣墓和清净寺……这样把乡土历史融入历史教材,学生倍感亲切、可信,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关注时事热点,培养时局观念
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初中历史教材选取了很多足以影响后世的历史素材,历史老师应善于把握这些重要素材,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联系时事,关注时事热点,追根溯源,以古鉴今。初二历史讲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可联系前面讲述的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联系明末清初郑成功收服台湾。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先展示《清朝疆域图》让学生找出台湾、钓鱼岛等地点。与学生聊聊,围绕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展开斗争,导入“你能说说台湾的历史沿革,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吗?”,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查找资料,从中找到答案。接下来我追问:我们可以舍弃台湾、放弃钓鱼岛吗?进而强调如何理性爱国,初中生要怎么做才能担当起应有责任,说明当前日本右翼分子阴谋窃取我钓鱼岛,警惕日本右翼分子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等等。在课上巧妙引入,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总结反思。教学之余,老师要帮助学生多关注新闻热点,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提高政治敏感度,树立时局观念。
三、活用名人传记,塑造优秀品格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优秀的品格,是历史老师的职责,也是历史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爱家、爱校和爱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活用名人传记,因为名人传记是学生最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对历史名人的评述,最能深化他们的情感。通过对历史名人典型事例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形成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渴求知识的中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充分受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的感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风尚,也有利于磨炼学生意志。通过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的坚事迹,帮助学生形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李大钊、布鲁诺、居里夫人等人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形成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历史学科中蕴藏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只有通过一些历史名人事迹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懂得和理解民族精神内涵。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历史人物传记,让学生从历史及文学作品中感悟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及人生的创造之美、奋斗之美,激发他们斗志,形成优秀的品格。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不断通过做题目,得高分,考上一所好学校。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优秀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我们应该将这些优秀文化加以学习并传承,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历史老师应该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形成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涵,提取精髓,从而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使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得以完美体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