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应从何处入手

2014-04-10 12:30庄磊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季氏项羽刘邦

庄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非常有效。

一、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入手

学生多是受家庭和学校知识灌输长大的,都养成了全盘接受知识的习惯,认为课本、老师都是知识的权威,一切思维的结果都应该与老师与课本吻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入手。为此,我一是让学生知道,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任何国家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不断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有创新能力。二是让学生懂得当前知识日新月异,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思维就不能囿于课本与教师的定论,敢于怀疑课本,怀疑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并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渐而使学生乐于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二、从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入手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从让学生敢于质疑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都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入手,学生不敢质疑我就激疑,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有了疑问我就紧抓不放,趁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如《荷塘月色》一课,在全文阅读赏析后,我问学生有没有质疑的地方,大家都直摇头,于是我将课前准备好的问题亮给学生:“课文首段最后一句‘我悄悄地披上了衫,带上门出去中的‘带字能否换成‘关字、‘掩字”,或其他字?”从而引发学生的疑惑与思考,引起学生对这句尤其是“带”字匠心用法的赏析:从客观上讲,作者想出去排遣胸中“颇不宁静”的心绪,而此时妻子正哄着爱子闰儿就要入睡,门只能“带”;从主观上讲,作者心绪虽不宁静,但面对美丽的月色,心情应该是“淡淡的忧愁”,所以此处只能用“带”;从文章的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看,开头也应该是“带”……又如《项脊轩志》,有学生质疑一课的题目与内容不一致,因为文章的内容都是记人的。我顺势让学生展开讨论:“文章的内容是否跑题了?”从而使学生明白作者列此题目是为了强调连接文章材料的线索之一就是项脊轩;而文章的另一条情感线索恰好也是作者在轩中的情感变化,文中“轩”前枇杷树的描写正是泄露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引发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入手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鸿门宴》一课,许多学生都为项羽错过刘邦的极好机会而感到惋惜,但也有学生认为刘邦有智慧、有能力,统一天下得靠他,杀不得。见此,我认为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极好时机。所以灵机一动,让学生围绕“刘邦该杀还是不该杀”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该杀”论的学生认为:项羽不杀刘邦,刘邦就会杀项羽,所以应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鸿门宴上不好杀,可以在刘邦上厕所时杀了他;历代帝王都是杀自己的对手,免得后患无穷,甚至是自己的忠臣、战友都杀;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不该杀”论的学生认为:因为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先入关,如果杀了刘邦,项羽就陷于不义;即使项羽杀刘邦不失义,但肯定会失信于诸侯,杀了刘邦,项羽就坐不稳天下;项羽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能为王,刘邦为王相对要好一些……”讨论这些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促进全体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特征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从学生的标新立异培养入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从多个角度思维、审视文章的遣词造句、选材、立意等,大胆表达观点,甚至可以直接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如在讨论《季氏将伐颛臾》一课的主题时,大家大多认为该文的主题是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不义做法,并表达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他要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政治主张。而此时却有一学生将手举起但又很快放了下来,我看到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就鼓励他发表见解,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来在大家掌声的进一步激励之下,他终于勇敢地站了起来。他认为:文章的主题,如果从题目的“伐”字看好像是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不义做法的,但从全文内容看,并不是这样。文中的孔子是借“季氏将伐颛臾”这一话题批评冉有尸居其位的失职行为,即批评冉有对季氏的“无道”行为没能进行有效的劝阻;即使是孔子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也同样是为了证明和论证冉有的失职行为的;文中“无乃尔是过与”到“是谁之过与”连用的四个反诘句,更是直接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冉有……这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不仅折服了当堂的所有师生,使全体学生,包括我都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而且大大鼓舞了全体学生创新的精神,大家都自发地将这位同学的观点及其阐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还从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入手。因为学生仅有一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够,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学生才会有奇思妙想,创新思维才会最终结出硕果。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还注意充分挖掘课文中一切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世界科学史的进程表明,所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无一不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因此,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一切可入手之处,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季氏项羽刘邦
有话如是说
季氏姐弟:华人中的翘楚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探究“称谓”背后的深意
——以称谓为教学切入口解读《季氏将伐颛臾》
刘邦不识字吗?
梦遇项羽
《季氏将伐颛臾》中不可忽视的三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