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材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最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面临着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心态、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所以为了确保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我们要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生;心理教育;探索
一、建设心理教育整体氛围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自身心理素质必须要过关,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所以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在教师团队长形成浓郁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投入更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方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一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设心理教育整体氛围,可以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心理教育的队伍中,让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开展
(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很多初入高中的学生通常因为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成绩低,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克服学习困难,让学生重拾信心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正视自己的特长,端正学习动机,摆正心态,然后再加强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改正不良学习习惯,让学生重拾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行高效学习活动。
(2)营造良好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只是改善学习方法,而忽视心理环境的创设,那想要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具有不小的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心理氛围,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保持自主学习的精神状态,促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活动当中
通过将心理教育贯穿于丰富的活动当中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活动当中,实现心理教育的目标。
(1)师生对话。师生对话必须是平等的,要求师生敞开思想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求达到共识,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2)焦点宣传活动。生活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往往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可以就一些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开展讨论活动,比如“考试紧张”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宣泄紧张情绪,克服紧张心理,从而以自己的正常水平参加考试。(3)大家帮活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就是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体验,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开展大家帮活动,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4)开展娱乐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娱乐需求和求知欲,通过开展娱乐活动和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娱乐身心,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利用网络进行心理教育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更有弊的一端,所以,利用网络进行心理教育必须要建立在在学生主体发展性、行为自律性和心理自主性的基础上,完善“网络社会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网络战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诱惑,很多高中生因为不能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而染上网瘾,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高中生的幻想被压制,所以他们会用虚拟的交友和游戏这种象征方式进行宣泄,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且随着这种满足的积累会逐渐代替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最终形成人格的缺陷。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网络社会人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现实和网络之间的差距,当发生心理上的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判断,在网络世界中加强心理调适,进行有效自我管理,塑造健全健康的心理人格,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此外,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的网络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觉意识和自制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和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提供服务帮助和心理指导,提高学生自觉意识和自制能力。比如在网上开展征文活动、开辟心理论坛、开展心理沙龙活动等等,为学生提供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平台,拓宽了解学生的渠道,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发挥网络信息的优势,利用网络的渗透力、感召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自觉意识和自制能力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自我发展和自我调控的方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更快适应全新的高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景贵.新课程改革与心理教育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3).
[2]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匡正[J].思想.理论.教育,2002,(06).
[3]陈新文.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教育[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12).
[4]吴晓艳.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阴山学刊,2002,(06).
[5]易凌峰.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