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的思念

2014-04-10 05:44胡贤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标兵下课后卧室

胡贤均

今年秋季开学,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奋战多年的三尺讲台,走上了教研工作岗位。一个周末的的晚上十一时许,我刚走进卧室,家里的座机电话响了,我连忙起身去接(从卧室到客厅的间隔里,我在想:这么晚了,是谁的电话?住在外地的老人生病了吗?)电话,当我急切的拿起话筒,耳边传来的是稚嫩而熟悉地声音:“老师,您好!我是韩小明,打扰您了,我有一道几何题不会做,又要请教您了。”我连忙说:“没事,把题目告诉我吧。”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的通话里,我们沉静在解题的讨论中。

回到卧室,我半躺在床上,心里难以平静。看看床头上的台历,心中一阵感慨:离开学校之前,我教初二的孩子们的数学课,并兼任他们的班主任。又有三个多月没有见到班上的孩子们了,真想他们啦!过去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活动和欢聚的场景,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我思念,课堂上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留在我的脑海的眼神。当我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时,有的孩子眼睛里充满疑惑的眼神;有的孩子像是有了答案,但又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时,所表现出来的忐忑的眼神;有的孩子像是早就知道我要提出这个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信心十足地等待着我请他回答时,所表现出的自豪的眼神。我熟悉孩子们的这些眼神,也是有备而来的回应着他们的眼神:时而走到他们面前,给予适当提示或分析;时而鼓励他们向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而我和班上的一员交换位置,他(或她)站在讲台上,层次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这时,我又看到了:有的孩子恍然大悟的眼神;有的孩子找回了自信的眼神;有的孩子幸福的眼神。

我思念,和孩子们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交心的画面。印象深刻地就是前面提到的,打电话问数学题的那个韩小明同学。那是这些孩子上初一约一个月的时候,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小明约我来到校园的林荫道的较为僻静的地方,急切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已经是‘不可救药了,你说咋办呐?”听了他的话,我虽然有些吃惊,但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而是走上前去,摸摸他的头后慢慢地说:“小明,先别急,说说具体情况。”说话间,小明从口袋里拿出来一个小本子递给我看,上面详细的记载了,每节课班上同学违反课堂纪律,下课后一些同学的不文明举止等等情况。小明见我看得很认真,又说:“我是班里的纪律委员,一个星期之内,必须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说到这里,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人(刚刚走上讲台的我),眼前的小明不就是当年的我嘛!接下来,我就把自己管理学生时,经常与孩子们做朋友、严宽适度等心得告诉了他。边走边谈中,我见小明频频的点头,就顺势问道:“小明啊,你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把我们班上的同学带好吗?”小明并没有马上回答(我心想:怎么,小明还有思想顾虑),而是转过身去,“啪”的给我敬了个队礼,我连忙还了不正规的礼,此时,我们俩都笑了。

我思念,与孩子们一起参加运动会日子。孩子们举着“为班级争光”的牌子,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唱着蓬勃向上的班歌通过运动会的主席台。我拿着相机,记录下运动场上孩子们你追我赶、奋力冲刺的精彩瞬间,还抓拍到了同学们快乐地戏嘻的画面。那次,全班同学的集体留影,成为我的《同学影集》的最后一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我思念,由孩子们自己确定主题的班会。依照多年和孩子们打交道的经验,每接一届新同学,我都要先向同学们敞开心扉,要求孩子们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当他们在管理的路上行进到确实需要帮助时,老师就是他们的“拐杖”、“靠山”。从班会中走出的一个个:“纪律标兵”、“卫生标兵”、“学习标兵”、“体育健将”、“街舞兄弟”、“小歌手”、“知心哥哥”、“爱心妹妹”,都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带路人”。有段时间,音乐老师病了。我就把自己填词的一首《我是柳中好学生》教给同学们唱。下课后,一群孩子围着我说:“老师,我们评你为班里的‘老歌手,你同意吗?”我说:“好哇!不过我还要努力呀!”

离开同学们的几个月里,许多孩子给我写信,犹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重温了那段难以忘怀地师生情。秦芳芳同学来信中的那段话,道出了我此时心声:燕子去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endprint

猜你喜欢
标兵下课后卧室
My Bedroom卧室里
课间游戏玩耍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活动设计
班主任
查理的卧室
哪里牛了?
放在卧室里的花
“标兵、能手”如此练就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
“五老”标兵:刘应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