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发现”

2014-04-10 01:37沈学峰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发现

沈学峰

摘 要: 文章通过实例探讨历史课堂发现式教学模式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而思考发现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 发现式教学 课堂实例 学生成长

发现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教学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杰罗姆·布鲁纳首先提倡的。他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

这一理论对于学校教学来说意味着,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部分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因果逻辑,总结归纳,分析判断,最终“发现”那一部分崭新的内容。

一、课堂中的发现

以《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为例,本课中我把课程内容概括成了三个部分:崛起篇、统一篇、融合篇。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在课程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并且提出问题:“在欣赏了《蒙古人》之后,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蒙古人是一种什么形象,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如何的呢?”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脑海中可能是模糊的,他们仍然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思考,初步地给出一个印象。然而当我更进一步展示蒙古人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后,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得到的信息针对问题给出更合适的答案。比如蒙古人善于骑射说明他们比较勇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说明他们比较豪放;鲜艳的服饰再加奔放的舞蹈说明他们非常的热情;简洁的蒙古包反映了他们游牧的生活习性。

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学生经历了模糊概念的接受,目的在于激发兴趣;信息的收集,目的在于为进一步分析判断做准备;提出假设,目的在于根据现有信息推论可能会出现的结论;验证假设,通过实践或对照理论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对所有材料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并积极思考,认真探索,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层进的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运用,学生完全有能力实现独立自主的发现。

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

1.发现的条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该目标从材料的获取,初步的理解,到历史概念的形成,再到总结归纳,体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发现过程。综合分析以上信息,我发现要完整地进行一个发现历史的过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条件。

首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发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教学,如比较简单的历史事实(时间、地点、相关人物等),复习课中的知识部分。这些内容需要的思维深度较浅,理解难度不高。而历史事件的原因,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事件的结果,历史事件的影响等内容比较适合运用发现式教学法。

其次,发现式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发现的前提条件是对已有内容的掌握,对相关课题内容的储备。

再次,运用发现式教学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发现过程中需要学生动员各方面的能力(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发现式教学可能会遇到卡壳的现象。

最后,鉴于发现式教学的思维强度较大,学习过程会迸发出大量思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于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探究,协作解决问题的氛围。

2.发现历史之美

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我在蒙古族崛起、统一蒙古草原、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元朝的民族融合等环节运用了发现式教学法。

第一步:给出相关材料,铺垫发现的相关知识,创设情境,设置疑问。

蒙古族的崛起及统一蒙古草原设计片段。

教师:展示南宋时期宋金西夏对峙地图,用黄色标示出蒙古人崛起的大致区域(蒙古草原)。请学生分析从此图中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兴起于夹缝之中,广袤的大草原上强敌环伺,危机四伏。)

学生:蒙古人兴起于中国北方草原,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压迫。

教师:展示另一张蒙古部落詳图,各部落各自为政,分布在蒙古草原上。

教师:展示相关资料“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蒙古秘史》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蒙古人并非一开始就是统一的,而是各自分散的。不仅是分散,而且是处于混战状态。)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当时蒙古人的生活状况,并思考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学生了解了蒙古人兴起于北方蒙古草原,兴起之初就深陷内外危机之中。并设置疑问,为发现创设了情境,准备了知识条件。

第二步:提出假设,分组讨论。

运用头脑风暴,针对问题提出假设,请专人负责记录,在有了知识基础之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出一些假设。

有的学生提出了可以让蒙古各部落归顺周边各国,停止纷争。

有的说可以利用周边各国的矛盾,牵制其他国家,最后实现民族独立。

有的说要挑选出一个强大的部落征服其他部落,统一蒙古草原,最后实现民族统一,民族强大。

此环节是发现式教学最有价值的部分,学生提出的假设无所谓对与错,只要是根据相关材料得出的“结论”都可以称为假设。这一环节是学生参与面最广的环节,不存在竞争,不存在对错,不需要对自己的假设负责。

在提出了假设后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环节要求学生阐述自己提出假设的理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预习时获得的资料,课堂学习时获取的信息)。在所有同学都阐述完自己的假设后,请小组内其他同学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假设进行分析判断,验证该假设的合理性,最后总结归纳,寻找出小组内最合理的假设。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得到鼓励,无论他的假设有没有得到推荐,因为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了去伪存真,每一位同学都对最后得出的结论贡献了力量,小组协作与个体发展得到了协调。

第三步:结论的形成。

各小组把最成熟的结论展示出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语言、文字、图片等,有条件的可以制作PPT展示。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参与,教师应该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的观点分别评价和分析,指出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请学生一起推测当时蒙古人民将会走一条什么道路。教师揭示历史的真相,请学生比较他们的假设和历史真相的差距在哪里?同时指出,虽然假设与真相有差距,但凡是参与思考的同学都是成功的。

第四步:评价。

此处评价不同于第三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而是针对学生在整个发现过程中的评价。评价原则是激励为主,因为每一位同学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参与,可以针对各个环节中每位同学的具体表现进行相应评价,为了刺激进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胜组,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这种组内竞争有利于学生形成既团结拼搏又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

如何让有效的发现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其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发现中的关键是激发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原始资料的收集、课堂情境的创设上多花工夫,在学生作出假设,努力为自己的假设寻求支持者时要讲究艺术,寻找到学生思维的亮点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促进课堂的良性发展。

三、从发现历史到发现世界

回顾人类历史,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发现的基础之上的。火的使用让人类从此不用再食用生肉,增强了抵抗力,也延长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劳动工具的发现和进步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让人类有了战胜自然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人类发现了人文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让人类在思想上战胜了封建专制思想,把人类从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

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只是发现世界的开始。当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世界,这个世界就像一个个历史事件一样活生生地上演着。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分析解决遇到的任何难题,学习历史是发现的特殊事例,而生活中的其他事就是一般事例,学习就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过程。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发现
思品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研究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