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樱
摘 要: 人之初,听的是童谣,唱的是童谣。一首首内容浅显、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童谣,既富生活情趣,又富教育意义,对婴幼儿阶段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和阅读特点的童谣作品,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幼儿园要让孩子说童谣、唱童谣,让孩子在童谣声中成长。
关键词: 童谣 童谣欣赏 童谣新唱 童谣运用
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世上只有妈妈好”,“爷爷为我打月饼”,“摇啊摇”等童谣,我至今还记得。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实际上就是在说,让孩子走进生活,就是在教育孩子。
我们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一个个生活化的、艺术化、乡土化的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引领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领略古老新闸的乡土气息,感受来自乡土的艺术精彩。
走近生活,贴近乡土,感受艺术,这是一种综合的智慧,这更多地让孩子、教师得到提升与培养。在今年的活动中,我突发奇想,以古诗新唱为载体,初步尝试进行童谣新唱,让孩子在欣赏学习童谣的同时,进行改编,唱出别样韵味,唱出别样精彩。
一、在欣赏过程中发现
经典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童谣之所以受孩子的喜爱有以下原因:它的旋律、歌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的,朗朗上口,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有帮助。童谣是一种古老的吴方言,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原声调,有着独特的韵味,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孩子会国语却不会方言,因而街道幼儿园最主要就是让孩子熟悉并喜爱童谣,激发孩子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童谣的了解,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家乡的童谣。我认为,这样的班级特色、园本文化是对孩子们进行古文化熏陶的良好教育契机。
好的童谣不仅可以启迪童心,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经久流传,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每次的童谣欣赏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喜好和童谣自身特点,选取一些幼儿喜欢的,且适合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童谣,积累成一本小册子,每当游戏或者饭后散步时,就带领孩子一边玩一边复习这些童谣,使之深入童心。
二、在教育活动中学习
在课堂中教授童谣,我觉得老师应该注意:首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的童谣要好听有趣,要富有内涵;内容要健康、简洁,押韵,朗朗上口。其次,课程目标要适合本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课程内容要考虑到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切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同时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最后,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要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探索。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喜欢学的,还要关注幼儿应该学的。
比如本学期,我带的是中班孩子,我们选取了一些适宜本班孩子学习和游戏的童谣,如《炒黄豆、炒蚕豆》、《姥姥门前看大戏》、《点点虫虫飞》……孩子们十分喜欢,为此我特地设计了一节童谣新唱课,将童谣《炒黄豆、炒蚕豆》用中班打击乐歌曲《加油干》的曲调进行演唱,加以游戏的形式,孩子们十分喜欢。正是因为我发现在平时的晨间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十分喜欢这个游戏,而且会进行替换,炒绿豆、炒红豆,两个人玩得不过瘾,还会进行三个人的翻跟斗,所以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童谣新唱的乐趣。并学会看图谱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蚕豆、炒黄豆的游戏。图谱能形象地展现歌曲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教师先清唱歌曲,让幼儿听清歌词,然后引导他们比较歌曲和民谣的异同,与此同时,幼儿说什么教师就揭开相应的图案,最后形成图谱。这个学唱的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从而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幼儿扮演“豆子”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教师扮演“小厨师”带着鼓励自觉不自觉地把期望传递给幼儿,这样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将活动推向高潮,同时和第二环节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三、在游戏活动中应用
游戏是幼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运用游戏这一常见形式,对幼儿进行组织和训练,使之更有意义,幼儿更乐于参与。近两年,我们对“游戏过程伴童谣”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跳皮筋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一边跳牛皮筋一边吟诵童谣。争取做到让童谣贯穿游戏过程,使幼儿的游戏有内容,另外通过童谣的吟诵,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首好的童谣可以启发儿童的思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大。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就像母乳,商品时代的其他儿童产品不能替代它。有位作家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童谣是童年的一个印记。
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童谣还给儿童,让童谣回归儿童,让新童谣走进每个孩子心田,让他们唱着童谣,一路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赵玉兰主编.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