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4-10 12:41谭昌梅
考试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创新能力化学

谭昌梅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这就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说这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活动。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情境教育实际就是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并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对课堂管理采取开放形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养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的胆识,鼓励与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到创新学习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社会情境等,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讲解“空气”时,可以用一个谜语开头:“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引导学生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从而以积极学习态度和渴望与愉快的心情学习。

2.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观察“二氧化碳使高矮不同的蜡烛先后熄灭的实验时”,有时由于装蜡烛的烧杯过大,或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过少,或操作不慎,都有可能造成实验失败,这时应引导学生讨论、寻找失败原因,寻找改进方法。有的学生提出:“直接把输送二氧化碳的导管伸入装蜡烛的烧杯底部一会儿,或把导管放在烧杯口缺口处。然后依学生的意见操作(注意:不让风吹到),果然成功。此时一定要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

实施激励评价,营造创新氛围。加涅指出: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引起学习者内部的期望来建立”,教学可以“通过答应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报酬来形成他们的动机,然后,在学习完成时给予‘报酬”。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坚持多肯定、多鼓励,尽量少批评、少指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有个性,有追求,在情感意志方面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给学生的报酬是什么?“表扬”、“鼓励”、“肯定的微笑”、“跷起大拇指”等各种激励评价就是报酬。因此,教师宜采用激励性评价,捕捉学生学习化学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从某种意义讲是为了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扬长补短,自我提高。

评价要以学生的个性表现为参照系,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使每个学生在自己跑道上前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提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有个性差异的同学回答,教师应由片面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你很机智”、“非常正确”、“学习态度很认真”、“你的思维很敏捷”、“你的知识面很广”、“善于观察”、“有耐心”等肯定评价。

3.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材演示实验中的验证性多于探索性,使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应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实验学生化,多提供探索性问题,注意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再增加一些实验。如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有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量变化的原因。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可给学生提供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及相应的仪器,让学生自行探究:到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哪种药品最合适?为什么?其他药品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并且引导学生归纳原因,让他们试着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最后得出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结论。

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索性学习内容,化学学习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完《燃烧和灭火》后,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兴趣会大增。“水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寻找替代品?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实际选择水考虑哪些因素?(价格、挥发性、易取等)”。再如学完第八单元后,让学生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思考:“如何使家中的菜刀不生锈?为什么从商店买的螺丝刀总带有很多油?由此你想到防止工具生锈的哪些措施?家里使用的铁盆掉漆后不久就漏了,这是为什么?”

实践证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尤其通过化学实验,不仅能获得化学知识,加深理解概念与理论,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和训练动手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4.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小型科技活动的开展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创新活动。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开展课外小型的科技活动,可以从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始,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具备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给予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通过这样的科技活动,学生不断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创新能力化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抓捕”二氧化碳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奇妙的化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