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泉
摘 要: 教师平时上复习课时常常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然后讲解典型例题,配套练习巩固,最后是课堂小结归纳。注重知识的重现,解题方法的指导,而往往忽视对学生总结、归纳、反思能力的培养,更忽视学生思维素养的提高。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上,作者一直尝试用另一种复习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三物理复习课 情景问题 归纳反思 主动复习模式
日前教科院来我校调研,按照教学进度,这节课我应该帮助学生复习“机械振动”第一单元“简谐运动”的知识。前一天,我就思考是否要按照传统的“知识梳理、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段式模式进行复习,先复习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的有关概念,然后以弹簧振子为模型,结合振动图像,对简谐运动的规律加以梳理,让学生对简谐运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在讲解涉及弹簧振子的败类力学典型问题时,注意对学生“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讲清解题思路,提醒解题注意点,归纳解题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涉及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进行巩固与消化,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复习课这样上也许轻车熟路,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大,节奏易于控制。但机械振动和简谐运动这部分知识概念多,规律抽象,有些概念学生是本来已经掌握的,但是讲得过多,学生不愿意听,有些规律比较抽象,若详细讲解,则学生虽然在听,但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复习,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呢?为了使复习更有效,我不是采用过去常用的复习模式,而是采用一种新的复习课堂模式——以物理模型为背景,借助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现的归纳比较,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和经验教训,从而真正领悟物理模型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我以弹簧振子为模型创设了物理情境,将这一节的内容融入其中。我意识到这种方法很新颖,学生一定会觉得比较新奇,这对我而言是一次挑战,因为课堂上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对学生何尝不是一个新的体验呢?我决定尝试这种方式。
开始先以水平面的弹簧连着小球为模型,让学生回答其可能做什么运动,答案五花八门,如往复运动、机械振动、受迫振动、简谐运动、阻尼振动等,借此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期间,在比较机械振动和往复运动时,学生遇到了困难,讨论了一会儿后没得出结果,造成了冷场,因为学生对两个概念比较模糊,课本上没有两者的明确比较,通过讲解后得以解决。为了搞懂阻尼振动是不是就是有阻力的振动,学生查了课本上的概念,比较了无阻尼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自由振动。第二个问题是,知道了简谐运动的概念后,如何证明水平面内的弹簧振子做的是简谐运动?让学生理清思路再回答。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了位移、平衡位置、回复力的概念,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表达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了合作学习和反思,这一过程取得的效果是老师讲解所无法达到的。继而创设第二个物理情境,竖起方向上的弹簧振子,让学生实践刚才的研究方法。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几个物理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对归纳总结出的方法加以体验,形成深刻印象。第三个问题是,简谐运动有哪些特征?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想到周期性和对称性。为了让这些特征更直观、形象,我让一位学生画振动图像,画不完整的地方由其他同学补充,再让其他同学从图中读取信息,这样既对图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复习,又对图像包含的信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渗透了物理思想。接下来出示几道以弹簧振子为模型的例题,学生在解题时自然运用了刚才复习的知识,比较顺利,说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有一道关于对称性的问题,学生出现了漏解,讲解时我给出运动的过程图,学生立即意识到了可能有两种情况,我适时做了点评,提醒他们注意简谐运动中的多解。最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从这一节课的效果来看,尝试基本取得成功,细想这一节课的前后过程,感触颇多,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1.以情境问题带动知识的复习比简单的知识梳理更有效
这一节课,跟以往的复习课相比,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学生在课上很主动,很兴奋,参与度高。这是以往复习课上,特别是概念复习课上所没看到过的。这说明我们在以往的复习课上进行知识梳理时,往往都是通过老师讲述或归纳成文或通过画图表概括的手段罗列知识,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讲得多讲得细,学生虽然在听,但知识与问题联系不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兴趣;当换成一些具体的情境问题时,知识有了问题做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知识进行回忆、选择、辨别、对比,有挑战也有动力,课堂上自然活跃,学生们会集中注意力思考、讨论,这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情境问题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要复习的概念和规律渗透于创设的情境问题中,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主动地探索、领悟。要发挥教师在复习课上的主导作用,就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复习。
2.学生在体验中反思和归纳比老师总结更有效
从这一节课后的练习完成情况看,正确率较以往要高,特别是课堂上没有相似例题的两道题目,这说明课堂上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已经被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较好地实现了这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在复习课上例题讲解时要目标明确,这个目标不是老师讲清思路方法,而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情境和过程,找出情境、过程中的物理关系,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进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讲解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审题、分析、谈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学生提出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时要及时加以肯定,鼓励思考。同时让学生充分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在讨论和争辩中,反思质疑。改掉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注意对思想、方法、物理模型进行归类和整理,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此外,还要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反思,阐述不同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从而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技巧和经验教训,让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真正领悟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在帮助学生解决那道漏解的题目时,如果不是直接给出运动过程图,而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将运动过程描述得更直观更形象,然后让学生想到借助运动过程图,甚至振动图像解题,这样形成的印象就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这是本节课的一个缺憾。
3.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主动复习模式比单纯的以应试为目标的被动复习模式更有效
传统的复习课大多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物理思想和方法,以应对高考的应试要求,“解决问题”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原本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保护这种热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用物理的思维方法发现蕴藏当中的物理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发表独特见解,体会成功喜悦。这样才能达到“学大于教”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教会学生应付考试。
总之,要应用多样化的高三复习课模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技巧,促进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佐斌.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J].湖北教育,2002(11).
[2]周萍.“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交往方式[J].黑龙江教育,2001(05).
[3]王玲玲.有效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