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邵金华
(1.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的实践依据及必备技能探讨
韩晶1,邵金华2
(1.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才能符合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提出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这一概念。全科技能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它可分为宏观技能、中观技能和微观技能,其中,宏观技能侧重于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所需的政策、理论与知识,中观技能与微观技能则分别侧重于服务的能力与服务技巧。
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实践依据
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使我们开始反思,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哪些技能才合乎专业的要求,并能在实践中有效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有的学者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分为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角色素养。[1]也有学者将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素养分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者的自我意识与职业意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与技能三个方面。[2]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将社会工作归于实践、专业和制度三个维度,并以知识、价值和技能的金三角作为当代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最高体现。[3]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服务与普通工作的最大区别是活动性质的不同,专业服务是专业知识、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助人方法技巧三要素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体,而普通工作则是单纯劳动就业。[4]尽管长期以来人们对专业本质、属性和特征争论不休,但是人们普遍认同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助人方法技巧三要素是专业、专业精神、专业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5]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全科技能这一概念来阐述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的服务能力,即社会工作者在践行专业价值与伦理、助人方法的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服务目标所具有的专业技能。那么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的实践依据及其科学内涵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的实践依据,主要来自于内地济南、深圳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线岗位社工与香港、加拿大、瑞典等地的资深社工、学者。每位访谈者都结合了个人的实务经验阐述了对社会工作者应具有技能的认知、理解与反思,为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的提炼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
在访谈中,受访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应是“通才”还是“专才”的定位上仍存在着分歧。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强调:
“社工应该是多面手,不管什么工作来了都能独当一面。能说,能写会画,能唱会跳。我要求社工真得是这样。就像全科医生一样,社工应该是这样。就像卫生所的大夫,内科也行,外科也行,牙科也行。社工就得具备这个条件。”
不少受访人认为应遵循“先通才培养、后专才培养”的顺序来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应该先有通才的培养,然后才培养专才。就是大家先要做一个普通科的医生,然后才去做专科医生,我觉得步骤是这样的。”“一个通才到服务机构,慢慢培养他变成一个专才。”
尽管有被访专家认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服务领域需要的专业技能有所不同,如一位加拿大社会工作教授提出“在多向思维下,对社工素质标准就没有特定的标准”。但专家们普遍认为,社会工作者还是需要具备一些通用的专业技能的: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不管是什么领域,什么层次,最基本的当然我们说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理论知识、方法技巧,无非就这几个方面,这是最核心的东西。……你的助人行动,你的策划方案的背后肯定是要有一些理论的、理念的支持。……方法技巧要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来养成,这是最基本的。”
“必须掌握基本的社工课程知识,对实务的要求,就一定会有小组个案社区工作,一定要学心理、不正常心理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学社会学,还需要学管理学、法律,还有社会政策,这是基本的;一些法律、心理、行政、社会学,还有基本的一些行政技巧、实务技巧、社会福利制度,还有社会政策,这些全都是基本课”。
“从机构范畴来考虑社工的专业能力,第一:考虑社工能否跟从机构的行政和文化;第二,要考察他在整个团队中的合作性和领导能力;第三,要看他在前线工作当中的能力,比如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服务量、创新能力(从基础能力上发展出新的能力和资源)、专业发展(进修、更新知识)、督导过程中的表现(跟督导能不能很好的沟通而且重新有自己的专业发展)。”
“社工其实在很多方面是很相似的,需要很多差不多的技巧或者知识……作为一个社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巧,使我们区别于咨询师和护士,我们社工实际上就是有三个层次的技能:在个人层次,在群体社区层次,还有在更加宏观的层次上面。”
在社会工作者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中,受访专家都普遍突出了人际关系技能,包括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跨专业合作能力)、矛盾冲突能力等;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也是受访专家普遍关注的被视为是比较重要的社会工作专业技能。除此以外,“文化敏感性”、洞察力、敏锐度这种专业技能也被部分受访专家给与了充分关注。
“作为中国的社工来讲,文化的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社工这一套东西都是西方来的,运用到中国实际上有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社会工作者怎样结合中国的文化,中国老百姓求助的模式、意愿、特点等等开展服务,这里要有充分的敏感性。……中国老百姓有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服务的模式,养成了对政府的过度的依赖。还有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家丑不外扬,差序格局里面求助这样一种次序的安排,这些都要比较敏感,比较了解。”
“在学习和平时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必须观察性别、年龄、世代、文化不同以及种族多样性、社会阶层和传统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关于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的研究框架主要体现于五个维度。一是由我国劳动保障部于2004年颁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其中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社会工作各实务领域的基础知识。二是2008年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甄别分为三个层面: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初、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三是莫拉莱斯将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分为四个方面:社会工作通用技能、常用的社会工作技能、非常用的社会工作技能、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很少用到的技能。[6]四是将社会工作实务取向概括为通才实务取向和专才实务方法。其中,通才观点支持了社会工作的共性,使社会工作成为一个专业;而专才方法则帮助划分各独特领域,深化社会工作实务。但两者的一般基础是一样的,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目标、对种族∕多元问题的敏感性、基本沟通技巧、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等要素。在通才观点的运用下,通才社会工作者又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高级通才社会工作者则要求知识基础更为广阔,在技能上也要有进一步发展,除了在直接服务层面对个人、家庭和群体进行干预,还要在间接实务层面从事更为复杂的工作,如督导、行政、政策评估和服务评估等。[7]五是香港和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在青少年、家庭、老年人、精神健康等各个领域服务的社工,都可分为临床社工和管理社工两条线。
根据上述研究框架及对实践依据的梳理,本文将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的框架分为宏观技能、中观技能和微观技能。其中,宏观技能侧重于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所需的政策、理论与知识,中观技能与微观技能则分别侧重于服务的能力与服务技巧。
(一)宏观技能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宏观技能主要表现于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理解和运用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社会工作价值或理念的内化程度。其中,需要掌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我国社会保险的法规与政策、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8]应掌握的社会工作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学派、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式、认知行为理论、系统和生态视角、社会心理和沟通模式、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视角、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激进视角和马克思主义视角、反歧视和反压迫视角、赋权与倡导。[9]应掌握的社会工作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管理学、政治学。应掌握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最后,需要内化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主要包括:平等、尊重、接纳、参与、个别化、保密、合作、社会公正等。
(二)中观技能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中观技能主要包括赋权、优势视角、资源链接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敏感度、压力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其中,赋权(Empowerment)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10]查尔斯·H·扎斯特罗也曾将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使命归于促进人类福祉,协助全人类满足其基本人性需求,尤其关注弱势族群、受压迫者及贫穷者的需求和增强其力量。[11]优势视角是由戴尼斯提出的一种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12]它强调以人的优势为核心,在对案主进行帮助时将关注点聚焦在发现并发挥案主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上,并利用这些优势对案主进行帮助,使其得到自我发展。[13]资源链接能力是指识别、挖掘、链接资源的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是指为弱势人群争取家庭、邻居、朋友、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支持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指与服务对象、同事、督导交流沟通的能力。专业敏感度是指对社会弱势人群的需求、问题敏锐识别的能力。压力处理能力是指具备胜任角色、处理压力和保持个人身心健康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与团队成员在特定的时空里共同实施某些计划以达至共同目标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能够不断创新服务计划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能力。
(三)微观技能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微观技能主要包括反思、同感、尊重与真诚。其中,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能够以细致的观察和客观描述来理解概念和情景的能力。按照梁传孙等学者的观点,同感、尊重、真诚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14]当然,同感、尊重和真诚可以有不同程度层次的表现。在这里,同感是指服务提供者能从服务使用者的内在框架(in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出发去体验和感受他(她)的处境,即能够积极主动,尽心尽意地去理解服务使用者,并向服务使用者表达你对他的理解。尊重是指对对方表达积极和亲切的关心,即以一种毫不霸道的方式向服务使用者表示接纳、喜爱、关怀和照顾。真诚是指对己对人都表现得真诚无伪,自己的感受都发自肺腑,并且表现出的真诚是富于建设性的。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才能符合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尝试提出社会工作者全科技能这一概念。全科技能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它可分为宏观技能、中观技能和微观技能,其中,宏观技能侧重于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所需的政策、理论与知识,中观技能与微观技能则分别侧重于服务的能力与服务技巧。
[1]顾东辉.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J].中国社会导刊,2008,(4).
[2]张可创.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素养分析[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8).
[3]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1).
[4]高云飞.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特有属性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
[5]刘继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概念框架的内涵外延、类型层次与基本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转引自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5).
[6][7][美]莫拉莱斯、谢弗主编,顾东辉、王承思、高建秀等译.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26-142,28-29.
[8]关信平.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9][英]佩恩(Payne,M.)著,何雪松、张宇莲、程福财、丁慧敏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10]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9,(12).
[11][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3]付立华.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介入策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5).
[14]梁传孙,伍锐明,吴敏洁.社会工作实践——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3-29.
(责任编辑:张希宇)
C916
A
2095—7416(2014)03—0134—03
2014-04-13
韩晶(1979-),女,山东威海人,法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讲师。邵金华(1978-),女,山东聊城人,法学硕士,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