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通
(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孙通
(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面临着国内原油产量不足、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石油运输方式单一等诸多难题。需要我国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强国际能源合作、采用多元化的石油进口路线、节约用油等多种措施来摆脱石油安全困境。
中国石油安全;油气资源;石油进口
(一)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国内石油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要,供需矛盾突出。
首先中国石油储量和产量有限,加之人口基数大,导致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平均值的1/10,且几乎没有战略储备。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消费平均年增长率约为5.77%,而石油年生产增长率仅为1.7%,预计未来20—30年,石油消费增长率也将达到2.0%—3.0%,而同期生产增长不足1.0%,到2030年超过一半的石油将不得不依赖进口。[1]
(二)进口来源过于集中
从石油进口来源看,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单一的石油进口渠道会增加中国石油安全供应的风险。中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非洲、亚太和俄罗斯,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不利于分散突发事件对石油供给的影响。俄罗斯同中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提升,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变数颇多;而作为中国石油进口主要地区的非洲和中东地区一直面临各种动荡的影响,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内战不断;中东地区长期处于混乱局面,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巨大,除伊朗外,其它中东国家都对美国言听计从。一旦石油供给因地缘政治的影响出现供应中断,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灾难性打击。
(三)海洋油气争端影响中国海洋石油开采
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主要集中于东海大陆架和南海附近,尤其是南海地区油气储量丰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油气开采前景广阔;但是中国在东海油气开采上与日本存在争议,在南海油气开采问题上与东南亚五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文莱和菲律宾)争端不断。这些争端对中国扩大海洋油气开发、保证油气供应安全造成了诸多不利。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海洋油气资源之争将趋于激烈。
(四)运输安全面临的问题
中国进口石油运输方式单一,运输的线路安全性较差。中国82%的进口原油要通过海运,从中东和非洲直到中国沿海,途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和美国控制之下的台湾“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这些海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世界地缘政治斗争的焦点地带,并存在外部势力的影响,未来中国如不改变单一的进口石油运输方式,则石油安全的前景堪忧。以马六甲海峡为例,一旦爆发突发事件,马六甲海峡被外国势力切断,则中国原油进口海上通道将被切断,将会对国内造成严重的石油安全危机。
中国石油运输对外轮过于依赖。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在中国每年上亿吨的石油进口中,90%以上竟然依靠外轮运送,“国油国运”仅占海上石油运输的10%。[2]由于国内现有大型远洋油轮数量不足,且远洋大型油轮建造周期长、造价高,因此中国大部分进口石油运输任务由外轮完成,石油运输不得不受制于人。
(五)国际油价的挑战
自从2003年起,国际油价上涨势头迅猛,从每桶28.8美元一路飙升至2007年的每桶73美元,2008年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甚至创下每桶14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油价的飙升,除让各大产油国收入大增,让欧美石油巨头赚得盆满钵满外,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依赖石油进口的发展中国家构成沉重的负担。随后国际油价趋于平稳,虽然2008-2009年油价再度波动,但国际油价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上下,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也基本在每桶100美元上下。虽然近几年油价未有大起大落,但未来油价波动仍然难于预料。一旦油价大幅上涨,将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冲击。
(一)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各行各业对石油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攀升,只有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开发力度,才能确保石油产量稳中有增,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2009年原油总进口量达到2.04亿吨,占中国全年石油消费量的52%,已经超出50%的能源安全警戒线,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2.82亿吨,与2009年相比增幅超过38%。[3]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安全环境,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国必须立足国内,继续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从全局看,中国需要走陆上海上并重的方针,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升油气自给能力。具体来说,中国石油开发的重点应围绕深层、近海和深水油气田进行勘探,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西北、四川和海上六大油气生产基地为重点,切实提高油气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最终实现增加石油产量、减少石油进口依赖的目标。
(二)采用多元化的石油进口路线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依靠海上油轮运输,其中80%的海上原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单一的运输线路和恐怖袭击的风险致使中国石油进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锁,中国石油进口的咽喉将被扼住。为此中国必须开拓多元化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手段,分散风险,提高原油进口运输的安全性。如修建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线和铁道运输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降低石油运输安全风险。
(三)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中国能源需求大,仅仅依靠国内原油开采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随着世界各国大规模开采油气资源,世界可开采利用的油气资源也越来越少。为了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我们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建立规模化、多元化的海外油气供应基地。首先,我们要积极开发投资国外石油资源,建设国际油气生产基地;其次,积极与主要产油国进行石油贸易,建立亚太能源安全多边合作体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石油安全现状;最后,要积极保障中国海洋权益,在发展稳定海上贸易的同时注重海军实力的提升,以此增强对开发主权范围内海洋油气资源的实际影响力和控制力。
(四)开发新能源,减少石油依赖
能源安全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渠道开发新能源,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以美国为例,通过开发页岩油和页岩气,2012年年初至2013年,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年同比增长接近100万桶/天,增速远超其他国家。[4]西方国家在寻找可替代能源的经验对中国开发新能源极为重要,中国现有能源结构中煤、石油占近90%的比例,而核电、水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能、太阳能的开发比较滞后。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其他替代能源,以低碳环保的新能源逐步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开发替代能源一方面要尽早制定新能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将新能源开发纳入实施轨道;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能源研究试验的投资,对新能源开发企业和机构予以财政补贴。
(五)节约用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石油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的现状亟待改变。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5]高能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转变原有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率仅有33%,落后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6]因此,节约用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舒源.中国石油安全——挑战与应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0).
[2]国际观察.中国90%石油进口依赖外轮遭日本海运公司抬价[EB/OL].http://www.chinairn.com/doc/4080/ 131199.html,2007-5-28.
[3]郝瑞彬.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现状及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高攀.美国页岩革命并非昙花一现[N].经济参考报,2014-06-05.
[5]王秀强.院士建议发展核电中国单位GDP能耗达世界均值2.5倍[EB/OL].http://epaper.21cbh.com/html/ 2013-12/02/content_84688.htm?div=-1,2013-12-02.
[6]李果仁.中国能源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胡忠任)
F426.22
A
2095—7416(2014)03—0108—02
2014-05-22
孙通(1985-),男,山东济南人,法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