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字解说模式探究

2014-04-10 17:01:47宿岿岚
关键词:易经阴阳符号

宿岿岚

(大连外国语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易经》文字解说模式探究

宿岿岚

(大连外国语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易经》是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组成的神奇的预测之书,而文字系统是对符号系统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不是随机随意的,而是按照某种特定的解说模式进行。这些模式包括阴阳对立解说模式、六爻互动解说模式、六十四卦循环解说模式。《易经》的解说模式是动态的、开放的,由于这一特性,该类解说模式不仅不会随时间延展而消失,反而会生生不息和不断发扬光大。

《易经》;文字解说;模式

《易经》之所以所以能够经历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成功和最有影响的巨著,除了天才而神奇地创造一套完整的预测符号模式,还在于《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就是常见的卦名、卦辞、爻辞的叙事结构。《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不仅能够阐述卦象、爻象所涉及的内容,还能根据卦象、爻象,每个人都能阐述出合乎卦象、爻象的见解。《易经》的这种文字解说模式处在辩证或逻辑的思维模式之中,而且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能随便发挥——有如中国格律诗“戴着脚镣跳舞”。《易经》解说模式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易经》的解说方式具备下面几个基本元素: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六爻排列的质量变化、六十四卦排列的辩证循环。正是这些基本要素,《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既能打开一个无限宽广的关于变化的空间,又能对解说的模式做出相应的有效控制。

其实,对于《易经》这两大系统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春秋到现代,易学家们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讨。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魏晋时期的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就说:“寻象以观意”,认为文字系统所表达的“意”,由符号系统所代表的“象”所决定。但不论是王弼还是其他学者,却都没有明确指出二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联系,文字系统到底通过何种模式对符号系统进行解说。至于现代研究《易经》的学者们,则干脆否定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认为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不论是古代的学者还是现当代的学者,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易经》两大系统之间关系的问题,没有发现文字系统在解说符号系统时所采用的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这种解说模式。

《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采用的是象征的手法,或神话或传说、或虚拟或想像,都是作为形象来阐述某种意义。不管是乾卦中“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中的“龙”,还是履卦中的“履虎尾,不 人”中的“虎”等,都是采用象征的方法来对卦象、爻象加以解释,因为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种可能。也就是说,《易经》作为一本预测的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易经》依靠的并不是通过检验而被人接受的精确预测,而是《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的象征性,因为这种文字解说模式能够增加阴阳关系所导致的变化的可信度。而这种可信度让人类相信,通过主观的道德行为能够实现自己命运的转变,因而预测的结果,不在于吉凶祸福本身,而在于指导人类如何趋吉避凶的思考和行动。

一、阴阳对立解说模式

《易经》的文字解说模式是从对“阴”“阳”这一对概念的研究开始的。在《易经》中“,阴“”阳”是从“太极”中生出来的,是一切事物(有生物和无生物,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对相反相成的力量,《易经》称“两仪”。“阴”称为“静力”“,阳”称为“动力”。在《易经》中“,阴”“阳”分别用阴爻和阳爻来称呼,即“--”为阴爻,“—”为阳爻。在“阴“”阳”的基础上,形成“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从而建造了一套完整的预测符号模式。这个符号模式意义重大,决定了《易经》文字解说模式的基本结构。

《易经》以“阴“”阳”对立、“阴“”阳”交替,“阴”“阳”互动为形式,构造了一个文字解说的动态模型,并利用这种模型去检验万事万物所发生的变化。从“阴”“阳”交替和互动的的角度看“:阴”有两个阶段或状态,在初期阶段,阴是由阳转化而的来,即“少阴”;在后期阶段“,阴”到了极点,要让位于“阳”,即“老阴”。同样的理由“,阳”也有两个阶段或状态,即“少阳”和“老阳”。这样,“阴”与“阳”之间的交替互动就是以“少阴”“老阴“”少阳“”老阳“”少阴”……的方式交替进行的。揭示出了时间和空间中生生不息的动态模型,即每一次转换都有三种可能性,其中有一种是比较自然而合理的,而其他两种可能是相对不太自然和不太合理的。比较自然而合理的就是吉或悔,相对不太自然和不太合理的,就是吝或凶。比如“老阴”可以后退为“少阴”,也可以转换为“少阳”或跨越为“老阳”。《易经》文字解说模式认为,“后退”或“跨越”都象征着不祥,而“转换”所象征的才是吉利。

例如在 卦中,上六爻凌驾在5个阳爻之上,上六“跨越“”老阳”到了“老阴”,其中缺少了“少阴”这个环节,所以上六的爻辞说“终有凶”。这种解说模式不是借助幻象、虚构、伪善和邪恶的说教来预测人类的所谓吉凶祸福,而是把吉凶祸福的征兆归结为“阴”“阳”是否平衡是否失调。而且,我们发现“,阴“”阳”对立模型能够包括所有“阴“”阳”的内容和形式,如刚柔交互、动静交互、直曲交互、急缓交互、内外交互、热冷交互、大小交互、增减交互、盈亏交互、快慢交互、多少交互、前后交互、左右交互等,人类已经知道的包括在内,人类还没有发现的,也被包括在内,这就是所谓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这就是“阴”“阳”对立模型能够容纳海量变化的根本原因。这种模型构建了一个既意味深长而又比较可靠的文字解说模式,是人类对变化能够理解的模式。这种模式说明。当一个变化被当做从阴到阳或从阴到阳的的转化时,其中就蕴含了周而复始的意味,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但变化不是随机的、任意的,而必然遵循一个预先设定的模式或周期进行。正是这种对立解说模式,《易经》才能够用来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吉凶祸福。

二、六爻互动解说模式

《易经》的六爻互动解说模式是在阴阳对立解说模式基础上进行的。《易经》所以选择六爻八卦而不是三爻八卦,是因为六爻包括六个核心要素,能够有效地象征“少阴”到“老阴”,从“老阴”到“少阳”,从“少阳”到“老阳”,从“老阳”到“少阴”的变化过程。六爻互动解说模式具体包括很多方面,如时空解说模式、当位与否解说模式、相乘相承解说模式、相敌相类解说模式、相应解说模式等。

时空解说模式:象征时间的方法是将第一爻(从下往上)取名为“初”——象征“万事开头难”;象征空间的方法是将第六爻(从下往上)取名“上”——象征“居高临下”。经过这样安排,每一爻都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从下往上的六爻名称是初、二、三、四、五、上。越是在下,时间的性质越显著,越是往上,空间的性质越显著,于是一个六爻卦就在时间的链条上展开解说,在空间的立体里丰富解说,在阴阳对立解说模式的基础上,六爻互动模式开始工作。也就是说,按照《易经》六爻的规则,在下面的时候关注的是机遇,关注的是“动能”;在上面的时候关注的是位置,关注的是“势能”。最明显体现这种解说模式的是乾卦的六个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随着时间的变化,“龙”所处的空间位置也在不断变化,直到最高的空间位置。

当位与否解说模式:给六爻定位之后,《易经》又给六爻的位定性:初、三、五位为阳位,二、四、上位为阴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易)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每爻位的阴阳属性不一定与六爻的阴阳属性相一致,所以也就出现了吉凶悔吝。如果每个爻的阴阳属性与爻位的阴阳属性相同,就是说阴爻处于阴位、阳爻处于阳位,就是“当位”,那么这个爻对应的文字解说就趋向于吉利,反之,则有趋向于凶悔吝等的可能。

相乘相承解说模式是按照临近爻之间阴阳属性决定的。如初爻与二爻、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之间的关系。如果阴爻在下,阳爻在上,称为“相承”或“承”;阳爻在下,阴爻在上,称为“相乘”或“乘”。一般而言,“相承”或“承”象征吉利、“相乘”或“乘”象征不吉利。这是《易经》文字解说中经常采用的规则,这种规则必须与其他的规则合并使用,否则难以获得准确的判断。

相敌相类解说模式也与六爻的阴阳属性紧密相关。在一卦之中,一个爻和它相邻的爻,无论在上还是在下,无论是一个爻还是五个爻,如果阴、阳属性不同,都称为“相类”或“类”,象征朋友、助手、伙伴等;反之,如果一个爻和它相邻的爻,阴阳属性相同,即阴、阴或阳、阳的关系,那么就都称为“相敌”或“敌”,象征敌人、对手等。根据“相类则通,相敌则窒”的解说模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爻辞的解释为什么是吉或凶,就是由该爻辞所对应爻的相邻爻的阴阳属性决定的。

相应解说模式不针对临近爻的阴阳属性,而是下卦与上卦各爻之间关系的相应与不相应。指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的关系。如果两爻之间是异类即阴阳关系,就是相应,如果两爻之间是同类即阴阴、阳阳关系,就是不相应。相应与不相应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上与下、阴与阳等关系。一般来说,阴应阳、下应上好,反过来则只可能“较好”。比如六二与九五相应,其中包括的因素有阴应阳、下应上,并且两爻都位于中位,名为“当位的相应”,一般都是“大吉大利”;而如九五与六二相应,其中包括的要素则是阳应阴,上应下,虽然也是“当位的相应”,一般却认为是“较好”!

三、六十四卦循环解说模式

《易经》六爻互动解说模式出色地完成了对六十四卦每一卦的预测阐述,所谓“易六位而成章”,而这种阐述不是一个充满细节的阐述,而是阐述一个能够勾画六个要素的数、量变化的周期和空间。这种周期和空间常常是由从一种基本平衡的状态开始逐渐过渡到新的不平衡状态而结束,进而过渡到一个新的更大的状态。这个新的更大的状态常常带给人类的不是喜悦而是遗憾,而这种遗憾就预示着一个新的循环开始了,也就是《易经》六爻互动解说模式的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更大的循环系统,六十四卦循环解说模式。这种循环解说模式使人类得以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发现更多的信息,是《易经》“至大无外”特殊功能之所在。

《易经》的六十四卦只有按照逻辑的时空加以排列,这种“至大无外”的特殊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才能使《易经》从一个更高的视点预测事物的发生、发展、壮大、消亡的过程。这就要求六十四卦中每卦之间都必须有联系,任何一卦中任何一爻发生变化都会生成新的一卦。

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很多种,现在通行的六划卦六十四卦顺序,据说是周文王排列的,这种卦序和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本《易经》的顺序有很多不同。西汉人京房、北周·卫元嵩、宋邵雍、德国人莱布尼兹等都曾经对六十四卦的卦序进行过排列。由于六十四卦的次序不一致,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易学界。在众多次序中,到底那一个是最原始的卦序?我们认为,在众多的卦序中,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方圆图》,比较合乎实际情况,他不但从逻辑上推导出了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而且还揭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对于认识古人的思想理念和解读符号、图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按照下卦为本、为基础、为稳定因素、为变化的依据,上卦为用、为辅助、为运动因素、为变化的条件,根据万事万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物极必反的发展规律,把六十四卦起于坤卦,终于乾卦 ,而不是传统的起于乾卦,终于未济。按照《伏羲易》的排卦方法,我们把六十四卦分为八章,即“坤地卦系统”“艮山卦系统”“坎水卦系统”“ 风卦系统”“震雷卦系统”“离火卦系统“”兑泽卦系统“”乾天卦系统”等。

每一系统表现一个时代,每一卦表现这个时代一个阶段,每一爻表现这个阶段的一种变化。

每一卦分为上下卦,上卦的特点是动,表现为变化性,下卦的特点是静,表现为稳定性。在一个系统中,下卦就像值周,上卦就像值日。每周是八天,所以值周的责任是八天,而值日只有一天,值任也就是一天。按照这个规律,在确定值周之后,三画八卦轮流日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小一些的系统。而值周和值日配合,又构成了更小的系统,这就是每一卦。

正因为这种变化性和稳定性的结合,最终奠定了《易经》的预测性特征和哲理性特征。前一卦跟后一卦相比,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本卦中的“上卦”中有一个阳爻在前进。这个前进的阳爻,按照二进制的规律和阴阳转换的关系,稳步地由外到内(方向),从少到多(数量关系)、由静阴到动阳(阴阳关系);同时有一个阴爻也在按照阳爻运行的相反方法后退,也同样按照阴爻按照二进制的规律和阴阳转换的关系,参与演化。

在《易经》中,阴和阳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太极)的两部分,阴阳之间的转化不过是一种内部变化,这种变化是阴和阳两种力量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按照《易经》的观点,变化是一个互相连结着的进程,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情境变化的结果,同时也引导着接下来的一系列新变化。因此,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具有相似性、相关性、相同性、相通性。因此,六爻互动解说模式、六十四卦解说模式,每一爻的变化不仅能够化出一个新卦,更能够化出一个新的生命循环。

《易经》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文字解说模式,即使经受了几千年的沧海巨变,由于本身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个预测符号模式和文字解说模式,不仅不会被时间所消耗,反而只会更加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按照《易经》的变易理论,世间万物都在运动在变化在循环往复在周而复始,一切起点都是终点、一切终点也都是起点,因此我们对《易经》解说模式的研究也不是一个终极答案,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1]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朱熹.周易本义[M].廖名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李光地.周易折中[M].刘大均,整理.成都:巴蜀书社,2010.

[4]李鼎祚.周易集解[M].李一忻,点校.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B221

A

1674-5450(2014)01-0087-03

2013-10-03

宿岿岚,女,辽宁铁岭人,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曹 萌】

猜你喜欢
易经阴阳符号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学符号,比多少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易经·序卦》探微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36
“+”“-”符号的由来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Special Focus(2017年3期)2017-07-03 13:06:23
变符号
法于阴阳
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 06:51:30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4:02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福建人(2016年7期)2016-09-13 08: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