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文化
正确把握党史文化的几个要点略谈
赵秀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党史文化开辟了党史研究的新领域。关于党史文化的内涵、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概念。正确理解党史文化要注意区分党史文化与党史的文化表述、党史文化与党史、党史文化与文化、党史文化与党的文化史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照顾到党史文化的政治性,充分发挥党史文化整合社会价值取向和资政育人的政治功能。
党史文化 党的文化史 党史的文化表述 党史文化
文化是民族之魂,更是政党的党魂。没有自身的独特文化,或者有了独特文化而不坚持的政党是不会永远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成为长期执政的党,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有自己的文化,这也是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原因。为迎接建党90周年,中共中央于2010年6月份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随后的7月份,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提出了党史发展的新要求,彰显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2011年,举国同庆建党90周年,党史研究呈现一片繁荣。2012年8月,中共党史研究室与中共浙江省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在杭州召开,主题就是党史文化,党史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凸显出来。众所周知,概念乃理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实践,常常意味着理论认识的推进乃至思想创新的开始。党史研究宣传的文化自觉,是从追问党史文化的内涵开始的。”[1](P11)当然,杭州论坛之前就有研究者在不同含义上使用过“党史文化”这个词,并试着对其内涵进行过不同的表述。但对什么是党史文化,如何理解党史文化与党史的关系、党史文化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还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历史文化不分家,有党史必然就有党史文化。但“党史文化”这个词的频繁使用仅是最近的事。尤其是今年8月份杭州论坛以党史文化为主题,开辟了党史研究的新天地,党史文化从此成为专门的研究范畴,突出体现了党对加强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重视与思考。但从目前可以搜索出的包含“党史文化”四个字的论文来看,早在世纪之初就有人使用过这个词了。高荣朝2000年在其题为《关于党史文化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明确使用“党史文化”,并对党史文化的内涵做了解释,认为党史文化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党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主要包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党在领导政治、经济……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教训。”狭义的党史文化则指“以党的历史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从这个角度把党史文化分为理论文化、事件文化、人物文化和纪念地文化。[2](P48)杨莉于2001年在其文章《切实搞好党史文化建设》中也使用了党史文化这个概念,但把党史文化归结为与党史相关的文化艺术,并认为党史文化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3](P51)韦秀康于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基本上把党史与党史文化划等号。“中共党史虽然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自身的学术发展规律,但仍然属于史学范围,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党史文化。”并认为党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各项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4](P4)张维民于2003年在其题为《积极开发和培育党史文化产业》的文章中也提及“党史文化”,但作者并未对党史文化的内涵作出相应解释,而只是从重视党史工作、开发党史文化资源的角度使用了这个词。[5](PP32~34)王龄,杨智勇在《浅谈历史档案对党史文化工作的影响作用》一文中借用杨莉的观点,也倾向于把党史文化理解为记录和宣传党史的文化艺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文化、人物文化、事件文化、纪念地文化、制度传承和精神传承汇聚而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6](P44)之后,有学者从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角度使用了党史文化,比如,张棣在《弘扬广东党史文化,建设广东特色文化强省》一文虽使用了党史文化这一名词,但并未对其内涵作出直接解释,而只是说,广东党史文化是广东文化的一部分,广东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因而有充分的党史文化可以开发利用,并把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纪念地和党史遗迹都看做是党史文化资源。[7](P127)从以上的研究成果来看,2011年之前的党史文化研究呈现如下三个特点:1、研究处于“隐形”状态,党史文化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大都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这个概念,比如把党史与党史文化划等号。2、倾向于把“党史文化”概括为与党有关的文化艺术。学者们虽然同样是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和解释党史文化,但却倾向于把广义党史文化解释为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同时把狭义文化限定在文化艺术的范围。3、大部分学者认为党史文化的内涵应该覆盖理论文化、事件文化、人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总体来说,这个时期学者们虽对党史文化做了些许界定,但比较含糊,或有所特指,其内涵与目前我们理解的党史文化有一定的出入。
随着2012年党史文化论坛征文的发起,党史文化才真正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入研究者视野。从目前可以看到的研究成果来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党史文化的内涵、意义、组成部分、党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党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焦点集中在对党史文化内涵的阐释与争论方面。比如,胡庆胜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入手,论述了党史文化的作用,并对党史文化做了界定,指出“党史文化,是指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认为党史文化凝聚着党的思想纯洁性、组织纯洁性、政治纯洁性和精神纯洁性的精髓,因而要大力弘扬和深入研究党史文化。[8](P13)王黎锋在其文章《论党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从广义来理解党史文化,认为“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历程自身所蕴含的文化”,“是党的历史与先进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把党史文化内涵理解为以精神层面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9](P20)随着杭州论坛的结束,相关期刊陆续刊登与此论坛有关的文章及领导讲话,为我们理解党史文化提供了新的丰富资料。陈晋在《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着力点》一文中把目前党史界对党史文化的理解概括为5种,并认为由于角度不同,大家对党史文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都一致认同“党史文化是我们党的奋斗史、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中形成的,与党的实践、理论和精神相关的文化。”[1](P11)并从弘扬党史文化的视角对党史文化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党史文化的对象是党史中的文化问题、强调要讲究研究宣传党史的文化感觉和文化表达方式,要注重把党史成果转化为文化作品,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作用。[1](P13)李卫红在《弘扬党史文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认为,党史文化是党的历史与先进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其中作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又包括科学理论、优良传统作风和崇高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对党史文化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灵魂,辉煌历程和丰硕成果是主题,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是核心,伟大精神是精髓。[10](PP14~16)欧阳淞在《关于大力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强调重点研究与部署的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对应的文化建设。因而,根据这个精神,研究党史文化也应该从精神层面把握文化范畴,也就是说要着重从狭义来理解党史文化的含义。“重点研究党的思想、理论等精神层面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党史文化的基本内涵,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概述,认为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为灵魂,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集中体现,以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为特征。[11](P6)当然,陆陆续续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就目前这些成果来说,大概体现以下特点:1、“党史文化”研究由“隐性”走向“显性”。党史文化由作为潜意识概念被应用,转变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既充分体现了学术界深化和细化党史研究工作的探索与创新,也彰显了中共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2、本阶段对概念的广狭义界定更加科学。把广义文化界定为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范围远大于前阶段的精神文化;把狭义党史文化理解为前阶段的广义党史文化——精神成果。与此相对应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再把党史文化限定在文化艺术方面,而是把文化艺术当做展现党史文化的工具。3、对党史文化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全面。比如把党史文化细化为灵魂、主体、核心、精髓等。这种细化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党史文化的具体内涵。
通过上面对目前党史文化研究现状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出,关于党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学者们还没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党史文化并不是从文化角度重新梳理和阐述党史,而是为党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开辟新的领域。正确理解党史文化尤其要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领域:
1.党史文化不是对党史的文化表述。二者所强调的内容不同:党史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党史的文化表述突出的是党史。虽然历史文化不分家,具体细化,还是有不同侧重点的。党史文化突出强调我们党九十多年来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凝聚起来的精神,是以文化的形式沉淀下来的党的精华。它高度集中在党的信仰、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等方面。而党史的文化表述,则是以文化形式再现党的历史进程,在表述中也会强调文化在党的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但重心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党奋斗与发展的史诗画卷。
二者要展示的重点不同:党史的文化表述重在展现过程,党史文化则突出展示过程中的精气神。如果可以把党史的文化表述当做“体”的话,党史文化无疑就是此“体”之“神”。没有体,神将是无源之水;而没有神,这个“体”也只能是一堆呆板的历史符号。但“神”与“体”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把党史文化从对党史的文化表述中剥离出来,正是为了突出强调党史文化对党历史过程的统领与导向作用。
党史文化是党的文化的历史体现与党史的文化积淀二者的高度融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高度重视对文化的运用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的党成立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历史在理论方面的积淀已经成为党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同时,党史文化也是党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升华的结果。没有文化的历史不成其为历史,我们党自成立那天起就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重视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以此为基础,我们党不断推进自身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党史日趋推进的过程中形成和丰富着我们的党史文化。
2.党史文化不是党史与文化的简单相加。“文化和历史同源同流、密不可分,有历史必有文化,有文化必有历史。”[11](P5)我们党的历史确实包含和体现为我们党自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历史,在各个阶段都注重对先进文化的吸收与应用,但党史文化既不能仅仅理解为对一种文化的简单论证,也不能理解为对中共党史换个角度的梳理,因为党史文化并不等于党史与文化的简单相加。
首先,党史文化姓党,是党全部历史的高度浓缩和集中反映。党史文化是党史的集中反映,“更多展示的是党探索奋斗的历程,”[11](P6)是党的‘所以然’。因而,必须强调党史文化的党性,在推动和发展党史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强调党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强调党史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党史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勇于开拓创新的魄力。这不仅是推动党史文化发展繁荣的要求,更是深化党史研究的迫切需要。我们承认,党史文化本身是对党史的高度浓缩,是从党九十多年的生动实践中沉淀下来的有益经验、难忘教训、优良传统、高风亮节和崇高精神,这是理解党史文化的前提与基础。但还必须强调的是,党史文化姓党不等于说要把党史文化与党的历史等同起来。党的历史与党史文化,是“体”与“神”、“源”与“流”的关系,“如果说党史文化是巍峨的大厦,党史研究就是坚实的基石,党史文化是流,党史研究就是源。”[8](P16)党史文化源于党史却高于党史,研究党史文化,一定要从党史中跳出来,高屋建瓴方能体现文化的统领作用。
其次,党史文化属文化,是融汇于党史中的党的文化的内核。“党史文化是一种文化存在,对其进行分析,无法回避文化及其文化的解释性问题。”[12](P31)“党史文化”与“党的文化”只一字之差,含义却相差很大。党的文化是指政党自身独特的内在的文化特质和品格,“它包括一个政党在特定时期普遍奉行的一整套政治意识、态度、理想、信念、情感、价值、作风等基本取向。”而“伴随着党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形成和发展了鲜明体现、充分反映党的文化特质和品格的党史文化。”[11](PP5~6)从这个角度来讲,党史文化是党的文化的内核,是党的文化的一个分支,研究党史文化,必须注重用文化的方式来表述党的历史。但是,对党的文化的研究要照顾到其内涵的方方面面,这个宽泛的覆盖面是党史文化所不及的,党史文化的研究范围仅覆盖党的文化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必须把党史文化这个名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党史文化不是党史与文化两张皮的简单粘合,不是把党史的东西与文化的内容黏在一起的复合体,党史文化是一个专有名词,只有把其当做一个整体来理解,才能正确把握党史文化的内涵。
3.党史文化不等于党的文化史。强调党史文化的初衷不是要对党领导的文化工作进行简单梳理,梳理工作在党史编撰过程中已经完成。党史文化是要开拓党史研究的新天地,是要在厘清党史这个特殊历史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凸显文化在中共党史中的存在及作用,从文化视角反思党的道路与历史得失。“我们所强调的文化存在、文化理路并不仅仅在于给中共党史研究增添一些‘文化史’的因素,或者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工作’的一般梳理,而是倡导一种新的、反思的史学观念。”[13](P70)因而,党史文化就是要为中共党史学引入历史文化取向,这个史学观念的确立,有助于拓宽党史研究视野,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全面认识。
在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形势下,深化党史文化研究是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党史文化离不开党的历史与党的文化,但是不能因此而把党史文化表述和展现为党的文化史。党史文化是目前研究薄弱的领域,学界对党史文化的概念、内涵、作用、意义、传播等,都提出了有益观点,目前虽没有形成定性的党史文化概念,但大部分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党史文化要区别于党的文化史。弄清楚党史文化与党的文化史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党史文化和推进党史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比较,才会更清楚党史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抓好推动党史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党史文化可能也会像党的文化史一样梳理党的文化发展史,但梳理的目的是提炼出党史文化的本质内涵。
把党史文化当做整体来理解,本身就意味着党史文化具有不同于大众文化的特殊性。我们不否认党史文化与大众文化有重合区域,但也必须看到,党史文化姓“党”,是政治性很强的一种文化,坚决摒弃文化专制主义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党史文化的政治性。相反,必须强调这个政治特性,这是党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而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价值取向:凝聚发展力量,汇聚民智民慧。价值认同往往是一个政党或者统治集团维系其统治的基石,而文化具有整合社会不同价值取向的功能,“如何恰当地运用文化对于社会的整合和软化作用,有效地消除由整体性生存压力而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机,就成为一个朝代能否获得长治久安的关键”。[14](P13)党史文化是党的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着党的价值追求,凝聚着党的理想信念,展示着党的政党形象,其突出作用首先表现在宣传真理与唱响主旋律上,是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中最先进的部分存在着。在当前这个不同思潮激烈碰撞、社会充分活跃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先进部分的党史文化如果能够发挥好整合社会价值的功能,将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汇聚智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武力掠夺的同时不会忘记对被侵略民族加紧进行文化同化,也是为什么西方政党在竞选时总是想法设法丑化对方政党的原因。一个统治阶级一旦失去了民众对其价值的认同,统治地位必然不能长久。“测试一个政治体制或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看一定的政治环境是否已经培养起一种共同的长期延续的政治文化。”[15]“党史文化,作为我们党独有的精神财富,已经融汇成一种红色血脉,滋育着我们党的千秋伟业。”[8](P14)集中反映着政党成员的政治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党史文化的镜鉴与引领作用,使我们的党和人民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有力粉碎敌对势力丑化中共的企图,增强党的纯洁性,强化党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而在开发党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既要彰显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标准,更要突出党史文化引领社会前进方向的政治功能,使“党史文化内化成党员的世界观,外显为政党的旗帜,范导着政党的前进方向,体现出政党的根本性质,反映着民众对政党的基本认知,承载着社会对政党的价值判断。”[16](P23)
2.资政育人:党的发展有所需,党史文化有所为。如果说资政育人是党史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主要任务,资政就是党史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党是靠先进文化起家的,同样要靠文化巩固党的地位和增强党的凝聚力。“缺失文化灵魂,弱化精神动力,不拥有文化软实力,一个政党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更谈不上强大,即使强大了,也不会持久,也会失去影响力。”[1](PP11~12)党史文化所包含的党奋斗过程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党前行的基点,站在这个党带领全国人民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换来的鲜活经验平台上,继续前行才能把握好大方向,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而这些经验教训正是党史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充分重视对党史文化的研究,重视开发党史文化资源,发挥党史文化资政兴邦的巨大威力。育人,也就是以党的成就激励人、经验教育人、教训警示人,培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优秀党员、干部。间接来说,培育好党员和干部,也是为了巩固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最终还是为了资政。资政、育人相互协调,统一于党史文化的政治服务功能之中。
3.汲取精华:党在政治方面的经验教训构成党史文化的基本内容。党史文化是对中共党史的高度浓缩,是我们党在继承优秀文化基础上进行文化创造的逻辑发展。其中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构成了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文化来看,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遗址等都是构成党史文化的重要因素。比党史人物与党史事件更进一步,党的制度也会形成制度文化,成为党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作为党史文化核心的伟大精神、优秀品质、经验教训等,也同样是党史发展的结果。丰富发展党史文化,必须从党丰富多彩的党史中汲取精华。党史与党史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中共党史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依然被划归为政治学而非历史学,足以说明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党史文化虽然属于文化范畴,但却不同于大众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引领前进方向的那一部分,根本原因在于党史文化姓“党”,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化。强调党史文化的政治性,有利于把握发展党史文化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推进党史文化的大繁荣。
总之,党史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对党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充分利用这个研究领域,必须正确理解党史文化的内涵,准确把握党史文化的政治性,发挥党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 陈晋.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着力点[J].中共党史研究,2012(10).
[2] 高荣朝.关于党史文化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0(04).
[3] 杨莉.切实搞好党史文化建设[J].世纪桥,2001(06).
[4] 韦秀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党史文化大发展[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08).
[5] 张维民.积极开发和培育党史文化产业[J].党史博采,2003(06).
[6] 王龄,杨智勇.浅谈历史档案对党史文化工作的影响作用[J].世纪桥,2011(19).
[7] 张棣.弘扬广东党史文化建设广东特色文化强省[J].岭南学刊,2011(04).
[8] 胡庆胜.党史文化: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红色血脉[J].党史博采,2012(09).
[9] 王黎锋.论党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2(04).
[10] 李卫红.弘扬党史文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党史研究,2012(10).
[11] 欧阳淞.关于大力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2(09).
[12] 郭若平.党史文化:学科范畴中的文化视野[J].中共党史研究,2012(11).
[13] 侯且岸.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J],中共党史研究,2005(02).
[14]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 邢学民.论信仰的本质及其内在张力[J].新华文摘,2006(17).
[16] 汪洋.认识党史文化的意义发挥党史文化的功能是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J].观察与思考,2012(09).
编辑:曹李海
D23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2.23